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如何看待历代书论对颜真卿书法的批评和赞扬?

题目
问答题
我们应如何看待历代书论对颜真卿书法的批评和赞扬?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教师对小学生的赞扬和批评应遵循哪些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
(2)及时性原则;
(3)适当性原则;
(4)儿童化原则。

第2题:

试述颜真卿楷书的特质,列举颜真卿行书代表作以及品德特,并论述颜真卿正在唐代书法史上的职位地方和对后代的影响。


正确答案: 颜真卿的楷书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东方朔画赞》与《多宝塔碑》是其四十多岁时所作,为早期作品,两碑用笔清俊遒美,结体方正匀稳,端庄谨密,而《东方朔画赞》用笔圆劲清雄,肥度适中,结体展促方正,四面撑满,字里行间无处不焕发进迷明的光茫和中年振奋向上的勃勃的动气。《大唐双兴颂》《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六十多岁时所作,用笔朴实浑厚,苍劲端稳,起笔处少有华饰,结体内疏外密,重心下移,体势宽绰,与前代内敛外放上紧下松的结字法迥异。《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属颜真卿暮年作品,笔画横细竖粗,圆劲而坚毅,朴中有华,拙中寓巧,结体仍寓中宫疏朗,外部收敛的特,框形结构的字既有环抱之势,又有左直右抱之势,魄力磅礴中分发出雍容华滋的神韵。
颜真卿行书中最有代表的是“鲁雄三稿”,即《祭侄文稿》、《告伯父稿》、《争座位稿》。《祭侄文稿》用笔遒劲而浑穆,凝重而苍涩,具有古朴的篆籀气,轻重缓急随文而就。结字巨细相间,改变无故,时而字字独立,似乎坐钟;时而数字相连,似乎高山之瀑布一泻直下,势不可挡。《祭侄文稿》建立了一种魄力雄壮、率真烂漫的书法典型,故后代将此书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告伯父稿》和舒陡峭,另有一番风姿。《争座位稿》字里行间随处充溢着忠义之士光明磊落的凛然正气。
颜真卿正在唐代的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职位地方,以颜体为代表的中唐楷书一系,庙堂气最重,而离自然的气味则远。

第3题:

表2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历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


正确答案:D

第4题:

我们应如何看待历代书论对颜真卿书法的批评和赞扬?


正确答案: 对颜真卿的书法,如上所述,历代褒扬溢美之辞多不盛收,而且评价之高,几乎与书圣王羲之齐肩,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历代书论对其书法批评的辞措亦相当尖锐、激烈。如明项穆《书法雅言》在肯定“颜清臣蚕头燕尾闳伟雄深”的同时又认为其书“沉重不清畅”。最早批评颜字的实际是南唐李后主李煜。他认为颜字如“村夫大脚”,笨拙歪散。后来,米芾著《书史》虽肯定了他的“行书可观”,但认为其真书(楷书):“自以挑踢名家,作用太多,无平淡天成之趣,大抵颜柳挑踢,为后世丑怪恶扎之祖,从此,古法荡无遗矣。”
关于对其赞扬,正如前条所说,其书法的美学价值是不可否认的,但由于政治思想伦理道德方面的原因,也难免有过溢之辞。关于对其批评,也可说是事出有因,首先关于“不清畅”、“过郁濁”、笨拙之评,在颜真卿的某些碑帖里是确实存在的。
其次,由于人们的先天素质、生活环境、文化教养、思想情操等方面的差异,人们的审美标准不尽相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而且任何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也不可能每个点画都写得精到完美。认为他的某些书迹“粗鲁诡异”等是不足为怪的,对此在学习颜书时是应注意的。然而米芾所评的“有失古意,终非正格”、“为丑怪恶扎之祖”等是有失偏颇的。“集古自成家”(米芾语)这种现象固然是存在的,但终难成为开宗立派的艺术大师。如果没有荡尽古法、大胆创新的精神,并将其融溶于书法创作中去,颜真卿的字是不可能在后世产生那么深远和巨大影响的,这个历史事实也是不可否认的。

第5题:

为什么历代著名的书法家们,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批评?


