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教案。(教学对象是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课时为100分钟。)我都做完了  

题目
问答题
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教案。(教学对象是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课时为100分钟。)我都做完了  山本:你今天考得怎么样?  罗兰:这次没考好。题太多了,我没有做完。你做完了没有?  山本:我都做完了,但是没都做对,做错了两道题。  罗兰:语法题不太难,我觉得都做对了。听力比较难,很多句子我没听懂。  山本:我也不知道都对了没有。我的词典呢?  罗兰:我没看见你的词典。你找词典干什么?  山本:我查一个词,看写对了没有。  罗兰:别查了,休息休息吧。快打开录像机,看看你录的电视剧。  山本:我的衣服还没洗完呢,还要给我姐姐写信。  罗兰:看完录像再洗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请根据所提供的教材片段,设计教学。
要求:(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
(2)恰当设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
(4)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
(5)对教案中的主要环节作出设计说明。


答案:
解析:
【课题】创作你的动画片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Flash动画的特点和优势及Flash动画的应用。
2.可以独立创作简单的Flash动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堂练习和实践制作,创作出一部自己的动画片,增强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比欣赏经典动画,提高审美素养。通过设计制作简单的动画,表达自己的审美观念和个性。
【教学重点】能够了解Flash动画的特点和优势,独立创作简单的Flash动画。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制作出有个人风格的动画作品。
一、教学准备
剪辑好的宫崎骏动画《千与千寻》片段,剪辑好的Flash动画《Happy tree friends》片段。
二、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先播放宫崎骏动画《千与千寻》片段,然后再播放Flash动画《Happy tree friends》片段。
(设计意图:播放动画片段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同时准确切合主题)
环节二:讲授新知识
(一)讲解Flash动画的特点和优势。
提问:1.《千与千寻》和《Happy tree friends》都是动画片,但它们有本质上的不同,大家找一下它们之间的不同点都有哪些
教师总结:传统动厕经过很长时间的不断完善,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他可以完成许多复杂的高难度的动画效果,可以制作风格多样的美术风格,特别是大场面、大制作的片子,用传统动画可以塑造出恢弘的画面及其细腻的美术效果。
FIash动画:场景、人物造型方面比较简单,在很多方面简化了动画制作难度,或者说省力,许多元件可以重复利用,头部各个角度形象一般只需画出一个,可以在不同场景镜头里反复使用。
提问:2.除了Flash动画片,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Flash作品
教师总结:多媒体光盘的片头动画、简单的产品展示、网页贺卡、交互式的网页、MTV、小游戏等。
教师根据上述问题的回答讲述Flash的优势和特点,它是一种交互式动画设计工具,可以将音乐、声效、动画方便地融合在一起,制作出高品质的动态效果。它结合了网页、音效、影像、动画,具备了质量好、体积小、互动性高的优点,设计过程直观简便。
(二)讲解Flash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1.简单介绍一下Flash软件的窗口及动画类型。
主要窗口有菜单栏、工具栏、时间轴等。
动画类型有帧动画、补间动画等。
2.给学生出示简单的小球跳动的动画效果,让学生们分组讨论,根据刚才所学的补间动画的知识进行探究学习,制作出小球跳动的补间动画效果。在练习期间老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有条理地讲述Flash动画的特点和基本使用方法,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形成知识框架,有利于更好地进行练习)
环节三:巩固练习、创作实践
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个学生为一组.自愿分享本小组在上课之前写的剧本,说一下自己的制作思路。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路给予相应的建议.并指出在动画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A.选择合适的风格。
B.选择合适的题材。
C.适当简化主体。
D.尽量使用补问进行变形。
2.学生根据剧本制作自己的动画,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加强个别辅导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设计意图:学生四人一小组,有利于加强交流与合作,同时可以及时巩固知识)
环节四:作品展示与评价。教师小结
1.小组选一个代表到前面展示说明自己的作品,教师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最后教师小结设计的要素和学生作品的亮点。
评价学生作业要点:动画短片是否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作者所要表现的含义 是否有独特之处 你最喜欢哪部短片 为什么
2.教师总结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提高审美素养。通过设计制作简单的动画,表达自己的审美观念和个性。
(设计意图:学生大胆展示,有利于增强信心,同时能够及时发现学生作品亮点与存在的问题并且顺利解决)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2题:

