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儿童更喜欢谁给自己读书?爸爸还是妈妈?这次调查发现,超过70%的儿童更愿意让爸爸给自己读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父亲平时陪孩子玩儿的时间太少。★根据这段话,父亲应该:A 多赚钱B 少喝酒C 多陪孩子D 关心孩子的成绩

题目
单选题
儿童更喜欢谁给自己读书?爸爸还是妈妈?这次调查发现,超过70%的儿童更愿意让爸爸给自己读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父亲平时陪孩子玩儿的时间太少。★根据这段话,父亲应该:
A

多赚钱

B

少喝酒

C

多陪孩子

D

关心孩子的成绩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父母对孩子的下列行为,哪个是正确的?()

A、小伟的爸爸常喝醉酒打骂他

B、小乐因为玩耍和同学打架,妈妈严厉地批评他

C、妈妈因为小丽是女孩子,就不让她读书,而让弟弟读书

D、佳佳的爸爸沉迷赌博,佳佳常常一连几天吃不上饭,多亏了居委会好心的张奶奶照顾她


参考答案:B

第2题:

一家3口年龄之和是72岁,妈妈和爸爸同岁,妈妈的年龄是孩子的4倍,孩子是多 少岁? A.6 B.8 C.9 D.12


正确答案:B
孩子的年龄是z岁,妈妈和爸爸都是42岁,一共92岁。9x=72岁,x=8岁。故选B。

第3题:

小明的爸爸妈妈离婚了,法院将小明的抚养权判给了妈妈。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爸爸认为既然孩子没跟自己一起生活,自己就不应该支付抚养费。

B、爸爸可以来探望小明。

C、小明与爸爸的关系因为父母离婚而消除了。

D、妈妈可以拒绝爸爸来探望小明。


参考答案:B

第4题:

爸爸妈妈只关心孩子的读写,不关心孩子的体能,这种现象违背了()的家庭教育原则。

  • A、热爱孩子
  • B、教育一致
  • C、全面发展
  • D、要求孩子

正确答案:C

第5题:

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很多父亲观看后表示会更加珍惜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会腾出时间多陪陪孩子。这体现了电视的主要功能是()。

  • A、资讯传播
  • B、艺术欣赏
  • C、大众娱乐
  • D、社会教化

正确答案:D

第6题:

下面哪个是合格的家长?()

A、爸爸打哭孩子,说:“再不听话还打你!”

B、爸爸让孩子给自己买烟

C、孩子打坏了别人的玻璃时,父母拒绝赔偿

D、孩子生病时,父母急忙带她去医院


参考答案:D

第7题:

这是一段爸爸和4岁多的女儿的对话。
女儿:“爸爸,我不想上幼儿园。”
爸爸:“为什么啊,幼儿园不好吗?”
女儿:“我要和熊熊玩。”
爸爸:“不上幼儿园就不是好孩子了。”
女儿:“是好孩子,不去幼儿园。”
爸爸:“不行,一定要去幼儿园。”
女儿:“不去,呜呜……”
爸爸:“别哭了,为什么哭,不是好孩子。”
女儿:“呜呜,是好孩子,爸爸不让我陪熊熊。”
爸爸:“……”
请从这段对话中,分析该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并对如何发展这段对话给予这位父亲建议,引导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


答案:
解析:
(1)从这对父女的对话中,可以看到,4岁多的女儿基本符合她这个年龄段的自我意识发展,表现出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情绪体验。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特点:①自我概念的发展:7岁之前,儿童对自己的描绘仅限于身体特征、年龄、性别和喜爱的活动等,还不会描述内部心理特征。早期儿童的认知能力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很容易把自我、身体与心理混淆起来。 因此,幼儿的自我概念是物理概念,儿童对内在的心理体验和外在的物理体验不加区分。材料中幼儿认为,我是好孩子,和陪熊熊以及去不去幼儿园没有关系,体现此点。②自我评价的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在3岁的儿童中还不明显,自我评价开始发生转折的年龄是3.5~4岁,5岁的儿童绝大多数已能进行自我评价。总的来说,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差,成人对幼儿的评价在幼儿个性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成人必须善于对儿童做出适当的评价,对儿童行为做过高或过低的评价对儿童都是有害的。材料中幼儿对于自我评价一定程度依赖于爸爸的评价,在乎爸爸对于自己是否是好孩子的评价。③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自我情绪体验在3岁的儿童中还不明显,自我情绪体验发生的转折年龄在4岁,5~6岁的儿童大多数已表现有自我情绪体验。材料中当幼儿听爸爸说自己不是好孩子时,表现出委屈和哭闹的情绪,体现此点。④自我控制的发展:自我控制能力在3~4岁的儿童中还不明显。从缺乏自我控制到有自我控制的转折年龄是4~5岁。5~6岁的儿童绝大多数都有一定的控制能力。由于幼儿的皮质兴奋机制相对于抑制机制仍占很大优势,所以幼儿更多地表现为冲动性,幼儿的自控能力还是较弱的。材料中当幼儿听爸爸说自己不是好孩子时,就委屈地哭起来,不能控制,体现此点。
(2)对父亲的建议:在和女儿的交往中,父亲显得过于强硬,容易伤害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父亲应该以缓和的语气,与女儿商量,怎样才能做一个更乖、更好的孩子。既不伤害她的自我评价,又能引导她上幼儿园。例如,可以跟她说,如果上幼儿园,就让她抱着熊熊到幼儿园门口。

第8题:

妈妈给孩子刷牙时,孩子就哭,妈妈就停止刷。结果,孩子在刷牙时更可能哭。这个例子中妈妈怎样用行为消失来对付孩子哭?()

A、继续给他刷牙

B、减少刷牙的分钟数

C、让爸爸给他刷牙

D、停止刷牙


参考答案:A

第9题:

学前儿童性教育中,()是孩子性教育的向导

  • A、妈妈
  • B、爸爸
  • C、父母
  • D、老师

正确答案:A

第10题:

在学步儿期,家长要多给孩子选择的机会,而不是命令,让孩子感到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因而减少反抗。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