正确答案: 历史上没有被批评过的书家可能有两种:一种是艺术平庸,社会影响小,不屑被评论的人;另一种是艺术水平虽高,但被埋没而无人知晓的书家。除此而外,熟知书法史的人都知道,从东晋时的王羲之、王献之,唐代的欧、虞、褚、薛、颜、柳,宋代的苏、黄、米、蔡,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董其昌,清代的金农、郑板桥、邓石如、何绍基,直到近代的吴昌硕等著名的书法家,都不同程度受到当时或后世的非议。可以这样讲,在中国书法史上任何一位影响至今的书家,都受到过不同程度的批评。
书法史上出现的这种现象,其主要因素是由于审美观的不同而产生的争论。就说“书圣”王羲之吧,当以王羲之为代表创造出一种风流妍妙的新书体逐渐被社会接受时,庾翼十分气愤地称他为“野鹜”,庾翼实际上就代表了旧的审美观对新的书法美的批评。到了盛唐,社会对书法艺术的审美已转变为欣赏“雄强豪放”的风格了,因此,就出现了张怀灌在《书议》中批评王羲之:“逸少草,有女郎才,无丈夫气,不足贵也。”“逸少则格律非高,功夫又少,虽圆丰妍美,乃乏神气,无戈戟銛锐可畏,无物象生动可奇,是以劣于诸子。”而韩愈说得更明快,称:“羲之俗书趁姿媚”。又如,唐代大书家颜真卿、柳公权,他们被宋代的姜夔批评曰:“颜柳结体既异古人,用笔复溺于一偏,予评二家为书法之一变。数百年间,人争效之,字画刚劲高明,固不为书法之无助,而晋、魏之风轨,则埽地矣。”(《续书谱》)很明显,姜夔是用晋、魏时代书法审美的旧标准来评论唐代书法审美的新标准的。在清代,康有为则日:“至于有唐,虽设书学,士大夫讲之尤甚……专讲结构,几若算子,截鹤续凫,整齐过甚。欧、虞、褚、薛,笔法虽未尽已,然浇淳散朴,古意已漓;而颜、柳迭奏,澌灭尽矣!”
(《广艺舟双楫》)包世臣也说:“平原于茂字少理会。”(《艺舟双楫》)他们则代表了清代碑学崛起后,以书法审美的新标准对颜、柳二家的批评。书法史上对大书家们或是或非的评论,大抵是如此者居多。
书法批评还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就是书家在艺术上存在有不足之处。如苏轼批评宋代书家李建中,认为他书艺格调不高,是“虽可爱终可鄙,虽可鄙终不可弃”等等。对书艺缺陷的批评一般大家都能接受,而因审美观的不同产生的批评,往往会造成长期的争论和分歧。
书法批评贯穿了整个书法艺术史,成为了书法史的有机部分。凡是任何一种书法新风格和新流派的出现,都得经受批评的检验。书法批评是筛子,将筛掉它的一些缺陷而保留下可供借鉴部分;书法批评是天秤,将衡量出它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书法批评是镜子,将照出它和批评者本身的异同,及对后世的启示。只有经过了批评这一关的书法新风格和新流派,最终才能得到历史的承认。而能在书法批评的激浪中傲然屹立者,就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精英!

第6题:

南齐著名的书论《笔意赞》的作者是谁?其书法造诣如何?


正确答案:是王僧虔。王僧虔,是王羲之四世族孙,曾祖王洽,祖父王珣,父亲王昙首都善书。僧虔兼善隶、草、飞白诸体,独步有齐一代,书迹有《王琰帖》等。唐代窦臮《述书赋》评价僧虔书法说:“密致丰富,得能失刚,鼓怒骏爽,阻负任强。然而神高气全,耿介锋芒,发卷伸纸,满目辉光。”是很确切的。实践之外,王僧虔也从事书法理论和书法评论,著有《书赋》、《笔意赞》等。他认为:“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极有见地。此外他进行过墨迹搜集整理工作,齐高帝曾给他看了自己收藏的十一卷古代墨迹,命他再征集名家手迹。王僧虔以民间访得齐高帝没有的孙权、王导等人物的墨迹十一卷,连同羊欣的《能书人名》一起上呈。

第7题:

颜真卿、柳公权对书法发展的贡献如何?“颜筋柳骨”是什么意思?


