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关于系统设计的叙述,在答题纸上回答问题1至问题3。

题目
阅读以下关于系统设计的叙述,在答题纸上回答问题1至问题3。

【说明】某软件公司为电子商务企业开发一套网上交易订单管理系统,以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在项目之初,项目组决定釆用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进行系统开发,并对系统的核心业务功能进行了分析,具体描述如下。注册用户通过商品信息页面在线浏览商品,将需要购买的商品添加进购物车内,点击“结算”按钮后开始录入订单信息。用户在订单信息录入页面上选择支付方式,填写并确认收货人、收货地址和联系方式等信息。点击“提交订单”按钮后产生订单,并开始进行订单结算。订单需要在30分钟内进行支付,否则会自动取消,用户也可以手工取消订单。用户支付完成,经确认后,系统开始备货,扣除该商品可接单数量,并移除用户购物车中的所有商品资料。生成订单表单,出货完毕,订单生效。为用户快递商品,等待用户接收。用户签收商品,交易完成。 【问题1】(12分)识别设计类是面向对象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工作,设计类表达了类的职责,即该类所担任的任务。请用300字以内的文字说明设计类通常分为哪三种类型,每种类型的主要职责,并针对题干描述案例涉及的具体类为每种类型的设计类举出2个实例。答案:(1)实体类。实体类映射需求中的每个实体,保存需要存储在永久存储体中的信息,例如,用户、商品等。(2)控制类。控制类是用于控制用例工作的类,用于对一个或几个用例所特有的控制行为进行建模。例如,结算、备货等。(3)边界类。边界类用于封装在用例内、外流动的信息或数据流。例如,浏览器、购物车等。 【问题2】(3分)在面向对象的设计过程中,活动图(Activity Diagram)阐明了业务用例实现的工作流程。请用300字以内的文字给出活动图与流程图(Flow Chart)的三个主要区别。答案:(1)流程图着重描述处理过程,它的主要控制结构是顺序、分支和循环,各个处理过程之间有严格的顺序和时间关系。而活动图描述的是对象活动的顺序关系所遵循的规则,它着重表现的是系统的行为,而非系统的处理过程。(2)活动图能够表示并发活动的情形,而流程图不行。(3)活动图是面向对象的,而流程图是面向过程的。 【问题3】(10分)在面向对象的设计过程中,状态图(Statechart Diagram)描述了一个实体基于事件反应的动态行为。请根据题干描述,填写图2-1中的(a)~(e)空白,完成订单处理的状态图。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问题1】(12分)答案:(1)实体类。实体类映射需求中的每个实体,保存需要存储在永久存储体中的信息,例如,用户、商品等。(2)控制类。控制类是用于控制用例工作的类,用于对一个或几个用例所特有的控制行为进行建模。例如,结算、备货等。(3)边界类。边界类用于封装在用例内、外流动的信息或数据流。例如,浏览器、购物车等。【问题2】(3分)答案:(1)流程图着重描述处理过程,它的主要控制结构是顺序、分支和循环,各个处理过程之间有严格的顺序和时间关系。而活动图描述的是对象活动的顺序关系所遵循的规则,它着重表现的是系统的行为,而非系统的处理过程。(2)活动图能够表示并发活动的情形,而流程图不行。(3)活动图是面向对象的,而流程图是面向过程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回答问题1至问题3。

