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货币形式的发展过程。

题目
问答题
论述货币形式的发展过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论述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


参考答案:货币均衡是指实际货币供给与真实货币需求的基本一致。包含三层意思:①是指实际货币供给量与真实货币需求量的相等。货币需求是一个商业经济的范畴,发端于商品交换,随商品经济及信用化的发展而发展。货币供给是某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①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是货币均衡,而不是实物均衡。②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是市场的总体均衡。③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是动态的均衡。

第2题:

(2010年)在商品价值形式发展过程中,若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这种商品的价值形式称为( )。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


正确答案:B
本题考查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简单的价值形式表现在某一种商品上;扩大的价值形式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一般价值形式表现在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种商品上;货币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

第3题:

论述教育在人(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何作用。


正确答案:

第4题:

在交换发展过程中,商品的价值表现经历了( )阶段。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
E.信用价值形式

答案:A,B,C,D
解析:
在交换发展过程中,商品的价值表现经历了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四个阶段,并最终产生货币。

第5题:

论述中国农业起源和早期发展过程?


参考答案:

在约13000BC-8000BC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中,已经发现了大量早期农业遗存。目前发现属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址,在我国南方和北方都有分布。重要的有河北徐水南庄头、北京门头沟东胡林、怀柔转年、江西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湖南道县玉蟾岩、广西邕宁顶蛳山、桂林甑皮岩、柳州鲤鱼嘴、广东阳春独石仔、翁源青塘,封开黄岩洞等。这些遗址的发现及其研究的深入,我国新石器时代农业起源及早期发展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中国古代的农业主要以北方的粟作农业和南方的稻作农业为代表。1977年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地下粟粒仓储的发现,确立了华北地区是粟类农作物的发生地。虽然至今尚未发现距今9000年以前的栽培粟遗存,也许粟粒不易保存而难以发现,或初期的栽培粟粒与野主粟粒不易区别,早期栽培粟遗存的发现是个至今尚无法突破的考古难题。但是,依据徐水南庄头发现的可能是家畜的狗与猪骨骸及其由潮湿转干的湖沼演变这一适合于植物栽培的环境特点、北京东胡林发现的人骨已轻度石化的两男一女的三人合葬墓、怀柔转年出土的盛物石容器等全新世初期的遗存推测,大约在在距今1万年前后,栽培粟在太行山东西两侧及燕山南麓的山谷平原地带发生。稻作农业的起源,因分别在江西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湖南遭县玉蟾岩发现了距今1万年前后的栽培稻植硅石和稻谷而开始明朗起来。这两处遗址的地理位置处于长江中下游之间的江西东北部的环玉山至南岭北麓,大约是我国南方的腹心地带。在这一地区内,丘陵、盆地、平原、河流及湖泊相间分布,气候湿润,可食性野生动植物丰富,适于人类从事较为稳定的采集(包括捕捞)、狩猎活动。在这两处遗址中与古栽培稻遗存同时发现的还有大量野生稻遗存,表明栽培稻是在长期采集食用野生稻的过程中逐渐发生的。其发生地大概在这两处遗址所属的南丘陵及其以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乐、南岭岭脊以北的中国南方腹心地带。如果结合洞庭湖西北部发现的距今8000多年的彭头山文化的栽培稻谷及其聚落遗址、杭州湾南部发现的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的成堆成片栽培稻遗存及其发达的农业工具与木结构房屋,以及河南南部舞阳贾湖遗址发现的距今8000年前的栽培稻遗存,可以简略地推论栽培稻起源和稻作农业早期发展的形式:即栽培稻大约在距今1万年前或接近12000年起源于自然食物来源充足的中国南方腹心地带,于距今9000年后发展于富裕的食物采集文化区边缘的两湖平原西部地区和钱塘江流域,并伴随着全新世暖湿气候效应的北进,逐步向淮河流域推进。简称为“中心起源,边缘发展”。22500-2000BC,中国史前文化最为发达的区域都有哪些,试述这些区域文化较此前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2500-2000BC中国史前社会的铜石并用时代,处于龙山时代的晚期,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发生发展和国家产生的前夜,这一时期考古学文化的研究,对于探讨中国文明和国家起源具有重要的意义。2500-2000BC之间,广大区域内的考古学文化都较前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比较重要的区域包括长江中下游、黄河流域以及东北地区辽河流域,结合各地考古发现总结一下可以概述为如下几个方面:此时的人们已经学会了制造铜器,在齐家文化、龙山文化中都发现有早期的红铜或者青铜遗存,但是铜器使用并不发达。陶器制造一般使用轮制,龙山文化发达的黑陶文化在较大范围内影响极广。纺织业也有很大的进步。此时的人们已经学会了打井,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水源的制约,更利于定居生活。房屋建筑较前期了有很大发展,开始用夯土筑房基,用土坯砌墙,并用石灰抹地面和墙壁。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址,石家河文化、龙山文化中都发现有大量的城址和大型聚落遗址,红山文化发现女神庙以及祭坛,良渚文化发现祭坛并大型墓地以及大量精美玉器,聚落等级分化显著,社会复杂化程度较前期近一步加深,标志着文明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第6题:

论述草书的发展过程。


参考答案:章草、今草和狂草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7题:

在商品价值形式发展过程中,若一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这种商品的价值形式称为( )。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


正确答案:B
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个别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这种商品的价值充分地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表现在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货币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

第8题:

马克思货币起源学说从分析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入手,通过研究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科学地揭示货币的起源。()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在商品价值形式发展过程中,若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这种商品的价值形式称为()。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

答案:B
解析:
从商品交换的发展历史来看,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①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个别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②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这种商品的价值充分地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③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表现在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价值形式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飞跃);④货币价值形式,当一般等价物最终固定在一种商品上时,这种商品就成为了货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

第10题:

在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有()

  • 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 C、一般价值形式
  • D、货币价值形式
  • E、商品价值形式

正确答案: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