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恩格斯是如何论述国家产生的历史过程的?

题目
问答题
恩格斯是如何论述国家产生的历史过程的?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恩格斯在论述国家产生的过程时,指出社会经历了三次大分工,在这三次大分工的基础上,国家产生了。
(1)第一次大分工
随着人类社会向野蛮时期中级阶段过渡,冶炼金属开始,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这个时期在生产上一个重大变化就是畜牧部落从其他部落中分离出来,即第一次社会大分工。这次大分工产生了如下三个结果:
①由于畜牧部落的分离,分离出去的畜牧部落,不仅获得足够的食品——肉、乳及乳制品等等,而且获得日益增多的大批原料,如兽皮、羊毛等等。这就使经常的交换成为可能。
②由于生产的增长,家畜的驯养与繁殖,生产品的增多,私有制出现了。
③父权制代替了母权制和家长制家庭的出现。
(2)第二次大分工
人类社会发展到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其重要标志就是使用铁。由于铁的应用,出现了铁刀、铁犁、铁斧。这些生产工具的改变,使农业能在面积广大的土地上耕种,使手工业日趋完善,于是发生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这次大分工产生了如下三个主要结果:
①奴隶制的巩固与发展。
②个体家庭开始成了社会经济单位。
③部落联盟的出现。
(3)第三次大分工
社会分工促进生产的发展,手工业与农业分工,就产生了直接为了交换的商品生产。由于交换的发展,从社会中分离出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交换的阶级——商人阶级。这是一个寄生的阶级,它从国内外的生产上榨取油水并很快获得了大量财富和对生产的愈来愈大的统治权,这就是社会的第三次大分工。恩格斯称其为“有决定意义的重要分工”。这次分工的结果有两个:
①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金属货币。
②由于商业活动、土地的买卖与变化,人们为谋生而流动,使原来的氏族与部落的居民杂居起来。
(4)恩格斯对国家的论述
恩格斯在详细分析了氏族制度解体过程的基础上,对国家的产生作了精辟的论证。他说:“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恩格斯的这个著名论断,表明了三点:
①国家是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表明国家产生的时间。
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③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历史悲剧的观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别在《致裴·拉萨尔》这两封信中,通过对拉萨尔的《济金根》一剧的评论,阐述了自己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的悲剧观和现实主义的文学主张,生动具体地体现了他们的文艺批评的标准和方法。马、恩关于历史悲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关于《济金根》悲剧的根源和实质的观点。拉萨尔创作《济金根》的意图,是要总结历史上大多数革命失败的原因即所谓“观念的无限的目的和妥协的有限的狡智之间的辩证矛盾”,也就是“革命目的"与“外交手段”之间的冲突。
第二、关于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相互关系的观点。一方面,马、恩都强调历史悲剧作品所描写的历史内容应当与历史的本质真实相一致。另一方面,艺术的真实又不是历史事实的照搬,而是允许对历史事实进行加工改造甚至虚构的。
第三、关于坚持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观点。.
第四、关于人物性格描写的观点。马、恩认为:首先,人物性格要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具有较高的概括性。

第2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是如何论述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的?


正确答案: (1)资产阶级的主要历史功绩:第一,它撕破了封建伪装的外衣,破坏了封建关系,代之以资本主义关系,使阶级矛盾更加简单化、明朗化。第二,促进了工具的不断变革,从而使生产关系和全部社会关系不断革命化。第三,开拓了世界市场,打破了民族的界限。“它迫使一切民族”均“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资产阶级战胜封建阶级、建立新政权,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第四,建立了近代化的大城市和资产阶级的统一的民族国家。资本主义在经济上的发展,不仅要求经济上的集中,而且要求政治上的集中,经济政治集中的表现就是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形成。第五,创立了巨大的生产力。《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总之,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根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进步的作用。(2)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①它打破了封建宗法关系,但代替这种关系的是残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关系,使阶级矛盾更加尖锐。②它发展了生产力,但残酷的剥削压迫,造成了经济危机的不断发生。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③它沟通了各国经济文化,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残酷镇压和掠夺,加深了与殖民地人民的矛盾。④它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却加强了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人民联合起来反对它。总之,它不过是用资产阶级统治代替了封建阶级的统治,用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代替了封建主义的私有制。

第3题:

恩格斯主义宪政理论认为:首先,宪法是一社会历史现象,有其产生与消亡的过程;其次,宪法的本质是一种阶级本质。( )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第4题:

问答题
恩格斯是怎样论述国家的产生原因、形式、功能和本质的?