体育课教案又称( )。

A.单元教学计划
B.水平教学计划
C.课时教学计划
D.学期教学计划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体育课教案知识点。

C项,体育课教案(又称学时教学计划)是根据单元体育教学计划的逻辑顺序分割而成的一节课的教学实施方案,学时教学计划也称为教案,是教师备课和统筹教学的具体教学方案。故正确。

综上,正确答案为C。

第3题:

请根据所提供的教材片段,设计1课时的教学简案。
要求:(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2)恰当设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4)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5)对教案中的主要环节作出设计说明。


答案:
解析:
【课题】刀法分析及训练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了解三指执刀法和握拳执刀法的操作感觉,了解冲刀法和切刀法各自的艺术效果。
2.掌握三指执刀法和冲刀法的基本动作要领,可以运用基本刀法设计制作一枚印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刀法练习来熟悉刻刀入石的感觉,体会力量的运用与控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堂刀法练习和制作印章练习,激发学习篆刻的兴趣,受到篆刻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三指执刀的冲刀法的基本动作要领,独立制作一枚印章。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学过的刀法制作出有富有艺术特色的印章。
【教学准备】
各朝代各流派名家的印章课件。冲刀法运刀和切刀法的演示视频,应用冲刀法制作的印章图例和应用切刀法制作的印章图例。刻好的冲刀法和切刀法印章两枚。刻刀、印石、印泥、砂纸、毛笔、墨汁、宣纸、牙刷等。
【教学过程】
环节一:组织教学.导人新课
教师组织好课堂秩序,开始播放各朝代各流派名家的印章课件。
(设计意图:营造立体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迅速、积极地进入课堂)
环节二:讲授新知识
(一)讲解冲刀法和切刀法的艺术效果。
展示应用冲刀法制作的印章图例和应用切刀法制作的印章图例。
提问:这两种图例的印章有什么不同点
教师总结:冲刀法刻出来的线条边缘爽洁完整,给人以流畅挺拔的感觉,切刀法刻出的线条边缘参差钝涩,具有古朴浑厚的艺术效果。
(二)讲解冲刀法和切刀法的操作要领。
播放冲刀法和切刀法的演示视频。
提问:冲刀法和切刀法各有什么操作要领 有什么不同点
教师边重复播放演示视频边总结:
操作要领:冲刀法是利用手指和手腕的力量推动刀锋从右向左冲行。刻印时刀身需向右倾斜,与印面呈30度夹角。切刀法是用手腕的力量将刀锋在印面上向下切入,刻印时刀身稍向右倾,与印面呈60度左右夹角,先将刀锋一角插入印面,随即向左摆刀身,使刀锋完全切入印面,然后把刀提起,在前一刀的尽头处接下去再切第二刀。
不同点:冲刀法每刻一笔都一刀冲成,切刀法每刻一笔则需要若干刀连接而成。
(三)现场演示冲刀法和切刀法的运刀方法。
1.教师拿出刻刀、印石等治印工具,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三指执刀法和握拳执刀法。学生分别感受一下两种执刀方法的感觉。
2.教师用三指执刀法分别演示冲刀法和切刀法。学生用三指执刀简单练习两种刀法。在练习期间老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播放篆刻的视频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教师对于刀法的规范性操作步骤,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篆刻的精妙之处.对于知识的掌握更牢固)
环节三:巩固练习、创作实践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让学生拿出上节课设计好的篆刻图案。要求学生用三指执刀运用冲刀法制作印章.并指出在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安全。
2.卫生。
3.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1)注意侧锋用刀的原则,即刀锋向里稍加倾斜,这样刻出的线条边缘呈斜坡状,线条具有一定的宽度。
(2)刀尖入石一定要深浅适中,以推刀冲行时能够顺畅平稳地行进为原则。入石过浅,刀尖容易滑离印面,入石过深,则阻力太大无法行刀。
(设计意图:巩固新知,加强理解,师生共同发现问题所在)
环节四:作品展示与评价.教师小结
1.分小组互评作品,每个小组选出最好的作品展示,教师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最后教师小结。评价学生作业要点:图稿的设计是否有独特之处 刀法的运用是否能达到预期 你最喜欢哪枚印章 为什么
2.教师总结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篆刻美,增强民族自豪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3.布置课后作业:重复课上的刀法练习,结合参考附图,比较和领会冲刀法与切刀法各自的艺术效果。
(设计意图:充分展示自我,学生能够明白自己的问题找到发展方向,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4题:

