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基础宽度为3.0m,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底面的最大边缘压力为80kPa,最小边缘压力为0,基础埋置深度为2.0m,基础及台阶上土自重的平均重度为20kN/m3,指出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

题目
条形基础宽度为3.0m,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底面的最大边缘压力为80kPa,最小边缘压力为0,基础埋置深度为2.0m,基础及台阶上土自重的平均重度为20kN/m3,指出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
A.计算基础结构内力时,基础底面压力的分布符合小偏心(e≤b/6)的规定
B.按地基承载力验算基础底面尺寸时基础底面压力分布的偏心巳经超过了现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中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规定
C.作用于基础底面上的合力为240kN/m
D.考虑偏心荷载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不小于120kPa才能满足设计要求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5. 2. 1 ~ 5. 2. 5条计算如下:①由题可知,Gk= bldyd = 3×1×2×20= 120kN/m,则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面宽度为b,埋置深度为1.2m。取条形基础长度1m计算,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处的标准组合值:竖向力Fk,弯矩Mk。已知计算G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土重)用的加权平均容重γG=20kN/m3,基础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所示。



7.淤泥质土层②顶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pcz和经深度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z分别为(  )kPa。

A. 70.6;141.3
B. 73.4;141.3
C. 70.6;119.0
D. 73.4;119.0

答案:A
解析:
淤泥质土层②顶面处的自重压力值为:pcz=17×0.8+19×3.0=13.6+57=70.6kPa;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4条规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修正:fa=fak+ηbγ(b-3)+ηdγm(d-0.5)。查表5.2.4可得,淤泥质土的承载力修正系数为:ηb=0,ηd=1.0,则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第2题:

某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面宽度为b,埋置深度为1.2m。取条形基础长度1m计算,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处的标准组合值:竖向力Fk,弯矩Mk。已知计算G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土重)用的加权平均容重γG=20kN/m3,基础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所示。



1.已知黏性土层①的天然孔隙比e0=0.84。当固结压力为100kPa和200kPa时,其孔隙比分别为0.83和0.81。试计算其压缩系数a1-2并判断该黏性土属于(  )压缩性土。

A. 非
B. 低
C. 中
D. 高

答案:C
解析:
根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第14.1.9条规定,某一压力范围内的压缩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所以该粘性土的压缩系数为: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4.2.6条第2款规定,当0.1MPa-1≤a1-2≤0.5MPa-1时,该土为中压缩性土。

第3题:

条形基础埋深3m,宽3.5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为200kN/m3,偏心弯矩为50kN.m/m,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可按综合重度20kN/m3考虑,则该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为(  )。

A、141、6kPa
B、212、1Pa
C、340、3Pa
D、180、5Pa

答案:A
解析:

第4题:

已知矩形基础底面的压力为线性分布,宽度方向最大边缘压力为基底平均压力的1. 2 倍,基础的宽度为B,长度为L,基础底面积为A,抵抗矩为W,传至基础底面的竖向力为N,力矩为M,间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


答案:A,B
解析:
当最大压力为基底平均压力1.2倍时,基底压力按梯形分布,,由几何关系,当最大压力为基底平均压力1. 2倍时,最小压力为平均压力0.8倍。

第5题:

已知矩形基础底面的压力分布为三角形,最大边缘压力为pmax,最小边缘压力为零,基础的宽度为B,长度为L,基础底面积为A,抵抗矩为W,传至基础底面的竖向力为N。下列表述中符合上述基础底面压力分布特征的为(  )。


答案:A,B,C
解析:

第6题:

各种荷载条件下,建筑物上部结构的荷载传至基础底面的压力及土和基础的自重压力见下表,基础埋置深度为3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平均重度为12kN/m3。
荷载传至基础顶面的平均压力表(kPa)

确定基础尺寸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大于下列何值?(  )

A、165kPa
B、225kPa
C、243kPa
D、150kPa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3.0.5条第1款规定,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标准组合。表中,165kPa为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压力,再加上土和基础的自重压力60kPa,总共为225kPa。

第7题:

已知矩形基础底面的压力分布为三角形,最大边缘压力为Pmax,最小边缘压力为零,基础的宽度为B,长度为L,基础底面积为A,抵抗矩为W,传至基础底面的竖向力为N。下列的表述中符合上述基础底面压力分布特征的正确说法是()。


答案:A,B,C
解析:

第8题:

条形基础埋深3m,宽3. 5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为200kN/m,偏心弯矩为50kN * m/m,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可按综合重度20kN/m3考虑,则该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为。

A. 141. 6kPa
B. 212. IPa
C. 340. 3Pa
D. 180. 5Pa

答案:A
解析:

第9题:

已知矩形基础底面的压力分布为三角形,最大边缘压力为Pmax,最小边缘压力为零,基础的宽度为B,长度为L,基础底面积为A,抵抗矩为W,传至基础底面的竖向力为N。下列的表述中符合上述基础底面压力分布特征的正确说法( )。


答案:A,B,C
解析:

第10题:

如图所示,某砖混住宅条形基础,地层为粘粒含量小于10%的均质粉土,重度19kN/m3,施工前用深层载荷试验实测基底标高处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350kPa,已知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为260kN/m,基础和台阶上土平均重度为20kN/m3,按现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要求,基础宽度的设计结果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答案:C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