简述多媒体广告的信息框架设计过程。


正确答案:在多媒体设计过程中信息框架设计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是使整个产品结构、逻辑合理的关键。 (1)首先设法把信息组织成可管理的块。把信息划分成部分和子部分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①按类型分类各分类在任何情况下都适合于内容。 ②按比例量分类比如从便宜到昂贵或从易到难。 ③按空间分类比如地图对地理数据分类非常适合。按这种方法组织信息强调的是空间上的亲近关系不必局限于二维坐标三维空间坐标界面正变得越来越流行。 ④按字母顺序。按字母排列的超文本索引或词汇表是用户用来查找标题和跳至特定部分的一种方便、熟悉的方法。 ⑤按时间。按时间线是一种常用的组织方案适合于历史信息和记述。 (2)列出信息层级关系。首先列出标题题头和副题头按层次进行排列并列出标题之间的联系。层次不应太深一般而言超过三个或四个层级用户跟踪起来就比较困难了。各部分之间的链接将成为用户延续访问信息的路径。部分之间的链接应符合逻辑不应有意想不到的跳动和飞跃。用户应能轻易发现它们并获得最重要的信息。要达到信息、中的任意地点最好使用在三个以内的跳动。 (3)在确定了流程图的每个部分或子部分之后就可以确定它们的任务和目标了。任务和目标将构成导航设计和界面设计的基础。
在多媒体设计过程中,信息框架设计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是使整个产品结构、逻辑合理的关键。 (1)首先设法把信息组织成可管理的块。把信息划分成部分和子部分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①按类型分类,各分类在任何情况下都适合于内容。 ②按比例量分类,比如从便宜到昂贵或从易到难。 ③按空间分类,比如地图对地理数据分类非常适合。按这种方法组织信息,强调的是空间上的亲近关系,不必局限于二维坐标,三维空间坐标界面正变得越来越流行。 ④按字母顺序。按字母排列的超文本索引或词汇表是用户用来查找标题和跳至特定部分的一种方便、熟悉的方法。 ⑤按时间。按时间线是一种常用的组织方案,适合于历史信息和记述。 (2)列出信息层级关系。首先列出标题题头和副题头,按层次进行排列,并列出标题之间的联系。层次不应太深,一般而言,超过三个或四个层级,用户跟踪起来就比较困难了。各部分之间的链接将成为用户延续访问信息的路径。部分之间的链接应符合逻辑,不应有意想不到的跳动和飞跃。用户应能轻易发现它们,并获得最重要的信息。要达到信息、中的任意地点,最好使用在三个以内的跳动。 (3)在确定了流程图的每个部分或子部分之后,就可以确定它们的任务和目标了。任务和目标将构成导航设计和界面设计的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多媒体广告设计这一知识点。

第2题:

试题二(12 分)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 1 至问题 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某企业进行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主要包括综合布线工程、网络与主机平台建设、应用系统开发。

[问题1](4 分)

综合布线系统一般由哪几个子系统组成?请列出。

[问题 2](5 分)

请简要叙述采购设备到货监理的工作重点。

[问题3](3 分)

常用的质量控制基本工具中,统计方法除排列图外还有哪些图?请叙述其主要用途。


正确答案:




第3题:

阅读以下关于变更的叙述,回答问题1至问题3。【说明】在一个正在实施的系统集成项目中出现了下述情况:一个系统的用户向他所认识的一个项目开发人员抱怨系统软件中的一项功能问题,并且表示希望能够进行修改。于是,该开发人员就直接对系统软件进行了修改,解决了该项功能问题。针对这样一种情况,请分析如下问题。

配置项审计包括功能配置审计和物理配置审计。()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第4题:

阅读以下有关网络规划的叙述,回答【问题1】到【问题3】。 网络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可分为网络需求分析、网络规划、网络设计、工程实施、系统测试验收和运行维护等几个阶段。网络规划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可行性分析和论证,以确定网络总体方案。网络规划阶段任务完成之后转入下一阶段,即网络设计阶段。 【问题1】简述网络规划阶段需求分析的方法和解决的问题。


正确答案:见解析
需求分析需要进行网络用户调查及应用需求调查。网络用户调查指通过与已存在的未来的网络用户直接交流,了解用户对未来系统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等的应用需求。不同类型的应用,数据量、数据传输量、数据的实时性与安全性等都不同,这些都应成为调查的内容。还应对网络节点的地理位置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包括:用户数量及分布的位置、建筑物内部结构情况、建筑物群情况等,这些数据是最终确定网络规模、布局、拓扑结构与结构化布线方案的重要依据。

第5题:

回答问题1至问题3。

电子出版物的节点如何设计?


