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按距开挖面距离监控量测频率说法不正确的是()。注:B为隧道开

题目

隧道按距开挖面距离监控量测频率说法不正确的是()。注:B为隧道开挖宽度

  • A、(0~1)B·1~2次∕d
  • B、(1~2)B·1次∕d
  • C、(2~5)B·1次∕(2-3)d
  • D、>5B·1次∕周
  • E、(1~2)B·1次∕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双车道公路隧道采用全断面法开挖掘进,对该隧道进行施工监控量测,请回答以下问题。(1)下列属于监控量测的选测项目的有( )。

A:拱脚下沉
B:爆破震动
C:隧底隆起
D:水量

答案:B,C,D
解析:

(1)《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规定监控量测选测项目为:围岩压力、钢架内力、喷混凝土内力、二次衬砌内力、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接触压力、锚杆轴力、围岩内部位移、隧底隆起、爆破震动、孔隙水压力、水量和纵向位移。

第2题:

隧道监控量测位移控制基准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由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要求确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监测点距开挖面为1倍隧道开挖宽度时,允许值为0.6倍极限相对位移
B.监测点距开挖面为2倍隧道开挖宽度时,允许值为0.9倍极限相对位移
C.监测点距开挖面为5倍隧道开挖宽度时,允许值为0.95倍极限相对位移
D.监测点距开挖面较远时,允许值为1倍极限相对位移

答案:B,D
解析:
监控量测位移控制基准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由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或是采用隧道设计的预留变形量作为极限相对位移要求确定。监测点距开挖面为1倍隧道开挖宽度时,允许值为0.65倍极限相对位移;监测点距开挖面为2倍隧道开挖宽度时,允许值为0.9倍极限相对位移;监测点距开挖面较远时,允许值为1倍极限相对位移。

第3题:

隧道监控量测时,测点应安设在距开挖面( )m的范围内。

A.1
B.2
C.3
D.4

答案:B
解析:
2020版教材P232/2019版教材P226
5.测点应距开挖面2m的范围内尽快安设,并应保证爆破后24h内或下一次爆破前测读初次读数。

第4题:

隧道开挖时预留变形量大小宜根据监控量测信息进行调整。( )


答案:对
解析:

第5题:

隧道施工监控测点一般设置在距开挖工作面( )范围内,开挖后24h内,下次爆破前测取初读数。

A:1m
B:2m
C:3m
D:4m

答案:B
解析:
测点一般是开挖后埋设的,为尽早获得围岩开挖初始阶段的变形动态,测点应紧靠工作面快速埋设,尽早测量。一般埋设在距开挖工作面2m范围内,开挖后24h内、下次爆破前测取初读数。

第6题:

隧道施工净空位移监控量测时,当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为0-1倍开挖宽度时,量测频率为( )。

A:1次/d
B:2次/d
C:3次/d
D:4次/d

答案:B
解析:
应按《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检查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施工状况发生变化时(开挖下台阶、仰拱或撤除临时支护等),应增加检测频率。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的位移速度≥5mm/d时,量测频率为2—3次/d;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为(0—1)b时,量测频率为2次/d。

第7题:

某双车道公路隧道采用全断面法开挖掘进,对该隧道进行施工监控量测,请同答以下问题
隧道洞内外观测主要观测内容为( )。

A.掌子面观察
B.支护状态观察
C.施工状态观察
D.洞外观察

答案:A,B,C,D
解析:

第8题:

监控量测必测项目监测断面距离开挖面距离为1~2倍隧道开挖宽度时,监控量测频率宜为( )。

A.2次/d
B.1次/d
C.1次/(2~3d)
D.1次/(7d)

答案:B
解析:
监控量测必测项目监控量测频率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及位移速度分别按下表确定。由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和由位移速度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之中,原则上采用较高的频率值。出现异常情况或不良地质时,应增大监控量测频率。

第9题:

隧道开挖时预留变形量大小宜根据监控量测信息进行调整。(2017真题)( )


答案:对
解析:
隧道开挖轮廓应按设计要求预留变形量,预留变形量大小宜根据监控量测信息进行调整。

第10题:

隧道监控量测,洞内必测项目各测点及时埋设,要求在距离开挖面2米范围内,开挖后( )内完成,在下一循环开挖或爆破前读取初读数。

A.6h
B.12h
C.24h
D.48h

答案:C
解析:
洞内必测项目各测点及时埋设,要求在距离开挖面2米范围内,开挖后24h内完成,在下一循环开挖或爆破前读取初读数。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