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内部审计师在审计抽样时采用置信水平(confidence level)的概念,在给定的抽样计划中,置信水平()。A 是一个决策变量,审计人员在考虑了因抽样误差而导致错误结论的经济后果后,确定这一变量B 是审计总体的特性,不在内部审计师的直接控制下C 本质上是样本选择及测试后的抽样结果精确性的衡量D 在样本规模确定前不能正式确定,在样本选择与测试后由计算得出

题目
单选题
内部审计师在审计抽样时采用置信水平(confidence level)的概念,在给定的抽样计划中,置信水平()。
A

是一个决策变量,审计人员在考虑了因抽样误差而导致错误结论的经济后果后,确定这一变量

B

是审计总体的特性,不在内部审计师的直接控制下

C

本质上是样本选择及测试后的抽样结果精确性的衡量

D

在样本规模确定前不能正式确定,在样本选择与测试后由计算得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内部审计师每次从样本证据中得出结论,都面临着抽样风险。抽样风险是( )。

A.估计在测试总体之外进行抽样的结果
B.在一个样本上使用不当的审计程序
C.错误地将审计程序应用于样本
D.从样本数据中得出错误结论

答案:D
解析:
D抽样误差是抽样项目不能反映总体的可能性。选项A不正确,从测试总体之外得出结论是非抽样误差的例子。选项B不正确,使用不正确的审计程序是非抽样误差的例子。选项C不正确,不正确地使用审计程序是另一个非抽样误差的例子。

第2题:

某内部审计师对应收账款进行审计,为了测试是否存在高估的情况,内部审计师在确定抽样计划时,确定了适当的重要性水平和置信水平,在此基础下,内部审计师确定了样本量。则内部审计师最有可能采用的抽样计划是:

A.停—走抽样
B.发现抽样
C.属性抽样
D.货币单位抽样

答案:D
解析:
这里需要对重要性数额进行量化,而货币单位抽样是唯一可以量化的方法。

第3题:

在选择属性抽样的样本时,审计师必须考虑置信水平、预计精确度以及( )。

A.记录中的总体货币金额
B.抽样间距
C.预计发生率
D.总体的标准差

答案:C
解析:
C在为属性抽样筛选样本时,预计发生率是一个必要因素。选项A不正确,在测试变量时,总体的金额和样本筛选过程中涉及的变量有关。选项B不正确,抽样间距在货币单位抽样中用于依照货币金额的分布筛选项目。选项D不正确,在为属性抽样筛选样本时,标准差不是一个相关变量。

第4题:

行为研究表明审计师在内部控制评价基础上决定所需样本规模时,意见往往是不一致的;即使在审计师对控制评价看法一致时这种情况也时有发生。以下哪项技术可以减少审计师在样本规模选择上的不一致性:Ⅰ.要求审计师利用具有95%置信水平的属性抽样方法对所有控制进行测试。Ⅱ.利用“专家系统”或书面的决策支持系统,将控制结构评估与建议测试的样本规模联系起来。Ⅲ.要求审计师计算出估计总体差异和标准差,运用这些信息计算控制程序测试中的样本规模。( )

A.只有Ⅱ
B.只有Ⅰ
C.Ⅰ和Ⅲ
D.Ⅰ、Ⅱ和Ⅲ

答案:A
解析:
A正确。“专家系统”使人们决策过程在计算机系统中正式化。在本题中,给定内部审计师进行同样的控制评价,仅利用“专家系统”会产生一致的样本规模。“专家系统”还可以是非计算机化的,比如,在抽样表中明确地建议样本规模。B不正确,置信水平仅仅是影响样本规模的一个因素。在控制测试中应用属性抽样方法,其他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是期望值和可容忍误差的比率。C不正确,在属性抽样中计算总体差异和标准差不需要样本规模。D不正确,选项I和Ⅲ对于减少内部审计师在确定控制程序测试中样本规模的差异是无效的。

第5题:

一个给定样本的规模是总体特征和审计师决策的共同结果。在其他同等条件下,样本规模将:( )

