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单位犯罪,下列说法不符合我国《刑法》规定的有(  )。[2012年真题]

题目
多选题
关于单位犯罪,下列说法不符合我国《刑法》规定的有(  )。[2012年真题]
A

国家机关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B

凡是单位领导实施的犯罪,都是单位犯罪

C

凡是自然人能构成的犯罪,单位也都能够构成

D

单位构成犯罪的,只对单位进行处罚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B,D
解析:
单位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犯罪,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单位领导犯罪,以单位名义实施的才是单位犯罪,否则属于个人犯罪,最典型的如贪污类犯罪;自然人犯罪和单位犯罪有很大区别,我国刑法分则明文规定为单位犯罪的,才构成单位犯罪;我国刑法规定,单位犯罪的处罚既包括单罚制也包括双罚制,即既处罚直接责任人员也处罚单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有关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概念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根本标准

B.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概念揭示了犯罪的社会政治属性和法律特征

C.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概念是对犯罪的定性描述,而没有设置定量要求

D.根据我国刑法对犯罪的定义,只有具有一定严重程度的社会危害性的违反刑法的行为才能被认定为犯罪


正确答案:ABD
解析: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概念是对犯罪的内涵和外延的科学概括,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根本标准。一方面,它揭示了犯罪的社会政治属性和法律特征;另一方面,它在对犯罪进行定性描述的同时也设置了定量要求,即《刑法》第13条关于“但书”的规定。根据这一定义,只有具有一定严重程度的社会危害性的严重违反刑法的行为才能被认定为犯罪。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B、D。

第2题:

关于单位犯罪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单位犯罪以我国刑法分则条文有明文规定的为限,刑法分则条文没有明文规定单位能构成的犯罪,单位都不可能犯这种犯罪
B.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包括法人犯罪,但不限于法人犯罪
C.我国刑法规定的大多数犯罪,单位都能成为犯罪主体
D.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一般采用双罚制

答案:A,B,D
解析:
本题选项都是我国单位犯罪的基本常识。

第3题:

第 28 题 下列关于单位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单位犯罪以我国刑法分则条文有明文规定的为限,刑法分则条文没有明文规定单位能构成的犯罪,单位都不可能构成这种犯罪

B.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包括法人犯罪,但不限于法人犯罪

C.我国刑法规定的大多数犯罪,单位都能成为犯罪主体

D.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一般采用双罚制


正确答案:ABD
本题选项都是我国单位犯罪的基本常识。

第4题:

关于单位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位犯罪一般采用双罚制,但刑法有特别规定的,有时候也采用单罚制
B.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没有一个罪名是只处罚单位,而不处罚直接责任人的
C.单位犯罪一律适用双罚制
D.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答案:A,B
解析:
《刑法》第31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在我国刑法分则中有少量条文对单位犯罪只规定了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对单位不适用刑罚。但我国《刑法》没有只处罚单位,不处罚直接责任人的相关罪名。 所以,AB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刑法》第30条规定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既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也包括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由此可以看出,单位犯罪要求私营公司具有法人资格,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不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故D选项也是不正确的。

第5题:

我国刑法关于犯罪主体的规定有(  )。
A.自然人
B.法人
C.单位
D.自然人和法人


答案:A,C
解析:
【精解】在我国刑法中犯罪主体有两类,即自然人与单位。值得注意的是,单位与法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单位的外延要大于法人的外延,换言之,即使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也可以成为我国刑法中的犯罪主体。故选A、C项。

第6题:

关于单位犯罪,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单位应当对刑法规定的所有犯罪负刑事责任
B、对单位犯罪一般实行“双罚”
C、单位犯罪的实质特征是为了单位的利益
D、没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犯罪的,以个人犯罪论处

答案:B,C,D
解析:
本题考查刑法。
A 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 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B 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 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C 项正确,单位犯罪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 或者由有关负责人员决定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因此,单位犯罪的实质特征是为了单位的利益。
D 项正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刑法第 三十条规定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既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依法设立的合 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因此,没有法人资格的私营 企业犯罪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以个人犯罪论处。

第7题:

下列关于过失犯罪的说法,符合我国刑法规定的有( )。

A.过失犯罪可以成立未遂犯
B.过失犯罪不能成立共同犯罪
C.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D.不满16周岁的人对过失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B,C,D
解析:
所谓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情况。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而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只能存在于直接故意中,过失犯罪不可能存在未完成形态,故A选项错误。另外,共同犯罪需要具备共同犯罪人都是故意犯罪这一条件,过失犯罪由于不具有犯罪的意图,无法和他人构成共同犯罪,故B项正确。且刑法明确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故C项正确。《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由于上述行为都是故意犯罪,因此D选项也正确。

第8题:

对于单位犯罪的理解正确的是()。

A.单位构成犯罪,必须是由我国《刑法》明文加以规定

B.我国《刑法》中,单位不能成为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犯罪主体

C.单位犯罪的规定最早出现于17世纪英国的刑法中,而我国则是在1997年《刑法》中首次加以规定

D.只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而合伙组织、个体工商户等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参考答案:A, B, D

第9题:

关于单位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单位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即便刑法没有明文规定单位能够构成该种犯罪,仍能够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
B.单位实施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当刑法没有明确规定单位能够构成这种犯罪时,对组织、策划、实施该危害社会行为的自然人追究刑事责任
C.单位实施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只要刑法没有明确规定只有自然人能够构成该种犯罪,就能够对单位定罪处罚
D.我国刑法规定的四百多种犯罪,大多数犯罪都能由单位构成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对单位犯罪的理解。《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根据罪刑法定原则,法律没有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就不能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因此,选项A、选项C不正确。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的解释》明确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单位实施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刑法分则和其他法律未规定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的,对组织、策划、实施该危害社会行为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选项B正确。在我国刑法规定的四百多种犯罪中,只有少部分犯罪能够由单位构成,这是刑法常识知识。因此选项D也不正确。

第10题:

以下关于单位犯罪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单位能够构成的犯罪,以刑法分则有明文规定的为限
B.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包括法人犯罪,但不限于法人犯罪
C.国家机关不能成为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主体
D.在单位犯罪时,如果对单位判处刑罚,则只能判处罚金,不能判处其他刑罚


答案:C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