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尿比密测定有何临床意义?

题目
问答题
尿比密测定有何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比密增高:见于脱水、蛋白尿、糖尿、惊厥、肾脂肪变性、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高热、周围循环衰竭、使用造影剂等。
比密减低:见于慢性肾炎、急性肾炎多尿期、尿毒症多尿期、胶原疾患、使用利尿剂等。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尿比密测定有助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这两种多尿疾病的鉴别。


答案:
解析:
糖尿病‖尿崩症

第2题:

血清酶蛋白测定有几类?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血清酶蛋白测定有两类:酶蛋白定量测定及酶活力测定。
由于血液中存在无活力的酶蛋白,血清酶活力与血清酶蛋白含量两者并不完全对应。疾病时,病变组织或器官合成的酶无活性部分可能增多,出现血清酶蛋白含量较高,而血清酶活力很低的现象。

第3题:

糖尿病引起的多尿特点是

A、患者尿比密、尿渗透压均升高

B、患者尿比密、尿渗透压均下降

C、患者尿比密升高;尿渗透压均下降

D、患者尿比密下降;尿渗透压均升高

E、患者尿比密、尿渗透压均正常


参考答案:A

第4题:

尿比密测定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比密增高:见于脱水、蛋白尿、糖尿、惊厥、肾脂肪变性、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高热、周围循环衰竭、使用造影剂等。
比密减低:见于慢性肾炎、急性肾炎多尿期、尿毒症多尿期、胶原疾患、使用利尿剂等。

第5题:

尿相对密度测定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尿相对密度增高的临床意义:见于脱水、蛋白尿、糖尿、惊厥、肾脂肪变性、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高热、周围循环衰竭、使用造影剂等。
(2)尿相对密度减低的临床意义:见于慢性肾炎、急性肾炎多尿期、尿毒症多尿期、胶原疾患、使用利尿药等。尿相对密度易受生理、病理、药物甚至混浊度影响,故用于对肾功能估计时连续测定比一次测定更有意义。测定尿相对密度还对鉴别糖尿病与尿崩症有意义。

第6题:

尿比密测定有何临床意义?举2-5例说明


正确答案: 比密增高:见于脱水、蛋白尿、糖尿、惊厥、肾脂肪变性、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高热、周围循环衰竭、使用造影剂等。
比密减低:见于慢性肾炎、急性肾炎多尿期。

第7题:

有效肾血浆流量测定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有效肾血浆流量(ERPF)的正常值:420~720ml/min。有效肾血浆流量测定的临床意义:①肾血管疾病,肾动脉狭窄、肾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肾动脉畸形和肾梗塞等大多表现为ERPF降低。肾静脉栓塞时,ERPF下降明显;动脉硬化型肾动脉狭窄常为双侧性ERPF降低,但两侧下降程度不一定相等;阻塞性肾疾病与阻塞程度有明显的关系,ERPF可以降低或正常,甚至也可出现受损肾的ERPF反而升高,若完全阻塞时ERPF可降低至零。②肾功能状态的判断,急性肾盂肾炎常表现为单侧受损,受损肾ERPF下降;急性肾小球肾炎多为双侧性,疾病早期肾脏肿大并伴肾脏水肿,ERPF可能升高,以后可能正常或降低;亚急性肾小球肾炎除肾小球受损外,常伴有肾小管损害,此时ERPF明显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出现广泛纤维化,ERPF常明显下降。③移植肾的监测,肾移植前1天测ERPF作为基准,术后每周测1~2次,手术6周后,可每年测1~2次;移植肾存活良好,肾ERPF较术前应明显上升;急性排斥反应时,ERPF明显降低;慢性排斥反应为低水平ERPF值。

第8题:

糖尿病引起的多尿特点是

A.患者尿比密、尿渗透压均升高
B.患者尿比密、尿渗透压均下降
C.患者尿比密升高;尿渗透压均下降
D.患者尿比密下降;尿渗透压均升高
E.患者尿比密、尿渗透压均正常

答案:A
解析:
病理性多尿:1)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DM)引起的多尿,主要机制是渗透性利尿所致,患者尿比密、尿渗透压均增高。2)内分泌疾病:如尿崩症,指抗利尿激素(ADH)严重分泌不足或缺乏(中枢性尿崩症),或肾脏对ADH不敏感或灵敏度减低(肾源性尿崩症),患者24h尿量可多达5~15L,尿比密常为1.005以下,尿渗透压在50~200mmol/L之间。多尿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3)肾脏性疾病:如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肾小管酸中毒Ⅰ型、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失钾性肾病等。肾小管破坏致肾浓缩功能逐渐减退均可引起多尿。故选A。

第9题:

尿中哪些因素可影响用尿比密计测定尿比密?


正确答案: 尿中含蛋白质或糖可使尿比密增高,如尿中含蛋白质10g/L或葡萄糖55.5mmol/L(10g/L),分别应从比密值中减去0.003或0.004。如尿中含造影剂,可使比密值大于1.050。如尿中盐类析出,尿素被分解,可使尿比密下降,故尿中有盐类析出,应待盐类溶解后再重测比密。如容器不洁,含未洗净的合成洗涤剂,可使水表面张力降低,比密值亦减低,故最好用一次性容器。

第10题:

癌胚抗原(CEA)测定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癌胚抗原是1种糖蛋白,它存在于2~6个月胎儿消化系统(胃肠道、胰腺、肝脏)内,能被肝脏摄入并迅速地崩解。大多数结肠癌组织能合成CEA,而未分化腺癌或癌细胞分化极低者无合成CEA的能力。此外,CEA也可由正常或炎症性肠粘膜产生。目前,CEA主要作为结肠癌术后复发的信号和疑有结肠癌患者的辅助诊断。
临床意义:
(1)90%不吸烟的正常人CEA≤2.5ng/ml,19%吸烟的正常人>2.5ng/ml。
(2)肝硬化、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肺部疾病、胰腺炎等非肿瘤性疾病CEA均可超过2.5ng/ml,少数患者可达1ong/ml以上。
(3)结肠、眉、胰腺、肝、肺、乳房、膀恍、前列腺、淋巴等部位恶性肿瘤以及妇科恶性肿瘤,CEA水平均可升高,而其中CEA检查阳性率较高的是结肠和直肠癌(73%)、肺癌(76%)、胰腺癌(91%)、胃癌(61%)。
(4)CEA对结肠癌的诊断还缺乏特异性,亦无早期诊断价值。由于结肠癌患者血中CEA水平升高往往已属晚期,因此,目前CEA测定主要作为结肠癌术后复发的指标。结肠癌术后2~14天,血中CEA下降甚至不能测出,复发者血清CEA又转为阳性。血清CEA水平持续显著升高者可作为剖腹探查的指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