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为()

题目
单选题
神经源性膀胱为()
A

膀胱充盈缺损,边缘光整,密度高

B

膀胱缩小,轮廓毛糙即膀胱挛缩

C

膀胱呈“宝塔”状,体积增大,壁增厚

D

膀胱前上方见软组织肿块,在人体中轴线上

E

膀胱内充盈缺损,有强化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神经源性膀胱


正确答案: 控制膀胱的中枢或周围神经发生病变后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

第2题:

对每个神经源性膀胱的病人,必须做到__________排空膀胱一次。


正确答案:每3~4小时

第3题:

女,45岁,出现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最可能的诊断为

A、急性膀胱炎

B、膀胱结核

C、糖尿病

D、神经源性膀胱

E、膀胱癌


参考答案:A

第4题:

神经源膀胱分类中,膀胱控制不包括()

  • A、反射性膀胱
  • B、自主膀胱
  • C、不协调膀胱
  • D、无抑制膀胱
  • E、动力性膀胱

正确答案:E

第5题:

急性脊髓炎早期可出现大、小便潴留,无膀胱充盈感,呈()

  • A、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
  • B、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
  • C、痉挛性膀胱
  • D、失张力性膀胱
  • E、神经源性膀胱

正确答案:A

第6题: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


正确答案:(1)留置导尿:急救阶段使用留置导尿,导尿管要定时开放,一般4h开放一次,夜间4~6h开放一次,一般认为膀胱储尿在300~400m1时有利于膀胱自主收缩功能的恢复,因而要记录液体的出入量,以判断放尿的时机。
(2)间歇清洁导尿:导尿时间一般4h~6h一次,每日不超过6次。每次导尿不超过500ml,避免膀胱过度充盈。当残余尿量少于80ml或膀胱容量20%以下时,即可停止间歇清洁导尿。
(3)Crede手法排尿训练:当膀胱充盈,膀胱底达脐上2指时,即可进行手法按摩排尿。
(4)激发排尿技术:发现或诱发“触发点”,促进反射习惯排尿,如扣击/触摸耻骨上区、牵拉阴毛、挤压阴蒂或阴茎或用手刺激肛门,摩擦大腿内侧等,听流水声、热饮、洗温水浴等辅助性措施均能诱发膀胱反射性收缩,产生排尿。
(5)Valsalva屏气法:指导患者自已加腹压排尿。后期可指导患者作腹肌锻炼,使之协助膀胱促使排尿。
(6)排尿意识与体位的训练;指导患者于每次排尿时,有意识地作正常排尿动作,使协同肌配合,以利于排尿反射的形成。指导能站立的患者站立排尿意识训练,易于将膀胱内沉淀排出,残余尿相对减少,有利于膀胱感染的引

第7题:

神经源膀胱病理生理分类中,不包括()

  • A、痉挛性膀胱
  • B、弛缓性膀胱
  • C、张力性膀胱
  • D、感觉麻痹性膀胱
  • E、运动麻痹性膀胱

正确答案:C

第8题:

下列哪项为老年男性尿潴留最常见的原因?( )

A、膀胱肿瘤

B、膀胱结石

C、尿道狭窄

D、前列腺增生

E、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参考答案:D

第9题:

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1)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2)针对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类型进行治疗;3)保护膀胱功能;4)预防上尿路损害;5)处理尿路并发症。

第10题:

多选题
有关神经源性膀胱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可分为痉挛性神经源性膀胱和弛缓性神经源性膀胱

B

膀胱排泄造影除显示膀胱形态、结构外,还可显示膀胱的功能改变,常用于检查此病

C

膀胱体积缩小,肌肉小梁增生、肥厚为痉挛性神经源性膀胱的特征性表现

D

弛缓性神经源性膀胱主要表现为膀胱增大、轮廓光滑、大量残留尿

E

弛缓性神经源性膀胱可呈“圣诞树”或“松塔”样外形


正确答案: D,E
解析:
由于患者常合并感觉功能障碍,膀胱内充盈对比剂后,患者多不能主动排尿,也不能告知是否有排尿的感觉。因此,不利于观察逼尿肌收缩与括约肌活动之间的关系。故常使用逆行尿道造影检查法。“圣诞树”或“松塔”样外形主要见于痉挛性神经源性膀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