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女性,28岁,间歇性牙龈出血伴月经过多1年。体检双下肢可见散在出血点及紫癜,肝脾未触及。血红蛋白120g/L,红细胞4.5×10/L,白细胞5.9×10/L,分类正常,血小板68×10/L。

题目
病人女性,28岁,间歇性牙龈出血伴月经过多1年。体检双下肢可见散在出血点及紫癜,肝脾未触及。血红蛋白120g/L,红细胞4.5×10/L,白细胞5.9×10/L,分类正常,血小板68×10/L。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要点不包括
A.紫癜
B.脾肿大
C.骨髓巨核细胞增多
D.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
E.血小板计数减少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女性,50岁。间歇性牙龈出血1年。体检:双下肢可见散在的出血点及紫癜,肝、脾不大。血红蛋白120g/L,红细胞40×10/L,白细胞5.5×10/L,分类正常,血小板15×10/L。

为确诊首先应进行
A.出血时间检查
B.凝血时间检查
C.骨髓象检查
D.血块退缩实验
E.细胞化学染色

答案:C
解析:
1.因为根据该患者的临床表现:自发性皮肤、黏膜出血,肝、脾不大,血小板计数减少,为确诊需进一步了解有无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所以首先应行骨髓象检查。
2.根据患者自发性的皮肤、黏膜出血,肝、脾不大,血小板计数减少,形成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即可明确诊断为ITP。
3.因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血小板与抗体结合及阻滞巨噬细胞吞噬、破坏血小板,并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近期有效率为80%;脾切除的有效率为70%;免疫抑制剂一般用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脾切除无效者;输血小板仅仅是对症治疗;肾上腺盐皮质激素与本病的治疗无关。所以首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4.因为正常血小板为(100~300)×10/L,本患者血小板仅15×10/L,为预防消化道出血,应食少渣饮食,所以饮食不受限制不妥。

第2题:

患者女,50岁。间歇性牙龈出血1年。体检:双下肢可见散在的出血点及紫癜,肝、脾不大。血红蛋白120g/L,红细胞40×10/L,白细胞5.5×10/L,分类正常,血小板15×10/L。

该患者治疗的首选药物为
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B.肾上腺盐皮质激素
C.脾切除
D.免疫抑制剂
E.输血小板

答案:A
解析:

(1)因为根据该患者的临床表现:自发性皮肤、黏膜出血,肝、脾不大,血小板计数减少,为确诊需进一步了解有无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所以首先应行骨髓象检查。
(2)根据患者自发性的皮肤、黏膜出血,肝、脾不大,血小板计数减少,形成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即可明确诊断为ITP。
(3)因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血小板与抗体结合及阻滞巨噬细胞吞噬、破坏血小板,并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近期有效率为80%;脾切除的有效率为70%;免疫抑制剂一般用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脾切除无效者;输血小板仅仅是对症治疗;肾上腺盐皮质激素与本病的治疗无关。所以首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4)因为正常血小板为(100~300)×10/L,本患者血小板仅15×10/L,为预防消化道出血,应食少渣饮食,所以饮食不受限制不妥。

第3题:

女性,26岁。间歇性牙龈出血伴月经过多1年。体检:双下肢可见散在出血点及紫癜,肝脾不大。血红蛋白120g/L,红细胞4.6×10/L,白细胞5.5×10/L,分类正常,血小板25×10/L。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要点不包括
A.血小板计数减少
B.骨髓巨核细胞增多
C.紫癜
D.脾明显肿大
E.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

答案:D
解析:

第4题:

女性,26岁,间歇性牙龈出血伴月经过多1年。体检:双下肢可见散在出血点及紫癜,肝脾不大。血红蛋白120g/L,红细胞4.6×1012/L,白细胞5.5×109/L,分类正常,血小板25×109/L若确诊首先应进行()

  • A、出血时间测定
  • B、D-二聚体测定
  • C、血小板相关抗体测定
  • D、骨髓象检查
  • E、血vWF测定

正确答案:D

第5题:

病人女性,28岁,间歇性牙龈出血伴月经过多1年。体检双下肢可见散在出血点及紫癜,肝脾未触及。血红蛋白120g/L,红细胞4.5×10/L,白细胞5.9×10/L,分类正常,血小板68×10/L。

若确诊首先应进行的检查是
A.骨髓象检查
B.血vWF测定
C.PT测定
D.D-二聚体测定
E.血小板相关抗体测定

答案:A
解析:
病人有出血倾向,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及分类均正常,血小板数量下降,考虑为血小板疾病,为进一步确诊,必须进行骨髓检查。

第6题:

患者女性,50岁。间歇性牙龈出血1年。体检:双下肢可见散在的出血点及紫癜,肝、脾不大。血红蛋白120g/L,红细胞40×10/L,白细胞5.5×10/L,分类正常,血小板15×10/L。

