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PKA被激活的机制是(  )。A B C D E

题目
单选题
PKA被激活的机制是(  )。
A

B

C

D

E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强碱的范围是

A.pKa<2

B.pKa为2~7

C.pKa为7~11

D.pKa>11

E.pKa>13

强碱的范围是

A.pKa<2

B.pKa为2~7

C.pKa为7~11

D.pKa>11

E.pKa>13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问题 1 答案解析:C


问题 2 答案解析:D

第2题:

血小板被激活及其引起 DIC 的机制是什么?


参考答案:血小板具有黏附、聚集及释放等功能,在促进 DIC 发展中有重要作用。① 当外伤等原因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暴露出胶原后,血小板膜糖蛋白 GPIb 通过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与胶原结合,产生粘附作用。② 胶原、凝血酶、 ADP、肾上腺素、TXA2、PAF 等均可作为激活剂分别与血小板表面的相应的受体结合,血小板被激活。③ 血小板被激 活后引起释放反应,其中致密颗粒释放 ADP、5-HT 等;α 颗粒释放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敏感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等粘 附蛋白, 进一步激活血小板。另一方面甘油二酯(DG)使蛋白激酶 C 激活, 进一步使蛋白磷酸化, 调节血小板功能。此外, 磷脂酶 A2 被激活,使血小板膜磷脂裂解产生花生四烯酸,进一步产生 TXA2。TXA2 有很强的促进血小板聚集作用。④ 激活剂与血小板膜相应受体结合后, 使血小板膜糖蛋白 GPⅡb/Ⅲa 复合物激活。 活化的 GPⅡb /Ⅲa 是血小板膜上的纤维 蛋白原受体,纤维蛋白原为二聚体可与两个相邻的血小板膜 GPⅡb /Ⅲa 相结合,产生“搭桥”作用,使血小板聚集。⑤ 活化血小板表面出现磷脂酰丝氨酸或肌醇磷脂等带负电荷磷脂, 凝血因子Ⅶ、 Ⅹ、 Ⅸ、 凝血酶原等所含γ -羧基谷氨酸 (Gla) 与 Ca2+结合,再与血小板表面带负电荷的磷脂结合,使这些凝血因子在血小板磷脂表面被浓缩、局限,从而产生大量 凝血酶。进而形成纤维蛋白网,网罗其它血细胞,形成血栓。

第3题:

严重创伤引起DIC的主要机制是()。

A、大量红细胞和血小板受损

B、组织因子大量入血

C、直接激活凝血酶

D、凝血因子Ⅻ被激活

E、凝血因子Ⅹ被激活


参考答案:B

第4题:

A.抑制剂被共价修饰与其分离
B.结合的GDP被GTP置换
C.调节结构域与调节剂结合,释放掩蔽的活性中心
D.调节剂与调节亚基结合,释放催化亚基
E.配体与辅基血红素结合

PKA被激活的机制是( )。

答案:D
解析:

第5题:

PKA激活需


A. cAMP
B. cGMP
C. Mg2+
D. GTP

答案:A,C
解析:

第6题:

内源性凝血途径首先是

A、Ⅹ因子被激活

B、Ⅷ因子被激活

C、Ⅺ因子被激活

D、Ⅶ因子被激活

E、Ⅲ因子(组织因子)激活


参考答案:D

第7题:

下列可激活PKA的物质是

A、ATP

B、CAMP

C、ADP

D、CGMf

E、GMP


参考答案:B

第8题:

下列各酸碱溶液的浓度均为0.10mol/L,其中可按二元酸碱被分步滴定的是()

A、琥珀酸(pKa1=4.16,pKa2=5.60

B、柠檬酸(pKa1=3.14,pKa2=6.39)

C、亚磷酸(pKa1=1.30,pKa2=6.60

D、联氨(pKb1=5.52,pKb2=14.12)


参考答案:C

第9题:

下列可激活PKA的物质是

A.ATP
B.ADP
C.CGMf
D.GMP
E.CAMP

答案:E
解析:

第10题:

中强碱的范围是()

  • A、pKa<2
  • B、pKa为2~7
  • C、pKa为7~11
  • D、pKa>11
  • E、pKa>13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