设计口语课教案。(对象为具有HSK初等B级汉语水平的学生。课时为100分钟) A:今天你上哪儿了? B:今天我们去颐和园了。你呢? A:我们去香山了。你昨天去哪儿了? B:昨天我们上长城了。你明天上哪儿? A:我们明天去故宫。你呢? B:我也想去故宫。 A:太好了!咱们明天一块儿去吧。 根据上面的课文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和训练重点。


正确答案: 教学目的
1.掌握主要表示动作完成的“了”的用法,并能在日常对话中运用
2.分清“我们”、“咱们”的区别,并能正确运用这两个词
3.掌握询问活动的基本句型以及回答方式
训练重点
1,重点词语:上、去、哪儿、了、想、也、一块儿、我们、咱们
2,主要表示动作完成的动态助词“了1”的用法。
3,代词“我们”、“咱们”的区别和用法
4,表示去向的动词“去”、“上”的用法
5,疑问代词“哪儿”

第5题:

教案设计题,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教案。 去商店买东西 我们学校对面有一个超市。那个超市不太大,但是东西很多。有不少吃的东西,还有很多用的东西。我每天都去超市买东西,那里的水果和面包非常好吃,也便宜。超市的售货员都认识我。她们常常教我一些简单的汉语:“两瓶啤酒”、“一斤苹果”、“一支铅笔”等等。我每天学习很多生词。超市旁边有一个书店。书店里有很多新书,还有报纸和杂志。中文的、英文的、日文的都有。那个书店很小,但是买书的人非常多。我也非常在哪儿买英文报和汉语书。


正确答案: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连动句、双宾句、“的”字短语的用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连动句
2、“的”字短语
3、双宾句
教学环节和步骤:
1、组织教学
问候学生、点名
2、学习新课
(1)学习生词:带同学朗读生词—讲解生词
(2)朗读课文:领读—学生齐读—学生分读
(3)讲解重要语法点:
〈1〉连动句
连动句的特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动词或动词词组共一个主语。
举例:
我去商店买东西。
小明端起杯子喝水。
老师走进教室打开窗户。
在举例子时,老师边示范动作边说出句子,特别强调动词。
待学生熟悉连动句之后,设计情景,老师做动作然后叫学生说出句子。比如:老师示范坐下来打开书的动作,叫学生说出:“老师坐下来打开书”的句子。或者请一位同学做动作,其他同学说出句子。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连动句。
〈2〉双宾句
双宾句的特点:动词后带两个宾语。一般一个指人,靠近动词;一个指事物,称直接宾语。
举例:她们常常教我一些简单的汉语。
给小红一本书。
在举例子时,老师边示范动作边说出句子,特别强调宾语。
设计情景,老师做动作然后叫学生说出句子。或者请一位同学做动作,其他同学说出句子。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双宾句。
〈3〉“的”字短语
“的”字短语特点:动词或动词词组作定语,定语与中心语之间要用“的”。“的”字短语的功能和名词相当。
我要那本蓝的。
红的很漂亮。
(4)设计练习
你的学校或你家附近有什么商店,请你描述一下常去的那家商店,可以用下列词语:对面、旁边、大、小、多、少、干净、贵、便宜、是、有时候、售货员、非常、太……
3、本课小结:重点句型、短语
4、布置作业
介绍你家附近的商店

第6题:

请根据所提供的教材片段,设计1课时的教学简案。
要求:
(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
(2)恰当设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
(4)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
(5)对教案中的主要环节做出设计说明。