若骨髓象结果显示:巨核细胞数量增多,形成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可明确诊断为
A.脾功能亢进
B.过敏性紫癜
C.ITP
D.急性白血病
E.再生障碍性贫血

答案:C
解析:
1.因为根据该患者的临床表现:自发性皮肤、黏膜出血,肝、脾不大,血小板计数减少,为确诊需进一步了解有无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所以首先应行骨髓象检查。
2.根据患者自发性的皮肤、黏膜出血,肝、脾不大,血小板计数减少,形成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即可明确诊断为ITP。
3.因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血小板与抗体结合及阻滞巨噬细胞吞噬、破坏血小板,并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近期有效率为80%;脾切除的有效率为70%;免疫抑制剂一般用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脾切除无效者;输血小板仅仅是对症治疗;肾上腺盐皮质激素与本病的治疗无关。所以首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4.因为正常血小板为(100~300)×10/L,本患者血小板仅15×10/L,为预防消化道出血,应食少渣饮食,所以饮食不受限制不妥。

第7题:

患者女性,50岁。间歇性牙龈出血1年。体检:双下肢可见散在的出血点及紫癜,肝、脾不大。血红蛋白120g/L,红细胞40×10/L,白细胞5.5×10/L,分类正常,血小板15×10/L。

该患者治疗的首选药物为
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B.肾上腺盐皮质激素
C.脾切除
D.免疫抑制剂
E.输血小板

答案:A
解析:
1.因为根据该患者的临床表现:自发性皮肤、黏膜出血,肝、脾不大,血小板计数减少,为确诊需进一步了解有无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所以首先应行骨髓象检查。
2.根据患者自发性的皮肤、黏膜出血,肝、脾不大,血小板计数减少,形成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即可明确诊断为ITP。
3.因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血小板与抗体结合及阻滞巨噬细胞吞噬、破坏血小板,并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近期有效率为80%;脾切除的有效率为70%;免疫抑制剂一般用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脾切除无效者;输血小板仅仅是对症治疗;肾上腺盐皮质激素与本病的治疗无关。所以首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4.因为正常血小板为(100~300)×10/L,本患者血小板仅15×10/L,为预防消化道出血,应食少渣饮食,所以饮食不受限制不妥。

第8题:

患者女,50岁。间歇性牙龈出血1年。体检:双下肢可见散在的出血点及紫癜,肝、脾不大。血红蛋白120g/L,红细胞40×10/L,白细胞5.5×10/L,分类正常,血小板15×10/L。

为确诊首先应进行
A.出血时间检查
B.凝血时间检查
C.骨髓象检查
D.血块退缩实验
E.细胞化学染色

答案:C
解析:

(1)因为根据该患者的临床表现:自发性皮肤、黏膜出血,肝、脾不大,血小板计数减少,为确诊需进一步了解有无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所以首先应行骨髓象检查。
(2)根据患者自发性的皮肤、黏膜出血,肝、脾不大,血小板计数减少,形成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即可明确诊断为ITP。
(3)因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血小板与抗体结合及阻滞巨噬细胞吞噬、破坏血小板,并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近期有效率为80%;脾切除的有效率为70%;免疫抑制剂一般用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脾切除无效者;输血小板仅仅是对症治疗;肾上腺盐皮质激素与本病的治疗无关。所以首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4)因为正常血小板为(100~300)×10/L,本患者血小板仅15×10/L,为预防消化道出血,应食少渣饮食,所以饮食不受限制不妥。

第9题:

病人女性,28岁,间歇性牙龈出血伴月经过多1年。体检双下肢可见散在出血点及紫癜,肝脾未触及。血红蛋白120g/L,红细胞4.5×10/L,白细胞5.9×10/L,分类正常,血小板68×10/L。

若骨髓穿刺结果显示骨髓增生活跃,粒:红=3:1,颗粒巨核细胞及以上阶段的原始巨核细胞或幼稚巨核细胞明显增生,而产血小板巨核细胞明显减少,则最符合的诊断为
A.脾功能亢进
B.过敏性紫癜
C.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E.再生障碍性贫血

答案:C
解析:
病人有出血倾向,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及分类均正常,血小板数量下降,考虑为血小板疾病,为进一步确诊,必须进行骨髓检查。

第10题:

女性,26岁,间歇性牙龈出血伴月经过多1年。体检:双下肢可见散在出血点及紫癜,肝脾不大。血红蛋白120g/L,红细胞4.6×10/L,白细胞5.5×10/L,分类正常,血小板25×10/L若确诊首先应进行()

  • A、出血时间测定
  • B、D-二聚体测定
  • C、血小板相关抗体测定
  • D、骨髓象检查
  • E、血vWF测定癜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