A.会增加,如果内部审计师决定接受更多的得出错误结论的风险,即当控制事实上是无效的,而得出的结论是有效的
B.如果内部审计师发现总体变动量是试点样本变动量的两倍,样本量也将是两倍
C.会减少,如果内部审计师提高可容忍误差率
D.当抽样风险增加时,样本量也增加

答案:C
解析:
A不正确,增加可容忍的风险会减少样本量。B不正确,总体变动率增加1倍,会导致样本量增加超过1倍。C正确。要确定控制测试的样本量,内部审计人员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内部控制测试的可容忍误差率;(2)实际误差的期望值;(3)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水平(即1-置信水平)。可容忍误差率与样本量是反向变动的,如果可容忍误差率增加,则样本量会减少。D不正确,抽样风险增大时,样本量会减少。

第6题:

内部审计师在审计抽样中会用到精确度。精确度是( )。

A.总体的特征,不受审计师的直接控制
B.衡量得出样本估计值的准确性,在样本获取和评估之间就应当指定精确度
C.在评估时不依赖于样本的可靠性
D.对于评估变量抽样样本非常重要,而不是对属性抽样样本

答案:B
解析:
B精确度是总体特征的估计值预计将落入的区间。选项A不正确,因为精确度在审计师的控制之下。选项C不正确,因为精确度和可靠性相互依赖。选项D不正确,因为精确度适用于属性抽样。

第7题:

审计师在测试总体时使用判断抽样方法筛选了60个项目,从中发现了一个差错。审计师的样本主要的局限是无法( )。

A.量化抽样风险
B.量化可接受的误差率
C.预估总体的误差率
D.确定样本是否是随机的

答案:A
解析:
A所有非统计抽样技术的局限性在于审计师无法量化抽样风险。基于过去的经验和直觉,审计师可能认为抽样风险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审计师如果不使用统计抽样,则不能量化风险。选项B不正确,审计师可以量化可接受的误差率,而不依赖于样本设计。选项C不正确,审计师可以估计误差率为1/60,或0.0167。问题是审计师不能量化样本的误差率和总体的误差率之间存在严重差异的风险。选项D不正确,数学方法可以确定审计师的抽样是否是随机的。如果样本具有代表性,则它是否随机不会有影响。

第8题:

内部审计师在审计抽样中会用到置信水平。对于一个给定的样本计划,置信水平是( )。

A.内部审计师考虑了因为抽样差错得出错误结论而导致的经济后果之后确定的决策变量
B.审计总体的特征,不受内部审计师的直接控制
C.在样本被筛选和测试之后衡量抽样结果准确性的工具
D.在样本量确定之前通常不会指定在样本被筛选和测试之后,才会计算出来

答案:A
解析:
A置信水平是基于随机样本得出的估计值落入特定区间的概率。选项B不正确,因为置信水平是一个决策性变量,而不是总体特征。选项C不正确,因为精确度,而不是置信水平,才是衡量准确性的标准。选项D不正确,因为在计算样本量之前,必须明确置信水平。

第9题:

内部审计师在进行抽样计划的选择时,认为总体中单个个体的货币数量的离散性是必须要考虑的,因为会影响样本量,那么该内部审计师可能采取的抽样计划是:

A.发现抽样
B.停—走抽样
C.差额估计抽样
D.货币单位抽样

答案:C
解析:
差额估计法属于变量抽样的一种。变量抽样法下标准离差影响样本量的选择,标准离差越大,也就是离散性越大,在确定的精确度和置信水平下,要求的样本量越大。属性抽样不能测试货币金额,也不考虑标准差的影响。

第10题:

每次内部审计师根据来自样本的信息得出审计结论时,都会产生一种额外风险,即抽样风险。抽样风险的例子是:

A.抽样得出的结论超出了所测试的总体。
B.对样本应用了不适当的审计程序。
C.对样本数据错误地应用了审计程序。
D.从样本数据中得出错误的结论。

答案:D
解析:
A不正确。这属于非抽样风险。B不正确。这属于非抽样风险。C不正确。这属于非抽样风险。D正确。抽样风险(错误)是指抽取的样本不能反映总体的属性所带来的风险,导致通过样本得出的结论不具有总体结论的代表性。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