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大保护生物学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试题及答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正确答案:
一般无产阶级的优点:
(1)与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
(2)富于组织性纪律性,
(3)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
独特的优点:
(1)整个阶级基本是最革命的;
(2)具有坚强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
(3)大部分出身农民,与农民有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亲密的工农联盟。
(4)地区和行业的集中,便于组织。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正确答案:
在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而1840年至1949年的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则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①中国形式上是独立的,但实际上失去了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相勾结,构成统治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③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极端不平衡。④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某些发展,但很微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⑤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人民尤其是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极端贫困化。⑥封建主义统治者顽固地推行以儒家为中心的思想文化,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帝国主义则宣扬与推行殖民主义思想文化,麻痹中国人民的斗志。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构成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认清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的主要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要对象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主要任务是反对外国帝国主义,求得民族的独立和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统治,求得人民的解放;革命的动力应该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


正确答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简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正确答案:


种群生态学的核心内容是( )

A.种群动态研究

B.种群数量

C.种内、种间关系

D.种群调节


正确答案:A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试题考试科目:保护生物学 考试时间:120 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教师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保护生物学;(2)生物多样性;(3)野外灭绝;(4)关键种;(5)最小生存种群;(6)物种灭绝的第一冲击效应二、填空(本大题共12个空,每空1分,共12分)1.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命名的物种约为 种?预计世界上现存物种数在 种之间。2.动态种群一般有 的种群和若干个 的种群。3.恢复生态学采取的主要策略有 ; ; ; 等4项。4.生物性公约又称为 公约,是 年在 (国家)签定的,中国在 年加入该公约。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Simpson指数是如何表达的?各变量分别代表什么?2.关于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系统稳定性有哪些主要假说?每个假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列举出5条以上) 4.哪些物种是比较脆弱的物种?(列举出10类以上)5.简述保护生物学的起源过程?四、具体论述生物多样性价值?(本题10分)五、详细论述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人为主要原因。(本题20分)六、叙述迁地保护实施原则及意义。(本题10分)七、综合论述保护生物学未来的研究和保护工作重点。(本题10分)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保护生物学:是研究从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2.生物多样性:是一定区域内生物及其环境所组成的复合体及其与此相关的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变化的多样化。