答案:
解析:
【课题】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外园林的性质、功能以及造型特色,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与欣赏,领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对中外园林艺术概貌有总体认识,能够客观评价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的地位、意义及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并能更好地理解民族传统,将其发扬光大。
【教学重点】了解中外园林的主要流派及其特征,建立对园林艺术概况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探索不同园林艺术流派的产生原因及发展脉络,从而学会分析艺术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和决定因素。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讨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及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导人
通过提问同学们曾经游览过或者通过电视、杂志等媒体了解过哪些园林建筑,说出其中学生们最喜欢哪个来导入本课。
教师展示一段苏州园林和西方几个典型园林的视频介绍,综合了解园林艺术,并引导学生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园林。
学生感受、欣赏、简单回答,教师总结,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以及师生问答的形式引出新课,充分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讲授做好铺垫。)
(二)中国山水园林
教师多媒体展示颐和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著名园林,并提出问题:
——中国园林大致分为哪两类?
——它们在表现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苏州园林有什么独特风格?有哪些典型代表?
学生观看多媒体展示,通过了解课本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林写仿自然、寄情山水的艺术特色。
(设计意图:通过对中国园林艺术的直观感知。使学生大致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及艺术特色)
(三)日本传统园林“枯山水”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日本东京龙安寺方丈园,提示学生观察欣赏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学生欣赏讨论,明确枯山水的独特风格。
师生共同总结出:枯山水的园林艺术是与宗教哲理相结合的艺术,善用沙石创造氛围。阐明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的渊源和发展演变过程及对西方园林的影响。
(设计意图:师生观看图片,通过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的对比,得出日本传统园林“枯山水”与宗教哲学的联系)
(四)西方三国古典园林
教师展示图片,意大利《法尔奈斯庄园》、法国《维贡府邸花园》、英国《布伦海姆风景园》。展示讲解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
——分析比较三国古典园林各自的特色。
——他们与中国古典园林相比有何不同?
学生伴随多媒体展示,欣赏各国优美的古典园林艺术精品,同时完成相关问题,最后总结出:三国均有不同的造园风格,英法两国古典园林具有代表性的造园大师及其作品。
(设计意图:学生在了解东方古典园林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西方古典园林艺术)
(五)现代景观园林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丰富多彩的现代园林艺术,让学生继续开阔视野,欣赏了解现代园林艺术的实用性、多样性和开放性。
(设计意图: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美术素养)
(六)回顾总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课的教学重点:欣赏和比较、分析了中外古典园林艺术重要作品及其风格、特点,认识到园林艺术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和他的独特意义。
【板书设计】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中国山水园林——
日本传统园林“枯山水”——
西方三国古典园林——
现代景观园林——
【课后反思】(略)

第7题:

教案设计题,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 (教学对象为有一点汉语基础的学生,请按45分钟安排教学计划) 要求:1、教学步骤要清晰; 2、找出应教授的词语和语法点若干,并对其中的一个词语和一个语法点进行重点分析处理。 你喜欢运动吗? 小李:你喜欢运动吗? 小孙:喜欢,我最喜欢的运动是打网球。 小李:你网球打得怎么样? 小孙:还行,你喜欢什么运动? 小李:打篮球、踢足球、游泳,什么运动我都喜欢。