正确答案:根节点是学习者进入系统学习遇到的第一个节点同时也是其他任何节点都能返回的中心节点因此根节点的设计十分重要。根节点的常用设计方法有以下4种。 (1)总述:是整个内容的概述它与知识库中的所有主要概念都建立有联系。 (2)自顶向下:使用层次分析法是顶端的主要本质概念。 (3)菜单:是知识库中主要概念的列表或内容表。 (4)辅导:是进入其他节点通道的示范。
根节点是学习者进入系统学习遇到的第一个节点,同时也是其他任何节点都能返回的中心节点,因此根节点的设计十分重要。根节点的常用设计方法有以下4种。 (1)总述:是整个内容的概述,它与知识库中的所有主要概念都建立有联系。 (2)自顶向下:使用层次分析法,是顶端的主要本质概念。 (3)菜单:是知识库中主要概念的列表或内容表。 (4)辅导:是进入其他节点通道的示范。

第6题:

阅读以下有关网络规划的叙述,回答问题1至问题3。

网络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可分为网络规划、网络设计、工程实施、系统测试验收和运行维护等几个阶段。网络规划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可行性分析和论证,以确定网络总体方案。网络规划阶段任务完成之后转入下一阶段,即网络设计阶段。

简述网络规划阶段需求分析的方法和解决的问题。(控制在100个字以内)


正确答案:先采用自顶向下的分析方法。调查用户单位建网的背景、必要性、上网的人数、信息量等从而确定建网目标。接着进行纵向的、深入的需求分析和调研为网络设计提供依据。
先采用自顶向下的分析方法。调查用户单位建网的背景、必要性、上网的人数、信息量等,从而确定建网目标。接着进行纵向的、深入的需求分析和调研,为网络设计提供依据。

第7题:

() 阅读以下关于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叙述,在答题纸上回答问题1至问题3。 某企业根据业务扩张的要求,需要将原有的业务系统扩展到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B2C业务系统,但此时系统的安全性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需求。【问题1】(8分) 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多种多样,来自多个方面。请指出信息系统面临哪些方面的安全威胁并分别子以简要描述。【问题2】(7分) 认证是安全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请简要描述主要的认证方式,并说明该企业应采用哪种认证方式。


正确答案:()
【问题1】
  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来自于物理环境、通信链路、网络系统、操作系统、应用系统以及管理等多个方面。
  物理安全威胁是指对系统所用设备的威胁,如自然灾害、电源故障、数据库故障和设备被盗等造成数据丢失或信息泄漏。
  通信链路安全威胁是指在传输线路上安装窃听装置或对通信链路进行干扰。
  网络安全威胁当前主要是指由于因特网的开放性、国际性与无安全管理性,对内部网络形成的严重安全威胁。
  操作系统安全威胁指的是操作系统本身的后门或安全缺陷,如“木马”和“陷阱门”等。
  应用系统安全威胁是指对于网络服务或用户业务系统安全的威胁,包括应用系统自身漏洞,也受到“木马”的威胁。
  管理系统安全威胁指的是人员管理和各种安全管理制度。
【问题2】
  目前主要的认证方式有三类:
  (1)用户名和口令认证:主要是通过一个客户端与服务器共知的口令(或与口令相关的数据)进行验证。根据处理形式的不同,分为验证数据的明文传送、利用单向散列函数处理验证数据、利用单向散列函数和随机数处理验证数据。
  (2)使用令牌认证:该方式中,进行验证的密钥存储于令牌中,目前的令牌包括安全证书和智能卡等方式。
  (3)生物识别认证:主要是根据认证者的图像、指纹、气味和声音等作为认证数据。根据该企业的业务特征,采用令牌认证较为合适。