3.野外灭绝:经过科学调查在某个种原分布区和一切可能的分布区,已经没有存活的个体,但有栽培(或饲养)的种群的物种,认为该物种已经野外灭绝。4.关键种:指一个物种的活动和丰富度决定种群的完整性,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的稳定,该物种被称为关键种。. 5.最小生存种群:对于任何一个生境中的任何一个物种,不论可预见的统计因素、环境因素、遗传随机性和自然灾害如何影响,该种能在1000年之内有99%的几率保存下来的最小种群数量,叫最小生存种群数量。6.物种灭绝的第一冲击效应:是指导致物种灭绝的一种强烈干扰作用(如人为干扰、物理干扰),在这种干扰的基础上,竞争、捕食、被捕食和病菌寄生等生物因素起作用,使物种灭绝。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生物因素不能单独起作用引起物种灭绝。二、填空(本大题共12个空,每空1分,共12分)1.140-170万种;1000-3000万种;2.一个或几个核心、附属;3.不行动 、恢复、重建、替换;4.里约热内卢、1992、巴西、1992;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 Simpson指数是如何表达的?各变量分别代表什么? =Ni(Ni-1) / N(N-1) D=1- D=1-Ni(Ni-1) / N(N-1)当N很大时,=(Ni / N)2=Pi2,其中:Pi=Ni / N式中:N:为总个体中个体总数; Ni:为总体中第i个种个体总数; :为集中性 D:为多样性测度指标2. 关于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系统稳定性有哪些主要假说?每个假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冗余种假说:该假说认为保持生态系统正常功能需要生物多样性具有一定的阈值,当生物多样性水平低于阈值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稳定性降低。当生物多样性的水平高于阈值时部分物种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作用,即出现冗余物种。(2)铆钉假说:该假说认为,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类似于一艘船上的铆钉。所有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功能都发挥积极贡献,而且不能互相替代,并且生物多样性越复杂,就好像船上的铆钉越多,船越坚固,生态系统越稳定、系统的功能越完善。(3)特异反应假说:该假说认为生态系统的功能随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而变化,但变化的程度和方向不可预测,因为物种的作用太复杂。(4)零假说:认为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物种多样性无关。3. 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列举出5条以上)(1)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2)各国共同且又分别负责有保护全球环境的责任的原则;(3)尊重国家主权的原则;(4)不损害其他国家和各国管辖范围以外环境的原则;(5)为保护人类环境进行国际合作的原则;(6)兼顾各国利益和优先发展中国家需要的原则;(7)共享共管全球共有资源的原则;(8)禁止转移污染和其他环境损害的原则;(9)重视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原则;(10)各国对其所造成的国际环境损害承担责任的原则;(11)和平解决国际环境争端的原则。4. 哪些物种是比较脆弱的物种?(列举出10类以上)(1)地理分布区狭窄的物种;(2)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种群的物种;(3)种群规模小的物种;(4)种群密度低的物种即单位面积个体数目少的物种;(5)需要较大生活空间的物种需要的生境、取食范围和分布区都较大的物种;(6)个体较大的物种需要多食物、大空间又容易被猎取;(7)种群个体增长速率低的物种K型战略物种,需要稳定生境、繁殖晚、个体小、体积大;(8)不能有效扩散的物种;(9)迁移性物种季节性迁移的物种依赖于两个或更多生境;(10)遗传变异性很小的种类;(11)需要特殊生态位的物种:如需要湿地、土壤动物等;(12)以稳定的生态环境为栖息地的物种;(13)长期或暂时群集的物种;(14)被人类猎取或收获的种类。5.简述保护生物学的起源过程?(1)上世纪60年代以前,随着工业革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自然影响的加剧,产生了保护生物学的萌芽;(2)上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环境破坏加剧,特别是寂静的春天等一系列著作的诞生,人们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并开始分析一系列现象;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具有许多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和伦理价值,是人类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物质保障;生物在迅速丧失;生物丧失的速度在逐渐加快;前5次生物丧失是由于物理或生物原因造成的,而今天的生物丧失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是由于人口增加;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技术进步;人类的物质文化需求越来越高;和发达国家对资源的过度占有等加剧了生物的丧失;生物丧失不仅是直接猎取造成的,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环境破坏导致生物的生存环境的改变而引起的,而人类要求的生存环境与大多数生物要求的生存环境类似,这种环境灾难将最终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3)1978年第一届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在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召开;(4)1985年保护生物学会成立;(5)1990年开始北美的许多大学设立了保护生物学专业;(6)Conservation