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道昭书法艺术的成就和意义怎样?

题目
问答题
郑道昭书法艺术的成就和意义怎样?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天柱山魏碑石刻主持者郑道昭被誉为()

  • A、南方书圣
  • B、北方书圣
  • C、草书大家
  • D、篆刻大家

正确答案:B

第2题:

郑道昭在天柱山上主持的魏书石刻,突出体现了我国书法由()到楷书的转变,故此碑受到古今书法家所推重。


正确答案:隶书

第3题:

北魏光州刺史郑道昭所书写的碑刻有( )。

A.铁山冈山摩崖石刻

B.天柱山摩崖石刻

C.云峰山摩崖石刻

D.武氏墓群石刻

E.泰山石刻


正确答案:BC

第4题:

北魏郑道昭的《郑文公碑》(也称“魏碑”、“上碑”),向来被认为是魏碑中的圣品,被誉为“中国书法艺术之瑰宝”,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郑文焯的书法艺术如何?


正确答案: 郑文焯(公元一八五六——一九一八年)。山东高密人。字叔问,又字俊臣,号小坡,别号瘦碧,晚年自称大鹤山人。其族为书香世家。本人又聪颖卓立,通医道,晓音律,尤精文字学,并酷爱金石书画成癖。他收藏了大量金石碑版和名家字画。康有为曾在《广艺舟双楫》中说:“大鹤山人词章、画笔、医学绝艺冠时,惟寡知其书法,今观其自钞诗稿,遒逸深古,妙美冲和,奄有北碑之长,取其高浑而去其犷野,盖自《张猛龙碑阴》入,而兼取《李仲璇》、《敬使君》、《贾思伯》、《龙藏寺》,以及《瘗鹤铭》,凡圆笔者,皆采撷其精华。故得碑意之厚,而无凝滞之迹。”他还认为:郑文焯写北碑是以汉隶和魏碑为体势,以帖学、墨迹求气韵,这种南北融合的写法是近来少有能达到的。并赞赏他的书法是“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马宗霍《霎岳楼笔谈》也评论说:“大鹤山人书,结体纯取南帖,而波磔骏发,复兼有北碑之妙,翩翩奕奕,气味直列六朝。简札诗稿,脱手弹丸,对之殊有俊风。余尝藏山人金石拓片题跋墨迹,笔法细如游丝。清丽芊眠,尤为绝品。”
郑在书法理论上亦有丰著传世,如《汉魏六朝书体考》、《书隶辩》、《大鹤山房谈碑记》、《寰宇访碑录续补遗》等,都是颇有见地的研究书法的论著。

第6题:

北魏时期光州刺史郑道昭在天柱山摩崖刻石,留下了著名的(),被誉为中华书法渊源之瑰宝,享誉海内外。


正确答案:《郑文公碑》

第7题:

怎样理解书法艺术中的“个性”?对书如其人应怎样理解?


