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计算方法,下列所述的哪一项是正确的?( )

题目
非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计算方法,下列所述的哪一项是正确的?( )

A.一般情况下,其自身重力产生的地震作用可采用等效侧力法计算
B.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楼面反应谱法计算
C.水平地震作用应沿南北及东西两个方向分别作用
D.地震作用点的位置在构件的2/3高度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采用等效侧力法计算内隔墙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时,若非结构构件功能系数γ取1.0、非结构构件类别系数η取1.0。试问,每延米内隔墙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作答。

A.1.2
B.0.8
C.0.6
D.0.3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13.2.3条规定,采用等效侧力法时,内隔墙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的计算公式为:F=γηζ1ζ2αmaxG。其中,状态系数取ζ1=1.0;位置系数,隔墙位于建筑物的顶层时取ζ2=2.0;7度抗震设防,取αmax=0.08。G=12×0.09×3.5×1.0=3.78kN/m。所以,每延米内隔墙水平地震标准值:F=1×1×1×2×0.08×3.78=0.605kN/m。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

第2题:

下列关于竖向地震作用的主张,其中何项不正确?(  )[2011年真题]

A. 9度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B. 8度抗震设计时,跨度大于24m的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C. 8度抗震设计的带转换层高层结构中的转换构件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D. 8度采用隔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可不计竖向地震作用

答案:D
解析:
D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1.1条第4款注解规定,8、9度时采用隔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应按有关规定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4.3.2条第3、4款及其条文说明和第10.2.6条规定,ABC三项正确。

第3题:

对于不规则结构的抗震设计,下列何项叙述是正确的:()。

A.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对各楼层采取加强的抗震措施

B.对平面不规则而竖向规则的结构,可采用简化计算方法,但是要考虑扭转的影响,并且控制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弹性位移和层间位移

C.平面规则而竖向不规则的结构中,应采用空间结构模型计算,薄弱层的地震剪力应予提高

D.不规则多层框架结构可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同时要对边榀结构的地震剪力乘以提高系数.


正确答案:C

第4题:

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对竖向不规则的结构,下列叙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在薄弱楼层会产生应力集中
B.整个结构的地震作用将增大
C.在薄弱楼层会产生弹塑性变形集中
D.必要时,应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

答案:B
解析:
结构的地震作用的大小取决于结构的振动特性,竖向不规则一般不会降低结构的周期,因此不会使整个结构的地震作用增大,只会使结构的薄弱楼层产生弹塑性变形集中。

第5题:

非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计算方法,下列所述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下,其自身重力产生的地震作用可采用等效侧力法计算
B.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楼面反应谱法计算
C.水平地震作用应沿南北及东西两个方向分别作用
D.地震作用点的位置在结构2/3高度处

答案:A
解析:

第6题: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及构件的抗震计算时,下列说法何项正确(  )

A. 结构的阻尼比宜取0.03
B. 在地震组合中,预应力作用分项系数,取1.2
C. 结构重要性系数,对地震设计状态下应取1.0
D. 预应力筋穿过框架节点核心区的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不考虑有效预加力的有利影响

答案:C
解析:
ABD三项错误,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第11.8.3条规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①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阻尼比宜取0.03;在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及板柱—剪力墙结构中,当仅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或板时,阻尼比应取0.05;②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截面抗震验算时,在地震组合中,预应力作用分项系数,当预应力作用效应对构件承载力有利时应取用1.0,不利时应取用1.2;③预应力筋穿过框架节点核心区时,节点核心区的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应按本规范第11.6节的有关规定进行验算,并可考虑有效预加力的有利影响。
C项正确,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第3.3.2条规定,结构重要性系数在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下,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安全等级为二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对安全等级为三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0.9;对地震设计状况下应取1.0。

第7题:

下列关于竖向地震作用的主张,其中何项不正确?
(A) 9度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B) 8度抗震设计时,跨度大于24m的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C) 8度抗震设计的带转换层高层结构中的转换构件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D) 8度采用隔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可不计竖向地震作用


答案:D
解析:
答案:(D)
解答: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3.3.2条3、4款及条文说明和10.2.6条,(A)、(B)、(C)正确。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1.1条注(D)不正确,故选(D)。

第8题:

非破损检测技术,不能完成下列哪一项要求?

A.评定结构构件的施工质量
B.处理工程中的事故,进行结构加固
C.检验已建结构的可靠性和剩余寿命
D.确定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

答案:D
解析:
提示:要正确定出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需要对结构构件进行破坏性试验。

第9题:

关于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Ⅰ.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允许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Ⅱ,一般情况下,应至少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的抗侧力构件承担Ⅲ.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Ⅳ.7度的大跨度结构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A.Ⅰ、Ⅱ、Ⅲ
B.Ⅰ、Ⅱ、Ⅳ
C.Ⅰ、Ⅲ、Ⅳ
D.Ⅱ、Ⅲ、Ⅳ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需要符合的要求。8度和9度的大跨度结构和长悬臂结构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9度和9度以上时,跨度大于18m的屋架,1.5m以上的悬挑阳台和走廊;8度时,跨度大于24m的屋架,2m以上的悬挑阳台和走廊等震害严重。故Ⅳ错误。

第10题:

抗震规范限制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比值是因为( )。

A.在地震作用下过大的侧向位移
B.满足在地震作用下房屋整体弯曲的强度要求
C.避免内部非结构构件的过早破坏
D.满足在地震作用下房屋的稳定性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限制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比值的目的。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限制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比值,是为了满足在地震作用下房屋的稳定性。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