正确答案: 唐代初期的欧阳询、虞世南是由隋入唐的书家,初唐已是他们活动的后期,他们继承、总结、发展了隋代书艺,形成初唐楷书规范,尤其在楷书的结体上,开有唐一代之风。
其后褚遂良在初唐的基础上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上承欧、虞之绪,下开颜、柳之风。盛唐李邕的书法已有出新之势,其书在行楷之间,“初学右军行法,既得其妙,复乃摆脱旧习,笔力一新。李阳冰谓之书中仙手”。(《宣和书谱》)李邕之新在于他以新的体势,使行楷入碑,是盛唐时期成就特出的书家。稍后的颜真卿、柳公权在结体和笔法上向前又拓展了一步,变革初唐楷书法规,从王羲之书风里彻底解脱出来,成就了真正属于唐代楷书的形式规范,创造了典型的唐楷艺术形象,开拓出全新的艺术境界。颜、柳之中,以颜真卿的成就最卓著,贡献最大,影响最深远,他是继东晋王羲之之后,在中国书坛上影响最大的书家。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出身于书香名门,开元年间举进士,累官至监察御史,因忤权臣杨国忠而出任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唐代宗时任刑部尚书,封爵鲁郡开国公,故又称“颜鲁公”。身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是由盛唐入中唐的杰出书家。他政治上拥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在平原太守任中,曾与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联合起兵镇讨安禄山叛乱,其兄、侄兵败被杀,颜真卿在“父陷子死,巢倾卯覆”的极端悲愤的情况下,纵笔直书了被元代鲜于枢誉为“天下行书第二”的《祭侄稿》。他的另一篇行草名作《刘中使帖》则是得悉克服叛军胜利后,身心欣慰之作,感情奔放,笔锋刚健挺拔,“神彩艳发,龙蛇生动”(米芾),观其书“如见其人,端有闻捷慨然效忠之态”。李希烈叛乱后,颜真卿受命劝降,他坚贞一志,终被李希烈杀死狱中。颜真卿一生忠烈,不畏权奸。曾当面与谄媚权奸的郭英义进行斗争,并致书斥责,这就是《与郭仆射书》即《争座位帖》,矜怒之气,发于内而行于笔,全篇一气呵成。字写得奇古豪宕,“字相连属,诡异飞动”,米芾评为“颜书第一”。颜真卿的行草书,情志意绪与书法形式高度融合,产生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深为后世所重。书如其人,书品与人品一致,人与书俱为后世传颂。
颜真卿善楷、行、草,他创立的“颜体”书艺特征,在楷书上流露的更充分。他的父、母双系都是数世善书之家,学有家传。三十五岁时曾从张旭学书,有张旭与颜真卿谈论笔法的《笔法十二意》传世。关于颜书的来源,历来说法不一,苏轼说他的《东方朔画赞》法王羲之,有的说他的书学源于北碑以至篆籀,还有的说他学褚。唐代书法在欧、虞之后,民间书法已经形成变革的趋势,颜真卿在这种气候之中博采众家之长而熔为一炉,又从民间书法中吸取营养,突破王羲之和欧、虞、褚以来的规范,另辟蹊径,从笔法、结体、章法进行全面变革。“颜公变法出新意”的价值在于“自魏晋及唐初诸家皆归櫽栝”,他的书艺包容篆籀笔意,又有北碑的拙朴严正之风,一扫秀润清雅遗风,创造了大气磅礴、雄厚刚健的“颜体”风格,是我国书法史上一次重大变革。
一般认为“颜体”书风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的《千福寺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笔法方峻,转处用折,虽有个人风格但颜体特点还不十分明显。六十二岁写的《麻姑仙坛记》用笔易方为圆,转处用转,横画轻而竖划重,竖画带弧形。巧用藏锋和中锋,“蚕头燕尾”式的笔法特征已很鲜明。字字厚重,运笔的起伏、提按变化节奏较初唐三家更为丰富,有力透纸背之感。结体上变欹侧为端正,左右对称,正面取势的特点十分突出。中心舒展,气度宽宏。显然颜体风格已经形成。晚期的《告身墨迹》和《颜家庙碑》等,更为成熟老辣,用笔雄杰而厚重,结体更趋端严朴拙,字距紧奏,布局茂密,点画行间气意充满,整体上庄重正大的气象达到顶峰。
“颜体”书艺突破前人规范很明显,米芾佳美王羲之和初唐欧、虞,而批评颜真卿“无平淡之趣,大抵颜、柳挑踢,为后世丑怪恶札之祖,从此古法荡无遗矣”。这正从反面说明颜、柳变古创新的贡献所在。颜书在建树上是明显的,他形成了一整套新笔法,使唐楷在用笔上跨入一个新的阶段。又创造了唐楷成熟时期的典型形象和艺术境界,把唐楷的发展推向高峰。苏轼说:“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苏轼的话颇有眼力,颜真卿对书法艺术发展的贡献是开拓性的。柳公权善楷、行、草书,“柳体”的特点在他的楷书上流露得较充分。楷书代表作有《李晟碑》、《金刚经》、《符璘碑》、《神策军碑》、《大达法师玄秘塔碑》等。《神策军碑》是柳公权六十五岁时的作品,精练苍劲,神完气足,为传世柳书最佳者。柳书用笔方圆并运而以方为主,强调顿挫,筋骨开张,舒展爽利。撇轻捺重,变化分明。钩挑皆回锋起踢,转折处提笔另起而有棱角。结字不同于欧字的紧严,亦不同于颜字的宽博,而是中宫攒聚紧结,横竖画放纵舒长,从而造成疏密、虚实、黑白、散聚等对比和相互烘托。字的外形有高低伸缩变化,仪态丰富,颇有情致。与初唐欧、虞、褚三家和颜书相比,柳字楷法自成格局,是晚唐富有创造性的杰出书家。
唐楷自褚遂良开始,在用笔上向丰富多姿上变化,中经李邕、张旭,到颜、柳,完成了唐楷笔法的一整套新规范。近代书家沈尹默先生在研究了唐代各个时期的书家用笔规律后说:“发现他们用笔有一拓直下和非一拓直下(行笔有起伏、轻重、疾徐)之分,欧虞属于前者,怀素属于后者。前者是二王以来的旧法,后者是张长史、颜鲁公以后的新法。”由张旭到颜真卿、柳公权的主要贡献就是破旧立新,开拓新局面。唐楷笔法到颜、柳手里,使点线更富于立体感、节奏感,更能表达书家的主观情志意绪,更有性格化的色彩。总之,颜、柳将唐楷书艺推向高峰的功绩是划时代的。