正确答案: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共同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1)国家的产生原因
①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对国家起源理论作了科学的论证。恩格斯认为国家来源于三次社会大分工,其中第三次“有决定意义的重要分工”带来了这样的结果: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金属货币;由于商业活动、土地的买卖与变化,人们为谋生而流动,使原来的氏族与部落的居民杂居起来。
②这些变化引起了社会结构的改变,氏族制度面对这些变化已经无能为力了。特别是由于自由民与奴隶、进行剥削的富人和被剥削的穷人之间的利害冲突日益尖锐化,氏族制度更不适应了。于是就需要有一个第三种力量,它站在相互斗争的各阶级之上,压制他们的公开冲突,至多允许阶级斗争在经济领域内以合法的形式进行。于是,氏族度被分工及其后果即社会分裂为阶级所炸毁,被新的机关——国家所代替了。
③恩格斯所得出的国家的概念表明:a.国家是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b.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c.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
(2)国家的形式
据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观点,国家产生具有三种形式:
①雅典国家的产生形式。它是国家产生的最纯粹最典型的形式;
②罗马国家产生的形式。罗马在氏族制度的末期,经过平民斗争,罗马成立新的人民大会,参加成员按服兵役而定。这个新的制度代替了旧的氏族组织而逐渐发展为国家机关;
③征服罗马帝国的日尔曼人国家的形式。
上述三种形式,是恩格斯分析了雅典、古罗马和日尔曼人国家产生的历史材料所得出的科学结论。这只是说明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原始公社制度瓦解和国家产生的过程有各种不同形式,并不是说只有这三种形式。尽管国家产生途径有所不同,但国家产生的根源却是一致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外部条件只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3)国家的功能
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任何国家的活动都表现为两种基本职能,内部的职能和外部的职能。
①内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实行社会控制,以求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②外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在具体的国家活动中,国家的内部职能与外部职能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从国家活动的性质和方式的角度说,国家的内部职能可以相对地划分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两种。国家的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社会管理职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这种职能的执行和实现,必须依靠国家权力,所以它又与政治统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政治职能是社会职能的前提;政治职能又必须以社会职能为基础,国家只有有效地实现了社会管理职能,政治统治才能够得以持续。
(4)国家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国家的本质,就是指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或称哪个阶级的专政。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国家都是阶级的国家,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
①国家本质是阶级权力。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当阶级出现,阶级矛盾不可调和就产生了国家,当阶级完全消灭,国家就消亡了;
②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阶级专政,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改变,通过社会变革,国家的阶级性质也就随之改变;
③国家是个实体物,是社会组织,是机器、工具。它是实现统治权力的机器,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主权性,是国家权力同其他权力不同的主要标志。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对于货币是如何产生的,在理论上给予了系统和科学论述的是()。

  • A、马克思
  • B、恩格斯
  • C、凯恩斯
  • D、亚当.斯密

正确答案:A

第6题:

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应当怎样认识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


正确答案:综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给裴·拉萨尔的信中的有关论述,马克思说:“农民和城市革命分子的代表(特别是农民的代表)倒是应当构成十分重要的积极背景。"恩格斯也批评拉萨尔在剧本中“没有充分表现出农民革命在当时已经达到的高潮”。在此相联系,他们还批评剧本没有正确揭示出人物济金根的阶级本质,同时也就没有真实地揭示其悲剧根源和实质。恩格斯要求写出“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其用意也在于此。另一方面,艺术的真实又不是历史事实的照搬,而是允许对历史事实进行加工改造甚至虚构的。又说“我丝毫不想否认您有权把济金根和胡登看作是打算解放农民的。”不过,艺术的虚构应是为了更生动地表现历史的真实本质。

第7题: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是如何论述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


正确答案: (1)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根本任务就是探索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客观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发展规律相比较,二者有着很大的不同。自然界的发展完全是盲目的、不自觉的力量,而一般规律则表现在这些力量的相互作用之中。社会历史则不同,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目的的。正是这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构成人类的历史。但是,尽管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对历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它丝毫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2)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性。首先,从目的与结果的关系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人的目的和意志为转移的。其次,从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来看,历史发展的偶然性总是受其必然性的支配。(3)探究精神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要发现社会发展规律,必须找出隐藏在人们动机背后根本的动因。 如何探究人们思想动机背后隐藏着的动力呢?首先,必须注意研究使广大群众、整个民族、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而不能只注意研究个别人物,即使是杰出人物的动机;其次,还必须研究使广大群众长期行动的动机,而不是那些“短暂的爆发和转瞬即逝的火光”;再次,还必须研究群众和领袖人物在实践中的动机背后的动因。恩格斯认为,这是指导我们探寻历史发展规律的唯一正确途径。(4)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人们的愿望和动机,归根到底是由其所处的阶级地位决定的。只有具体地考察社会各阶级思想动机的动因和结果,抓住阶级斗争的基本线索,才能使我们从“迷离混沌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5)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但它不是最终的原因。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是社会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运动。阶级的起源和发展是由于纯粹的经济原因所引起的。阶级之间的斗争,也是由于经济利益的冲突引起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6)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第一,经济基础决定国家、法律等社会政治制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一起,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 矛盾。恩格斯通过论述经济基础对国家、政治制度的决定作用,说明了“国家、政治制度是从属的东西,而市民社会、经济关系的领域是决定性的因素,阐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他还指出,法也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第二,经济基础决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还决定哲学、宗教等社会意识形态。而宗教和哲学作为意识形态,都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一方面表现为它们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它们有自己的独特发展规律,它们有自己的继承性。

第8题:

恩格斯在《起源论》中论述国家产生的过程将其分为几种类型?


参考答案:

1)雅典式:国家从氏族中直接产生,没有任何外来的或内部的暴力干涉,被称为是最纯粹,最典型的形式;
2)罗马式:不是直接由氏族内部产生,而是氏族贵族集团与氏族外的平民集团相互斗争而产生;
3)德意志式:日耳曼人在征服其他民族领土的过程中逐渐进入国家。


第9题:

如何理解恩格斯关于国家起源的论断?


正确答案: 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同社会日益相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恩格斯关于国家的论断,表明了三点:第一,国家是个历史范畴,这表明了国家产生的时间。第二,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的存在表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第三,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统治阶级允许的“秩序”的范围之内。

第10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恩格斯关于国家起源的论断?

正确答案: 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同社会日益相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恩格斯关于国家的论断,表明了三点:第一,国家是个历史范畴,这表明了国家产生的时间。第二,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的存在表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第三,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统治阶级允许的“秩序”的范围之内。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