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实验方法获得的某种细菌的变异型称细菌的一个(  )。

题目
单选题
通过实验方法获得的某种细菌的变异型称细菌的一个(  )。
A

B

亚型

C

亚种

D

(新)菌株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菌株是指从自然界或实验室分离得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用实验方法(如诱变)所获得某一菌株的变异型也可称为一个新菌株,以区别于原菌株。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细菌通过分离过程,获得的某种细菌的纯培养物,称做一“株”该种细菌。保存这种纯培养物以备利用,所保存的培养物称为该种细菌的( )。

A、菌株

B、菌培养物

C、菌种

D、菌属

E、菌型


参考答案:C

第2题: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 为( )。
A.实验法 B.讲授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答案:D
解析:
题干阐明的是演示法的内涵。

第3题:

通过实验方法获得的某种细菌的变异型可称为细菌的一个( )

A.型

B.亚型

C.亚种

D.变种

E.(新)菌株

正确


答案:E

解析:通过实验方法获得的某种细菌的变异型可称为细菌的一个(新)菌株。

第4题:

在无电镜时,可用()、()、()方法来判断某种细菌是否长鞭毛


正确答案:特殊的鞭毛染色法;悬滴法;半固体琼脂穿刺培养

第5题:

原来对某种抗菌药物敏感的细菌变成对该药物不敏感,我们称其为()。
耐受菌株

第6题:

某种细菌分裂生殖方式如下:一个成熟的细菌经过6小时能分裂成1个新细菌和一个成熟的细菌,这新细菌经过12小时能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细菌。在一次实验中,研究员在某天中午12时将一个刚分裂出来的新细菌单独放入培养皿中,若干后天的下午3时观察到细菌数目变为60个,则这期间经过了多少天?( ) A.1天 B.2天 C.3天 D.4天


正确答案:C
根据题意,从实验开始后的12小时(即新细菌变为成熟细菌时)起,细茵个数每六小时变化一次,细菌数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所形成的数列满足公式,即实验开始后经过(11—1)÷4+0.5=3天后,细菌数变为60个。故选C。

第7题:

巴斯德提出“细菌致病”假说时,由于缺少证据而饱受争议。科林通过“细菌感染”实验证实了巴斯德的细菌致病学说。从这个角度讲,科赫的实验属于( )。


A.改进性实验
B.探究性实验
C.比较性实验
D.模拟性实验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探究学习的形式相关知识。探究性实验是指在实验前不知道实验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实验结论是什么,而是带着明确的问题,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和获得新知识。

第8题:

下面有关细菌菌株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同一菌种不同来源的细菌称该菌的不同菌株

B、同一菌种不同来源的细菌的性状必须完全相同

C、具有某种细菌典型特征的菌株称为该菌的标准菌株

D、细菌的分类、鉴定和命名时都以标准菌株为依据

E、标准菌株也可作为质量控制的标准


正确答案:B

第9题:

请你设计一个检验南湖水中细菌总数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原理或依据、方法、主要用具和实验安排等)。


正确答案: (1)原理:样品经稀释成几种浓度后,各取1ml,倾注营养琼脂平板,37度培养48h,通常样品中一个活菌可长成一个菌落,计算菌落数,按相关要求处理数据即可得出样品中的细菌总数。
(2)主要用具:取样瓶、试管、吸管、平皿、生理盐水、营养琼脂培养基等。所有用具及培养基等均须灭菌。
(3)方法:
1.取水样:将灭菌的带盖采样瓶潜入湖水10-15cm处,掀开瓶盖,待水盛满后,在水中盖好瓶盖,取出待检查。
2.样品稀释:用灭菌生理盐水将样品稀释成10-1、10-2、10-3、10-4等一系列稀释度。
3.倾注平板及培养:分别用灭菌吸管吸取1ml各稀释度的水样,注入已作好标记的灭菌平皿中,再将已融化并冷却到45-50度的营养琼脂培养基于平皿内,旋转平皿,使水样与培养基充分混匀。每个稀释度做两个重复。待培养基凝固后,平板倒置入37度恒温箱中培养48h。
4.菌落记数及结果报告。
(4)实验安排:
第一步:用具的准备及样品的采集。
第二步:样品的稀释、倾注及培养。
第三步:菌落记数及结果报告。

第10题:

用人为方法除尽细胞壁的细菌称为(),未除尽细胞壁的细菌称为(),因在实验室中发生缺壁突变的细菌称为(),而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的稳定性缺壁细菌则称为()。


正确答案:原生质体、球状体、L型细菌、支原体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