正确答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学习和掌握特指疑问句用法以及有关爱好的句型
sB.喜欢sth./do sth.吗? sB.最喜欢的是sth. SB.喜欢什么?
2. 学习和掌握程度补语,如:v.+得+adj. ;动宾短语,如:“打篮球”“踢足球”用法,并且能在实际交谈中表达运用
3. 学习并了解“什么”周遍性主语句的几种表达方法。
4. 理解并掌握“运动”、“打”、“喜欢”“ 最”、“都”、“吗”、“得”等词语的意思及用法。
5. 了解有关运动项目的词语,如打保龄球,打棒球,打乒乓球等。
教学过程和步骤及课时安排
1. 复习上节课内容(7分钟):
方法:做课后或补充练习,检查回家作业并对重点进行补充练习
2. 学习新课的步骤:
(1)在不影响理解的前提下,先讲各类句型,包括是非疑问句、特指疑问句用法及其肯定或否定回答句式(10分钟)
(2)生词、短语学习:领读单词;解释名词“运动”、程度副词“最”“都”,动词“喜欢”、讲解动宾短语:v.+n.(10分钟)
(3)串讲课文(7分钟)
包括:A.周遍性主语句(只需意会),疑问代词“什么”“谁”“哪儿”等可以表示周遍性肯定或否定。
肯定形式:.....都
举例:她什么水果都喜欢; 哪儿哪儿都是人;等等 否定形式:....都/也不 举例:他什么人都不喜欢; 谁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等等
B.列举事例讲解程度补语:v.+得+adj,并能提出“打”“踢”一个是提手旁,一个是足字旁,代表分别用手和用脚。
C.除了“打篮球”“踢足球”“游泳”,其他运动项目的学习(点到即止)
(4)理解内容
重点句式A.“我最喜欢的运动是打网球”
注意:运动是上位概念,打网球属于运动系列,是下位概念
可以通过中译英“what do you like best among sport?”以及举例让学生了解这一概念。
重点句式B.是非疑问句,在陈述句句尾用上语气助词“吗”,可以适当让学生在课堂上实践练习。
(5)重点词语短语
A.喜欢
喜欢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做动词
B.“打”
注意“打”有多个义项,“打篮球”的“打”,不同于“打人”的”打“,一个是运动方式、一个是打架行为,学生必须将两者区分开来
C.“最”
“最”字较易解释,因为汉字用法最与英文的最高级“most”相似。当然,两者也有区别,如“excellect”在英文中没有最高级,而在中文中却有“最杰出”这种语法现象,教师可以适时提醒一下。
(6)教师领读,学生跟读(3分钟)
(7)学生分角色朗读,纠正学生错误(3分钟)
3.小结及作业:(5分钟)
A. 通过课后习题,巩固重点知识点
B. 布置回家作业

第8题:

请根据所提供的教材片段,设计1课时教学简案。
要求:(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2)恰当设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4)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5)对教案中的主要环节作出设计说明。


答案:
解析:
【课题】《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山水画作品中意境的表现,初步理解对意境的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课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的。
【教学难点】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教学过程】
环节一:交流导入
1,请大家静下心来听我们教室中回响的音乐,边听音乐边来看几张风景图片。(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漓江,世外桃源的泸沽湖,美丽神秘的九寨沟)
2,中国的自然山水十分美好,这些大河山川是我国山水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看中国山水画——古代和当代),由此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烘托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进入接下来的课程)
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提问:你了解中国山水画吗 对山水画有什么感受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小结:中国的山水画不仅描绘了自然山水,而且寄托了画家个人的情感和理想。同时也表达了画家的主观感受。
师:大家坐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教室里,一定觉得中国山水画离我们好遥远,但现在我们就要借助这些现代化的设备来和我们的传统艺术做一次亲密接触。
展示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描写山川的美好诗句,请小组汇报搜集的有关诗句。
欣赏感受
教师提问:这是谁的作品 采用的是什么构图形式 画面画的是什么内容 你想到了一首诗吗 作者展现了怎样的意境 教师小结:著名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画的《万山红遍》画面采用直构图,以体现山的宏伟气势、山树森茂、重重叠叠,几道瀑布飞泻而下,打破了画面的沉静;那道道弯弯的泉水,不仅穿透画面的直构图。使画面生动多姿,更使人如身临一个理想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王国。
设问:指出下列山水画属于哪种艺术风格 教师小结: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主要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等。
中国山水画在空间的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
就是把山水画家自己看作是一个巨人,面对自然,就像人观盆景状。这样,千里江山也可尽收眼底,或用长卷的形式表现,或以中国画特有的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法,画十分繁复的山岭,中国山水画创造的这种独特的处理空间关系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自然的方法,同时也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胸襟,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
教师示范墨分五色以及表现各种山石的皴法,如披麻皴、雨点皴、荷叶皴。笔法中包含上述的山石的多种皴法和点苔法等;墨法中湿者为“染”,干者为“擦”,还有“破墨”、“积墨”等。
(设计意图:循循善诱,穿插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山水画的意境)
环节三:巩固实践
观看一段农夫山泉的山水广告片,小组讨论片子展现了怎样的意境 中国的自然山水十分美好,与中国的山水画有什么关系 你觉得山水画把自然山水的美表现出来了吗 在画中,除了自然的景色还有其他的内涵吗
作业要求:选几句你喜欢的诗句,用你学过的笔墨技法,画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
环节四:展示评价
学生山水作品欣赏,同学问互评,教师小结。
环节五:课后拓展
观察自然风景,通过绘画或者诗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笔法:中锋运笔、侧锋运笔
墨法:积墨法、破墨法
皴法
【教学反思】()