    本题考查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以及采用的常用方案。
  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主要包括信息系统所依赖环境的安全、信息系统自身安全和使用信息系统的人员管理和相关规章制度。
  信息系统所依赖的环境带来的安全威胁有物理环境、通信链路和操作系统。物理安全威胁是指对系统所用设备的威胁,如自然灾害、电源故障、数据库故障和设备被盗等造成数据丢失或信息泄漏。通信链路安全威胁是指在传输线路上安装窃听装置或对通信链路进行干扰。网络安全威胁当前主要是指由于因特网的开放性、国际性与无安全管理性,对内部网络形成的严重安全威胁。操作系统安全威胁指的是操作系统本身的后门或安全缺陷,如“木马”和“陷阱门”等。
  应用系统安全威胁是指对于网络服务或用户业务系统安全的威胁,包括应用系统自身漏洞,也受到“木马”的威胁。
  管理系统安全威胁指的是人员管理和各种安全管理制度。所谓的安全措施,是指“三分技术 ,七分管理”。
  在信息系统安全中,认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常见的认证方式有三种:(1)用户名和口令认证;主要是通过一个客户端与服务器共知的口令(或与口令相关的数据)进行验证。根据处理形式的不同,分为验证数据的明文传送、利用单向散列函数处理验证数据、利用单向散列函数和随机数处理验证数据。(2)使用令牌认证:该方式中,进行验证的密钥存储于令牌中,目前的令牌包括安全证书和智能卡等方式。(3)生物识别认证:主要是根据认证者的图像、指纹、气味和声音等作为认证数据。根据该企业原有信息系统中的认证方式,并考虑到接入因特网后的用户特征,采用令牌认证的方式较为适合。

第8题:

阅读以下关于变更的叙述,回答问题1至问题3。【说明】在一个正在实施的系统集成项目中出现了下述情况:一个系统的用户向他所认识的一个项目开发人员抱怨系统软件中的一项功能问题,并且表示希望能够进行修改。于是,该开发人员就直接对系统软件进行了修改,解决了该项功能问题。针对这样一种情况,请分析如下问题。

版本管理是对项目中配置项基线的变更控制。()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A

第9题: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

[说明]

某测试小组对两个网站进行了系统测试。以下是连接速度的测试界面。

右图是该测试小组对网站制定的测试流程图,请将其补充完整。


正确答案:(1)需求分析阶段 (2)设计阶段 (3)编码阶段 (4)单元测试 (5)集成测试
(1)需求分析阶段 (2)设计阶段 (3)编码阶段 (4)单元测试 (5)集成测试 解析:本问题考查网站建设的过程和测试的流程。
一个网站的建设应该包括需求分析阶段:对电子商务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确定对目标系统的综合要求,并提出这些需求的实现条件,以及需求应达到的标准;设计阶段:在系统分析提出的反映用户需求的逻辑方案的基础上,专注于系统的技术性和实现方面,科学合理地使用各种系统设计方法,得到一个详细的计算机系统方案;编码阶段:根据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对各个模块单元进行代码编写;测试阶段:依照详尽的测试计划对初步完成的网站进行各类测试,以修改各类错误。在进行网站测试时,根据测试目标可以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
单元测试也称为模块测试,通常在编码阶段进行,是软件测试的最基本的部分。单元测试对源程序的每一个程序单元进行测试,检查模块内部的错误,并验证每个模块是否满足系统设计说明书的要求。如果达不到设计要求或发现编码错误,应回到编码阶段进行修改。
集成测试是在软件系统集成过程中所进行的测试,其主要目的是将通过单元测试的模块按照一定的策略组装成能够完成预期功能要求的软件结构系统。集成测试主要检查各单元之间的接口是否正确。通常,集成测试有非增量式集成与增量式集成两种方法。集成测试能够发现设计阶段的问题,为修改设计方案提供依据。
系统测试是对已经集成好的软件系统进行彻底测试,以验证软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等是否满足要求。其目的是将软件与系统需求定义进行比较,发现软件与定义不相符合或相矛盾的问题。系统测试的主要内容有:功能测试、性能测试、恢复测试、安全性测试、负载测试、强度测试、可靠性测试、安装测试等。系统测试必须有用户的积极参与,某些方面要以用户为主。用户应该参加测试用例的设计,并对测试的输出结果进行评价,必要的话,需要在系统测试前对用户进行适当的培训。此时如果发现问题,应对需求分析进行调整,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设计、编码、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从而完成整个网站系统的开发工作。

第10题:

阅读以下关于输入输出接口设计的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对应栏内。

【说明】

下图为采用查询方式工作的输入接口,地址译码器中A15~A1直接接到或门的输入端。

输入设备在向接口传送8位数据的同时,还传送负脉冲STB,该信号的作用是什么?