Biology和Biological Conservation的创刊;(7)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签署了Conserva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8)1992年我国成立了生物多样性委员会;(9)1994年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四、具体论述生物多样性价值?(本题10分)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利用价值、潜在应用价值、生态价值、伦理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等。1.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利用价值 直接利用价值主要包括消耗行使用价值和生产性使用价值。消耗行使用价值是指用于自用,不出现在市场上的使用价值如食物、薪炭材等。生产使用价值是指从野外获得且拿到市场上销售的产品的价值。产品的价值=第一次销售价 能买到此价的成本,而不是最后的零售价。具有生产使用价值的生物多样性产品有薪炭材、木材、药用动植物、野生食物2.潜在应用价值(1)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对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加速系统的能量、物质的流动、完善系统的功能具有重大作用;(2)生物多样性具有保护水资源的功能;(3)具有保护土壤的功能;(4)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5)具有净化和处理废物如重金属、农药等污染物的功能;(6)物种间相互作用,如人们栽培和养殖的动植物要依赖于野生植物才能延续繁殖、长期存活;(7)娱乐与生态旅游;(8)教育和科学研究;(9)环境监测;(10)提供新药;(11)生物控制剂;(12)新作物。3.生态价值所有生物都是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共同组成食物网。每一种生物都对生态系统、保证物质流、能流和信息流的畅通起至关重要的作用。4.论理学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伦理价值体现在(1)所有的物种都分别代表着面对生存难题,解决生存难题的独特的生物学答案。因此,每一种都是世界上真实存在的,是生物群落的一部分,享有同人一样的生存权利。每一个物种都具有与人类需要无关的内在价值,高智慧的人类不仅没有损害任何物种的权利,而且具有采取行动来保护物种,使其免受人类活动导致灭绝的义务。(2)所有物种都是相互依存的,物种是自然群落的一部分,各种之间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一个物种的灭绝或损失可能对这个群落中的其他个体成员具有深远的影响。可能会导致连锁灭绝。(3)人类必须向其他物种一样生活在同一个生态范畴内。世界上的所有物种的繁荣、发展都受到环境的负载能力所约束。物种要利用环境中的资源而生存。当资源受到损害时,物种的数量将受到影响。5.科学研究价值许多生物已经为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并曾给予人类很大的启迪。而且将继续为科技进步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五、详细论述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人为主要原因。(本题20分)1.人口数量的集聚增加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1)人口的增加需要薪炭材、野生肉类、野生植物、农业用地、居住用地等,因此导致生物多样性的破坏;(2)低效率和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另一个原因;(3)发达国家居民的过度消耗和资源分配的不均衡。2.生境的破坏对生物多样性下降最大的威胁是生境丧失、保护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的手段是保护生物的生境。生境破坏主要表现如:1)随着处于热带地区的国家大力发展畜牧业、农业、大量生产木材和薪炭材,热带雨林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虽然热带雨林面积只占地球表面积的7%,但拥有世界上50%的物种,因此随着热带雨林的破坏,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大量丧失,而且热带雨林仍然继续受到人类的威胁。2)位于中美洲的一些国家为了发展农业、畜牧业和种植业,砍伐了大量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热带干旱林;3)由于污染、排水、造田、修渠道、引水、筑坝、发电等原因,使各国湿润地和水生生境遭到严重破坏;4)由于开发种植业和养殖也使东南亚的红树林遭到严重破坏;5)因为过度放牧和开垦农田等活动造成质量下降、面积减少。6)由于开发农业、过度放牧和管理不善等原因,使草地、灌丛和森林退化,造成世界上大面积的土地(900万km2)沙漠化。3.生境片段化大面积的生境被道路、农田、城镇及其他的人类活动场所分割成小块称为生境片段化。片段化的结果形成了许多陆地“岛屿”。生境岛屿与原生生境有较大区别如:片段化的生境具有面积更大的边缘;片段化后生境中心距生境边缘的距离更接近;片段化后的生境阻止了物种在生境间的流动性。主要表现为物种在片段化的生境中扩散和建立新种群的机会减少,

