余一夕坐陶太史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急呼周

题目
问答题
余一夕坐陶太史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急呼周望:“《阙编》何人作者?今耶?古耶?”周望曰:“此余乡徐文长先生书也。”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童仆睡者皆惊起。盖不佞生三十年,而始知海内有文长先生。噫,是何相识之晚也?因以所闻于越人者,略为次第,为《徐文长传》。这段文字突出了袁宏道对文长诗歌作品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些书可供___, 有些书可VA#T, 而有不多的几部书是应当__消化的。这就是说, 有些书只要读一读它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多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去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__地读。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尝 咀嚼 用心

B.尝 品味 悉心

C.读 咀嚼 用心

D.读 品味 悉心


正确答案:A
52.A【解析】通过“有些书可以吞下”可知第一空应填入“尝”,排除C、D项,从“消化”一词可知,第二空应当填入“咀嚼”与之搭配,排除B。本题选A。

第2题: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遗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注]①丘:坟墓。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延余两人坐 延:邀请。

B. 降跽谢过 谢:感谢。

C.过立恭宿别 过:拜访。

D.而乐无加乎此 加:超过。


正确答案:B

 

第3题:

白居易说,“言者心之苗,行者文之根,所以读君诗,()。”


参考答案:亦知君为人

第4题:

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突出的这个特点与睢阳保卫战有何内在联系?


正确答案: 作者塑造了张巡这个儒将形象从而理解了睢阳保卫战死到底的主观原因是他兼顾着李唐王朝的安危

第5题: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慷慨。”他又说了哪位诗人的诗“刻苦,读之使人不欢。”?


正确答案:他又说了孟郊的诗“刻苦,读之使人不欢。”

第6题:

有些书可供一_____,有些书可以吞下,而有不多的几部书是应当--消化的。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一读它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多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去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_____地读。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尝 咀嚼用心

B.尝 品味悉心

C.读 咀嚼用心

D.读 品味悉心


正确答案:A
与“吞下”相搭配的词是“尝”,而不是“读”,这样就可排除C、D两项;与“消化”在逻辑上搭配适当的“咀嚼”,这样又排除B项。正确答案为A。

第7题:

甲读一本书,已读与未读的页数之比是3:4,后来又读了33页,已读与未读的页数之比变为5:3。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

A.152 B.168 C.224 D.280


正确答案:B
从题目可知,已读的部分占全书的3/7,又读了33页后,已读部分占全书的5/8,则全书共有33÷(5/8-3/7)=168页,选择B。

第8题:

甲读一本书,已读与未读的页数之比是3:4,后来又读了33页,已读与未读的页数之比变为5:3。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

A.152

B.168

C.224

D.280


正确答案:B
21.【答案】B  从题目可知,已读的部分占全书的3/7,又读了33页后,已读部分占全书的5/8,则全书共有33÷(5/8-3/7)=168页,选择B。

第9题:

唐宋有很多文人都是陶渊明的粉丝,其中有一个生理级粉丝,不但说自己“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还拉上儿子一起“追星、读陶诗、和陶诗。”成了他们父子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请问这位诗人是谁?


正确答案:题中内容描述的诗人是苏轼。

第10题:

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突出了张巡什么超常本领?


正确答案: 记忆力超人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