正确答案:脉冲除了将输入设备的数据锁存到锁存器的输出端外该脉冲还用来触发D触发器使其输出Q为高电平此高电平表示外设有数据准备好。
脉冲除了将输入设备的数据锁存到锁存器的输出端外,该脉冲还用来触发D触发器,使其输出Q为高电平,此高电平表示外设有数据准备好。 解析:本题考查输入输出接口设计以及输入输出控制方式应用知识。
计算机与外设之间进行数据传送主要有三种基本控制方式:查询方式、中断方式和DMA方式。
查询方式是通过执行输入/输出查询程序来完成数据传送的,其工作原理是:当CPU。启动外设工作后,不断地读取外设的状态信息进行测试,查询外设是否准备就绪,如外设准备好,则可以进行数据传送:否则,CPU继续读取外设的状态信息进行查询等待,直到外设准备好。
采用程序查询方式进行数据传送时,实际上在外设准备就绪之前,CPU一直处于等待状态,致使CPU的利用率较低。倘若CPU按这种方式与多个外设传送数据时,就需要周期性的依次查询每个外设的状态,浪费的时间就更多,CPU的利用率就更低。因此,这种方式适合于工作不太繁忙的系统。
中断方式是一种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技术,中断请求和处理依赖于中断控制逻辑,而数据传送则是通过执行中断服务程序来实现的。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在外设工作期间,CPU无须等待,可以处理其他任务,CPU与外设可以并行工作,提高了系统效率,同时又能满足实时信息处理的需要。但在进行数据传送时,仍需要通过执行程序来完成。
采用中断方式可以提高CPU的利用率,但有些I/O设备(如磁盘、光盘等)需要高速而又频繁地与存储器进行批量的数据交换,此时中断方式已不能满足速度上的要求。而直接存储器处理DMA方式,可以在存储器与外设之间开辟一条高速数据通道,使外设与存储器之间可以直接进行批量数据传送。实现DMA传送,要求CPU让出系统总线的控制权,然后由专用硬件设备(DMA控制器)来控制外设与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送。这种传送方式的特点是:在数据传送过程中,由DMA控制器参与工作,不需要CPU的干预,批量数据传送时效率很高,通常用于高速I/O设备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送。
本题采用程序查询方式从输入设备读取数据。
接口图中的选通信号低电平有效,是由外设提供的输入信号。当该信号有效时,将输入设备送来的数据锁存至输入锁存器中临时存储起来,并设置数据已经准备好的状态,标志该状态的是上图中的D触发器。
D触发器的初始状态为0(数据未准备好),当输入设备的数据准备好时,通过CP将D触发器设置为1,标明数据已准备好,CPU可随时读取。
要从输入设备读取数据(有效),首先应确定输入设备的端口地址,包括状态端口和数据端口。从题图中可知,要读取输入设备的状态端口(即数据是否准备好),需进行下面的运算:
A15+A14+A13+…+A2+A1++
即地址信号A15、A14、…、A2、A1与IOR进行或运算(经过或门)后的输出,与A0经非门后的输出再进行或运算,若为0,则可将D触发器中的状态输出至数据线D7,因此,要求A15、A14、…、A2、A1全部为0且A0为1,即状态端口地址为0001H。同理,要读取输入设备的数据,需进行下面的运算:
A15+A14+A13+…+A2+A1++A0
即当A15、A14、…、A2、A1全部为0并且A0也为0,才能通过三态门将数据送往数据总线,因此数据端口地址为0000H。
若用查询方式将输入设备的一个数据读入CPU的BL寄存器中,则根据其工作方式,需要对I/O接口的状态不断进行测试,一旦满足条件(准备好传送数据即外设就绪),紧接着就执行数据传送指令,程序如下:
START: MOVDX,0001H;外设的状态端口号送入DX寄存器
NEXT1: IN AL,DX ;从外设端口读取状态并暂存入AL
NEXT2: ANDAL,80H;判断数据是否就绪(D7是否为1)
JZ NEXT1;未就绪(D7为0),则继续查询,否则开始读取数据
MOVDX, 0000H ;外设数据端口号送入DX寄存器
IN AL,DX ;从外设端口读取数据到的数据暂存入AL
NEXT3: MOVBL,AL ;将数据送入BL寄存器
RET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