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黄某,女,80岁,已婚,退休教师。2016年4月23日初诊。患者年老体弱。2周前出现有便意但排便困

题目

病例摘要:黄某,女,80岁,已婚,退休教师。2016年4月23日初诊。患者年老体弱。2周前出现有便意但排便困难情况。现症:大便虽不干硬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积聚相鉴别。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便秘。中医证型诊断:气虚秘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有便意但排便困难为主症,辨病为便秘。现症见大便虽不干硬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辨证为气虚秘证。脾肺气虚,传送无力。中医病证鉴别:便秘多为慢性久病,因大肠传导失常所致,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结艰行,可有矢气和肠鸣音,或有恶心欲吐,食纳减少。腹腔内有可扪及的包块。常有腹部胀闷或疼痛不适等症状。常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感受寒邪或黄疸、虫毒、久疟、久泻、久痢等病史。治法:益气润肠。方剂名称:黄芪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黄芪15g,麻仁6g,白蜜6g,陈皮6g,白术20g,甘草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病例摘要:毛某,男,60岁,已婚,农民。2015年6月20日初诊。患者3周前下水劳作,当晚出现足胫浮肿。现症:全身水肿,下肢明显,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阴水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水肿(阳水)。中医证型诊断:水湿浸渍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足胫浮肿为主症,辨病为水肿。现症见全身水肿,下肢明显,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辨证为水湿浸渍证。水湿内侵,脾气受困,脾阳不振。中医病证鉴别:阳水病因多为风邪、疮毒、水湿。发病较急,每成于数日之间,肿多由面目开始,自上而下,继及全身,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兼有寒热等表证,属表、属实,一般病程较短。阴水病因多为饮食劳倦、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脏腑亏损,发病缓慢,肿多由足踝开始,自下而上,继及全身,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属里、属虚或虚实夹杂,病程较长。治法:运脾化湿,通阳利水。方剂名称: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桑白皮9g,陈皮9g,大腹皮9g,茯苓皮9g,生姜皮9g,苍术10g,厚朴10g,草果6g,桂枝10g,白术20g,茯苓15g,猪苓10g,泽泻1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2题:

病例摘要:龚某,女,46岁,已婚,工程师。2014年12月2日初诊。患者平素嗜食冷饮,近3个月出现大便艰涩困难,2~3天一行,便前腹痛拘急,胀满拒按,伴有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紧。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肠结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便秘。中医证型诊断:冷秘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大便艰涩困难,2~3天一行,便前腹痛拘急,胀满拒按为主症,辨病为便秘。现症见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紧,辨证为冷秘证。阴寒内盛,凝滞胃肠。中医病证鉴别:两者皆为大便秘结不通。但肠结多为急病,因大肠通降受阻所致,表现为腹部疼痛拒按,大便完全不通,且无矢气和肠鸣音,严重者可吐出粪便。便秘多为慢性久病,因大肠传导失常所致,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结艰行,可有矢气和肠鸣音,或有恶心欲吐,食纳减少。治法: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方剂名称:温脾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附子(先煎)6g,大黄(后下)15g,党参6g,干姜9g,甘草6g,当归9g,肉苁蓉3g,乌药3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3题:

病例摘要:王某,女,58岁,已婚,农民。2015年12月30日初诊。患者2周前腹部手术。2天前出现腹痛疼痛,痛如针刺。现症:腹痛痛处固定,经久不愈,舌质紫暗,脉细涩。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外科腹痛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腹痛。中医证型诊断:瘀血内停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腹痛疼痛,痛如针刺为主症,辨病为腹痛。现症见腹痛痛处固定,经久不愈,舌质紫暗,脉细涩,辨证为瘀血内停证。瘀血内停,气机阻滞,脉络不通。中医病证鉴别:内科腹痛常先发热后腹痛,疼痛一般不剧,痛无定处,压痛不显;外科腹痛多后发热,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压痛明显,见腹痛拒按,腹肌紧张等。治法:活血化瘀,和络止痛。方剂名称:少腹逐瘀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桃仁9g,红花9g,牛膝9g,川芎6g,赤芍6g,当归9g,生地6g,甘草6g,柴胡6g,枳壳6g,桔梗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4题:

病例摘要:何某,女,44岁,已婚,教师。2014年4月23日初诊。患者平素暴躁,1天前生气后出现头痛胀痛,心烦。现症: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眩晕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头痛。中医证型诊断:肝阳上亢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为头痛胀痛主症,辨病为头痛。现症见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数,辨证为肝阳上亢证。肝失条达,气郁化火,阳亢风动。中医病证鉴别:头痛与眩晕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二者对比,头痛之病因有外感与内伤两方面,眩晕则以内伤为主。临床表现,头痛以疼痛为主,实证较多;而眩晕则以昏眩为主,虚证较多。治法:平肝潜阳息风。方剂名称:天麻钩藤饮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天麻9g,钩藤(后下)12g,石决明(先煎)15g,山栀9g,黄芩10g,丹皮15g,桑寄生15g,杜仲15g,牛膝10g,益母草15g,白芍15g,夜交藤15g,茯神15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5题:

病例摘要:章某,女,58岁,已婚,退休干部。2015年8月12日初诊。患者家族中有哮病史。患者于3天前受热后出现鼻痒、喷嚏,喉中有明显哮鸣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现症:喉中哮鸣声如吼,喘而气粗,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喘证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哮病。中医证型诊断:热哮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喉中有明显哮鸣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为主症,辨病为哮病。喉中哮鸣声如吼,喘而气粗,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辨证为热哮证。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中医病证鉴别: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方剂名称:定喘汤。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麻黄9g,黄芩4.5g,桑白皮9g,杏仁4.5g,半夏9g,款冬9g,苏子6g,白果9g,甘草3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6题:

病例摘要:项某,男,78岁,已婚,退休教师。2013年4月2日初诊。患者1天前受凉出现发热,鼻塞,微恶风寒。现症: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时行感冒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感冒。中医证型诊断:阴虚感冒。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发热,鼻塞,微恶风寒为主症,辨病为感冒。现症见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为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中医病证鉴别:普通感冒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无明显流行特点。若感冒1周以上不愈,发热不退或反见加重,应考虑感冒继发它病,传变入里。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可以发生传变,化热入里,继发或合并它病,具有广泛的传染性、流行性。治法:滋阴解表。方剂名称:加减葳蕤汤化裁。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玉竹12g,甘草3g,大枣10g,淡豆豉10g,薄荷(后下)10g,葱白9g,桔梗10g,白薇9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7题:

病例摘要:昊某,女,53岁,已婚,干部。2015年12月17日初诊。患者近1年来,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精神不振,四肢乏力,形体逐渐消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瘿病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消渴。中医证型诊断:气阴亏虚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为主症,辨病为消渴。现症见精神不振,四肢乏力,形体逐渐消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辨证为气阴亏虚证。气阴不足,脾失健运。中医病证鉴别:两者都可见多食易饥,消瘦症状。瘿病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类型,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饥,形体日渐消瘦,心悸,眼突,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其中的多食易饥、消瘦,类似消渴病的中消,但眼球突出,颈前瘿肿有形则与消渴有别,且无消渴病的多饮、多尿、尿甜等症。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方剂名称:七味白术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黄芪10g,党参6g,白术12g,茯苓12g,怀山药6g,甘草3g,木香6g,藿香12g,葛根15g,天冬6g,麦冬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8题:

病例摘要:白某,女,50岁,已婚,教师。2013年1与27日初诊。患者平素脾气暴躁,1日前生气后出现头两侧胀痛,眩晕。现症: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眩晕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头痛。中医证型诊断:肝阳头痛。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头两侧胀痛,眩晕为主症,辨病为头痛。现症见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数,辨证为肝阳头痛。肝失条达,气郁化火,阳亢风动。中医病证鉴别:头痛与眩晕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二者对比,头痛之病因有外感与内伤两方面,眩晕则以内伤为主。临床表现,头痛以疼痛为主,实证较多;而眩晕则以昏眩为主,虚证较多。治法:平肝潜阳息风。方剂名称:天麻钩藤饮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天麻9g,钩藤(后下)12g,石决明(先煎)15g,山栀9g,黄芩9g,丹皮15g,桑寄生15g,杜仲15g,牛膝10g,益母草15g,白芍10g,夜交藤15g,茯神15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9题:

病例摘要:朱某,女,30岁,已婚,职员。2015年8月23日初诊。患者1天前于白天午后外出,当晚出现头胀如裂,发热,口渴喜饮。现症:头痛而胀,恶风,面红目赤,大便不畅,溲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眩晕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头痛。中医证型诊断:风热头痛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头痛而胀,头胀如裂为主症,辨病为头痛。现症见口渴喜一饮,恶风,面红目赤,大便不畅,溲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辨证为风热头痛证。风热外袭,上扰清空,窍络失和。中医病证鉴别:头痛与眩晕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二者对比,头痛之病因有外感与内伤两方面,眩晕则以内伤为主。临床表现,头痛以疼痛为主,实证较多;而眩晕则以昏眩为主,虚证较多。治法:疏风清热和络。方剂名称:芎芷石膏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菊花3g,桑叶10g,薄荷10g,蔓荆子10g,川芎10g,白芷10g,羌活、生石膏15g,黄芩1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