第8题:

南朝书论有:南朝宋羊欣的《()》、虞和的《()》、王愔的《()》、南齐王僧虔的《()》、南梁萧衍的《()》、陶弘景的《()》、袁昂的《()》、庾肩吾的《()》等。这些书论文字反映出当时书法美学和书法审美范畴的建立,确认了中国古代最初的书法批评标准,奠定了古代书学体系的雏形。


参考答案:《能书人名》、《论书表》、《文字志》、《书赋》、《观钟繇笔法十二意》、《与梁武帝论书启》、《古今书评》、《书品》

第9题:

经介绍后,对历代书论的概貌已有了个初步印象,现在想听听对蔡邕书论的评介。


正确答案: 蔡邕的书论,主要有《笔论》和《九势》两篇。《笔论》主要论述书法家在书法创作时所应该具备的精神状态。论中如“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几句,就是说的书家精神状态如何,对于书法作品创作的成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迫于事势,影响情绪,那末即使工具再好,也会不顶用的。又如“欲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数语,则又从另一侧面,阐述了书法创作时既要胸怀澄静,意志自然,又要思想高度集中的辩证关系。只有把两者很好地统一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创作效果。
《九势》是蔡邕论书的最为精彩的篇章,也是历史上最有影响的论书名篇之一。其主要贡献在于:①它在我国书论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藏头护尾”的藏锋理论;②它又第一次提出了“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的中锋学说;③它还第一次提出了另外一些常见的用笔方法和结字方法,诸如“转笔”、“疾势”、“掠笔”、“涩势”、“横鳞”,以及“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等。总之,在具体的创作用笔方法上,《九势》为今后藏锋、中锋等运笔法则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其后的书论,虽对藏锋、中锋等学说有了进一步的探讨和阐述,但渊源所自,蔡邕是该被尊为鼻祖的。

第10题:

卫瓘、卫恒父子的书法、书论成就如何?


正确答案: 卫瓘,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生,晋惠帝元康元年卒(公元二二○——二九一年),享年七十二岁。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人。字伯玉,卫觊的儿子。卫恒是卫瓘的儿子,字巨山,生年不详。晋惠帝元康元年即公元二九一年与其父一起为贾后所杀。卫瓘的父亲卫觊是三国时魏国的书法家。传金针八分书《魏受禅表》即卫觊所书。卫瓘幼承家学,后又跟张芝学书,独成一格,与索靖齐名。其书法作品的基调是结体清雅俊逸,点画流美生动。当时人们认为他的字流利生动胜过索靖,但法度严谨方面不如索靖。并把他与索靖并称为“二妙”。宋僧梦英还认为柳叶篆是他创造的。张怀瓘列其章草为神品,小篆、隶行、草书列为妙品,古文列为能品。
卫恒的草书、隶书称著一时,据传说他能作“云书”,“笔动若飞,字张如云,莫能传学”。另外他的书论亦较出名,其《四体书势》一卷,专门论述古文、篆、隶、草书的书势,流传至今,对后世书法起到了相当大的指导作用,至今常为论书者引用。另外还著有《古来能书人录》一卷(见南朝宋虞和《论书表》)。书风近似其父。唐李嗣真《书后品》评论说:“卫(恒)、杜(预)之笔,流传多矣,纵任轻巧,流转风媚,刚健有余,便媚详雅,谅少俦正。”其草书《往来帖》被收入《淳化阁帖》传世。魏晋时期,书法艺术已进入自觉的时代,社会已开始对书法家推崇褒扬,有的因书法写的好而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重用,因此父子、兄弟、姻亲等同时成为著名书法家的例子比比皆是,而卫觊、卫瓘、卫恒,祖、父、孙三代都是书法家,且都名传后世,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