第9题:

设计口语课教案。(对象为具有HSK初等B级汉语水平的学生。课时为100分钟) A:今天你上哪儿了? B:今天我们去颐和园了。你呢? A:我们去香山了。你昨天去哪儿了? B:昨天我们上长城了。你明天上哪儿? A:我们明天去故宫。你呢? B:我也想去故宫。 A:太好了!咱们明天一块儿去吧。 根据上面的课文设计本课的教学环节。


正确答案: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
1)学习生词
2)课文讲练
3)讲练语法点
4)问答等课堂技能训练
3.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第10题:

教案设计题,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 要求:1、教学步骤要清晰; 2、找出应教授的词语和语法点若干,并对其中的一个词语和一个语法点进行重点分析处理。 她学得很好 老师:罗兰,电视台详情留学生表演一个汉语节目。你愿意去吗? 罗兰:老师,我不想去。 老师:为什么? 罗兰:我汉语说得不好,也不会表演。 老师:你学得不错,有很大进步,汉语水平提高的很快。 罗兰:哪里。我发音发的不准,说的不流利。让玛丽去吧。她汉语学得很好,说得很流利。玛丽还会唱京剧。 老师:是吗?她京剧唱得怎么样? 罗兰:王老师说,她唱得很不错。 老师:她怎么学得这么好? 罗兰:她非常努力,也很认真。