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



问题: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____。(3分)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__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____。(6分)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___,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6分)


答案:
解析:
(1)



(2)捕食;消费者
(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知识。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逐级递减,所以应该是



(2)甲以乙为食,为捕食关系。戊在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其他生物乙、丙、甲、丁为消费者。
(3)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主要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就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如C、H、O、N、P、S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流动。


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__________。(3分)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____ ;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__________。(6分)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6分)


答案:
解析:

(2)捕食;消费者
(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群落;无机环境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知识。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逐级递减,所以就应该是戊一乙和丙一甲一丁。
(2)甲以乙为食,为捕食关系。戊在生态系统是生产者,其他生物乙、丙、甲、丁为消费者。
(3)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主要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就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如C、H、O、N、P、S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流动。


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为什么不能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作为一把"尺子"与衡量所有的幼儿?请说明理由。 (15 分)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因为《指南》中强调,在实施指南中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 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的原则。

(2)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3) 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

(4) 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1.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3.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4.简述教学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5.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答案:
解析:
  1.【答案要点】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

  (2)有利于经济有效、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3)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

  (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1)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

  (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2.【答案要点】(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

  3.【答案要点】(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4.【答案要点】一般来说,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内容和程序:

  (1)设置教学目标:包括教学目标的分类和表达、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分析;

  (2)组织教学过程:包括确定教学事项、选择教学方法、选用教学媒体和控制教学环境;

  (3)选择教学策略;

  (4)实施教学评价。

  5.【答案要点】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的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_____。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___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_____。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此外还具有_____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生物群落和_____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02的形式进行。


答案:
解析:
(1)



(2)捕食;消费者
(3)信息传递;无机环境
(1)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所以表格中戊种群能量最多,应为第一营养级,乙和丙次之.并且这两者能量相当,所以同为第二营养级,甲为第三营养级,丁能量最少,为第四营养级。由此可画出相应的食物网。
(2)根据食物网可知,甲和乙是捕食关系,丁是消费者。
(3)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0:的形式进行。

更多 “东北林大保护生物学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试题及答案” 相关考题
考题 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研究发现该物种现存种群仍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长期续存的进化潜力,大熊猫在末次冰期消融后还经历了强烈的种群扩张,而现存种群的衰退仅始于几千年前。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如自然选择和()等。大熊猫在末次冰期消融后还经历了强烈的种群扩张的事实,其实质是大熊猫种群的()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变化。正确答案: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突变、基因重组);基因频率

考题 问答题有关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目前有几种主要假说?每个假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正确答案:(1)冗余种假说:该假说认为保持生态系统正常功能需要生物多样性具有一定的阈值,当生物多样性水平低于阈值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稳定性降低。当生物多样性的水平高于阈值时部分物种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作用,即出现冗余物种。(2)铆钉假说:该假说认为,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类似于一艘船上的铆钉。所有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功能都发挥积极贡献,而且不能互相替代,并且生物多样性越复杂,就好像船上的铆钉越多,船越坚固,生态系统越稳定、系统的功能越完善。(3)特异反应假说:该假说认为生态系统的功能随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而变化,但变化的程度和方向不可预测,因为物种的作用太复杂。(4)零假说:认为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物种多样性无关。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填空题动态种群一般有()的种群和若干个()的种群。正确答案:一个或几个核心,附属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填空题生物性公约又称为()公约,是1992年在()签定的,中国在()年加入该公约。正确答案:里约热内卢,巴西,1992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填空题《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又称为()公约,在()国签定的,中国在()年加入该公约。正确答案:华盛顿,美,1980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论述主要的种群调节假说。正确答案:种群调节假说有很多说法,通常分为两类:外源性种群调节理论和内源性自动调节理论。1、外源性种群调节理论(1)非密度制约的气候学派(2)密度制约的生物学派(3)折中学派2、内源性自动调节理论(1)行为调节(2)内分泌调节(3)遗传调节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不包括()A、个体与种群之间B、种群之间C、群落之间D、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正确答案:B

考题 问答题关于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系统稳定性有哪些主要假说?每个假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正确答案:(1)冗余种假说:该假说认为保持生态系统正常功能需要生物多样性具有一定的阈值,当生物多样性水平低于阈值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稳定性降低。当生物多样性的水平高于阈值时部分物种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作用,即出现冗余物种。(2)铆钉假说:该假说认为,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类似于一艘船上的铆钉。所有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功能都发挥积极贡献,而且不能互相替代,并且生物多样性越复杂,就好像船上的铆钉越多,船越坚固,生态系统越稳定、系统的功能越完善。(3)特异反应假说:该假说认为生态系统的功能随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而变化,但变化的程度和方向不可预测,因为物种的作用太复杂。(4)零假说:认为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物种多样性无关。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是()A、有机体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正确答案:C

考题 论述主要的种群调节假说。正确答案:种群调节假说有很多说法,通常分为两类:外源性种群调节理论和内源性自动调节理论。1、外源性种群调节理论(1)非密度制约的气候学派(2)密度制约的生物学派(3)折中学派2、内源性自动调节理论(1)行为调节(2)内分泌调节(3)遗传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