正确答案: 艺术是一种个体的精神产品,是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和爱好等精神因素转化为物质形式的过程。这个形式是作者本人所独有的,是作者本人个性的体现。个性是一个人所特有,别人是不可重复的,“书如其人”也就是这个意思。正是“书如其人”,书法艺术才呈现出千姿百态争相竞艳的局面,从而满足人们多种多样的审美爱好。
书法艺术的个性,也就是书写者的个人风格,其表现为书法的整体面貌,是作者思想、经历、文化修养、性格、气质以及师承家学等多方面的一个综合体。一个人的个性,在各方面都会自然地流露出来。选择碑帖的时候,选此或选彼,便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了个性。在临写过程中,也因个性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差异。孙过庭《书谱》说:“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质直者则径侹不遒;刚狠者又倔强无润;矜敛者弊于拘束;脱易者失于规矩;温柔者伤于软缓;躁勇者过于剽迫;狐疑者溺于滞涩;迟重者终于蹇钝;轻琐者染于俗吏。”这是很有道理的。试想一个轻浮的人,说话、举止、待人接物轻浮,对待书艺也必然轻浮,那能写出稳重沉着的书法呢!个人风格是在长期的探索中逐渐形成的,是一个不断寻求能够充分表现自我个性的过程,就像写文章和讲话时苦思冥想选择能够贴切而充分地表达思想的语句一样。一旦能够随心所欲地驾驭它,便意味着风格的形成和成熟。自我的个性表现得越充分,风格也就越鲜明,艺术的感染力也就越强。
作为社会的一员,生活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只有不断地探索时代的脉搏而力求与之同步时,才真正称得起新风格。那种把个性理解为超越必备的基本功,或者可以不受任何规律制约的任意造作的“新”形式,如同造句可以不理解词意,或者随心所欲地制造新词一样,是不能为人们所理解、欣赏和取得共鸣的,自然更谈不上什么个性和风格了。
以上所谈,人的个性决定着书法的个性,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书法的个性也往往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的个性,也就是所说的“潜移默化”,所以用书法陶冶性情也是自古以来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这里又一次告诉我们,选择范本的重要性。

第8题:

北魏时期大书法家郑道昭游玲珑山时在山下留下碑铭一处是《白云堂题刻》。 ( )


正确答案:√

第9题:

郑道昭的传世书迹有哪些?


正确答案:郑道昭的传世书迹主要集中在位于胶东半岛诸县山中的摩崖刻石上。其中鸿篇巨制有云峰山上的《论经书诗》、《观海童诗》、《郑文公下碑》、天柱山上的《郑文公上碑》、《东堪石室铭》、太基山的《仙坛诗》和玲珑山的方笔径尺大字《白驹谷题字》等;还有游记、题铭、告示。如《九仙题名》六种;《当门石坐》、《于此游止》、“云峰山之左右阙”两种;《飞仙室诗》、《云峰之山》、《仙坛铭岩》、《太基山题字》、《岁在壬辰建》等十二种,《上游天柱,下息云峰》、《此天柱之山》题字等三种,计三十七种。

第10题:

郑道昭书法艺术的成就和意义怎样?


正确答案:正如王羲之的“书圣”之名主要是因其“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一样,郑道昭的书法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山东掖县云峰山、太基山的三十多种魏碑摩崖刻石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中国文字书法由隶书向楷书发展的大变革时期,真、行、草各体具备且渐趋成熟完美,书体风貌变化丰富,由隶书向楷书变化的轨迹明显。郑道昭以其特殊的生活环境和丰富的阅历,渊博的学识,从中原文化和西北少数民族文化的大融合中,从道家思想、儒家学说和佛教经义的相继出现并互为消长的过程中汲取精华,博采百家而熔于一炉,形成其独特的心随境变、字书心声、随和自如、面貌风格万千的书法艺术体系。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评其书为:“高气秀韵,馨芬溢目”、“体高气逸,密致而通理,如仙人啸树、海客泛搓,令人想象无尽”。从书法点画形态及组合技法上,方、圆、肥、瘦、长短、大小、宽博、紧凑等,无不具备;从风格面貌上拙厚、劲秀、庄穆、飘逸、雄浑、儒雅等,各呈灿烂。从书体递变轨迹上,有的如刚从隶字脱胎而出的“二爨碑”和《嵩高灵庙碑》,有的似魏碑发展中期的《龙门造像记》和部分北魏墓志,有的可和楷书技法风貌已臻化境的后期名碑如《张猛龙》、《石门铭》、《瘗鹤铭》等相佶伉。不饰夸张地说,看完郑道昭的石刻书法,几乎等于看完一幅完整的由隶书到真书演变的渊流图。尽管目前有部分人对郑道昭书法的全部面貌尚不了解,有人对云峰诸山刻石的书法成就及作者本人尚肯定不够,但随着传播媒介的畅通,北朝书圣郑道昭的名字将越来越为书法界、文化界所熟悉、所敬仰。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