正确答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课文对话的意思,领会并能正确使用本课生词,并能从中复习久词。
2.通过重点、难点词语的讲解,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词语和语法,并能在交际中使用。
教学内容
1、使学生掌握以下语言点:
(1)程度副词“很”“非常”
(2)动词+得+形容词,形成述补短语,注意与偏正短语的区别。
(3)“哪里”的特殊用法
(4)兼语句和连动句
2、学习课文中的新词,并能够正确运用
流利愿意表演进步提高京剧非常努力认真
教学过程
1、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做巩固和衔接。考察学生的接受情况。
2、课文学习。
老师读一遍全文(注意语速不要太快),第二遍学生跟读;第三遍请学生读,再让学生互相搭档互相对话。
课文提问(主要了解学生对课文意思是否懂得)
①电视台想请留学生干什么?
②罗兰愿意去吗?为什么?
③老师说罗兰汉语学得好吗?罗兰她觉得自己学得好吗?
④罗兰为什么要玛丽去?
3、学生跟读新词,两遍。
老师逐一请学生来读,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1、2两个环节,顺便检查上节课布置的预习作业)
4、对重要的新词的意思和用法做详细解释,并作适当的词汇拓展。
①流利:通过造句让学生明白;流利用来形容一种语言运用得好
例如:莉莉的法语说得很流利。
亚历山大西班牙语很流利。
玛丽英语说得很流利。
(用学生的母语来搭配“流利”,很容易让学生领悟。
②水平:(道具一杯水)
告诉学生“水平”一词的由来,即“水的平面”,用来比喻某种技能的熟练程度。用水面的具体形象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形容水平为什么要用“高、低”,形象生动,不容易忘记。
造句:山姆画画的水平很高,唱歌的水平很低。
③提高:可以和“水平”一起讲,说道用“高”来形容“水平”,动词“提高”搭配“水平”,也可以用作名词。
例如:她的汉语水平提高很快。
她的汉语有了很大的提高。
④进步:注意和“提高”的区别,两者都有改善的意思,但用法和使用范围不同。
要向学生说明:“进步”多用在学习工作上,“提高”则范围较广。
例如:我们说“学习进步”“能力提高”通过反复的举例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区别。
⑤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介绍给学生。播放一段京剧经典唱段——《唱脸谱》
⑥非常、很:简单提一下,程度副词,放在形容词前面。
课间休息,听京剧。课间把座位围成一个圈。
5、语言点
①学得很好,注意:“动词+得+形容词”结构,及提问方式。
·放完京剧,问问学生听后的感受
·老师可以唱上一段,问学生老师唱得怎么样?
·引出如何夸奖别人用:动词+得+(程度副词+)形容词
·说明人们尤其是中国人都喜欢听好话,学会夸奖别人很重要。
·下面做一个小游戏,围成一个圈,选一个学生到中间,大家开始用新学的结果说说他的优点,轮流着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从老师开始,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句型。
(进行5—7轮)
A老师说:“山姆跳得很高。”这个比较简单
·学生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B老师说:“玛丽歌唱得很好听。”
·学生:……注意学生发生:“玛丽跳舞得很好。”的错误。
C老师说:“莉莉的衣服洗得非常干净。”
·学生:……学生可能会混淆“得”与“的”说成“莉莉弹的钢琴很好。”
·后面几轮由学生自由发挥,老师从旁指点。
②“哪里”的特殊用法,讲一讲中国的文化背景及语用习惯。
·夸奖完以后,引入如何回应他人的夸奖。指出中外不同,中国人讲究谦虚客套。
·常用“哪里”来表达,谢意与谦虚。
·游戏继续,由刚才被夸奖的同学回应,用“哪里”一词,并对对方礼貌地夸奖一番,以作为“动词+得+形容词”的巩固。
·老师做示范
安妮:老师的京剧唱得很好听。
老师:哪里,哪里。安妮你的画才画得好呢!
·学生模仿练习……
③兼语句
第一,兼语句的谓语是由动宾短语套接主谓短语构成的,动宾短语的宾语兼做主谓短语的主语。
第二,兼语句多有使令的意思,所以句中前一个谓语多由使令动词充当。常见的使令动词有;“使”、“让”、“叫”、“派”、“命令”、“吩咐”、“禁止”、“请求”、“选举”、“教”、“劝”、“号召”等。此外,前一个谓语也可以是“有”字。
第三,兼语句中兼语的谓语(第二动词)是前边动作所要达到的目的或产生的结果,即兼语前后两个动词在语意上有一定联系。
兼语句,是句中某一部分同时兼有两种不同的语句成分。
比如:我让他去你的办公室一趟。
(其中的“他”对于“我”来说是宾语,对于“去你的办公室一趟”是主语。)
书本例句:电视台想请留学生表演一个汉语节目。
主语+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动词。
“留学生”既是“请”的宾语,又是“表演”的主语。
电视台想请留学生表演一个汉语节目。
老师造句并分析:你给他一本小人书看。
学生造句
④连动句
连动句是用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或者是由连动短语直接构成的句子。(两个动词短语,互不作成分,而是共同作谓语,但在语义上有目的和方式、原因和结果、先和后的关系。因此短语的位置顺序不能相互颠倒,中间也没有语音停顿。)
(这里只讲作为目的的句子。)
V2是V1的目的
比如:(1)“来/去……+V2”
例:李明来学校学习了。
我去图书馆看书了。
(2)其它
例:妈妈上街买菜了。
书本例句分析:
电视台想请留学生表演一个汉语节目。
老师造句:我想让他到戏剧学院学习。
学生造句。
3、兼语句套用连动句。
我想让他到戏剧学院学习。
6、布置课后作业,巩固今天所学的新内容。
①抄写课文和生词,下次课听写
②用“流利、提高、进步、动词+得+形容词”造5个句子,坐在练习本上要上交。
③完成选词填空
流利水平提高进步很非常
1)学习()2)收入()
3)说话()4)话说得()()
5)()非常低6)()很明显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