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流动性如何衡量?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管理的必要性。

题目

商业银行流动性如何衡量?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管理的必要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的通知中指出,流动性比例为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之比,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体水平,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例不应低于( )。

A、25%

B、75%

C、15%

D、65%


正确答案:A

第2题:

商业银行可以采用流动性比率法评估自身的流动性状况。下列关于流动性比率法的描述最不恰当的是(  )。

A.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不低于25%
B.商业银行根据外部监督要求和内部管理规定,制定各类资产的合理比率指标
C.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应当不低于150%
D.比率法的前提是将资产和负债按流动性进行分类,并对各类资产负债准确计量

答案:C
解析:
C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应当不低于100%。

第3题:

下列是综合分析法认为衡量商业银行资本要综合的因素是()

A、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质量

B、资产的流动性

C、收益及留存盈余

D、存款结构的潜在流动性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在《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中,流动性比率为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之比,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体水平,不得低于()。

A:15%
B:25%
C:35%
D:45%

答案:B
解析:
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第8条的规定,流动性比率为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之比,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体水平,不应低于25%。

第5题:

根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构建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制度框架,应至少每年评估一次,并在必要时进行修订。( )


答案:对
解析:
商业银行应根据其经营战略、业务特点、财务实力、融资能力、总体风险偏好及市场影响力等因素确定流动性风险偏好,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书面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构建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制度框架,应至少每年评估一次,并在必要时进行修订。

第6题:

下列关于流动性比率指标的说法,错误的是(?)。

A.传统观念认为贷款是商业银行的盈利资产中流动性最差的资产
B.易变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衡量了商业银行在多大程度上依赖易变负债获得所需资金
C.大额负债依赖度不仅适合用来衡量中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也适合用来衡量大型的,特别是跨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D.流动性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越高表明商业银行存储的流动性越高

答案:C
解析:
传统观念认为贷款是商业银行盈利资产中流动性最差的资产,所以A项正确;易变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衡量了商业银行在多大程度上依赖易变负债获得所需资金,当市场发生对商业银行不利的变动时,这部分资金来源容易流失,所以B项正确;大额负债依赖度仅适合用来衡量大型特别是跨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所以C项错误;流动性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越高表明商业银行存储的流动性越高,所以D项正确。

第7题: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构建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制度框架,应至少每年评估一次,并在必要时进行修订。


答案:对
解析:
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构建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制度框架,应至少每年评估一次,并在必要时进行修订。

第8题:

流动性比率/指标能够准确衡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水平,因此严格按照流动性比率/指标作出判断就能够得到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的准确结论。(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9题:

根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构建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制度框架,应至少每年评估一次,并在必要时进行修订。( )


答案:对
解析:
商业银行应根据其经营战略、业务特点、财务实力、融资能力、总体风险偏好及市场影响力等因素确定流动性风险偏好,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书面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构建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制度框架,应至少每年评估一次,并在必要时进行修订。

第10题:

商业银行如何进行流动性需求与来源的协调管理?


正确答案: 流动性需求与来源的协调管理包括三个方面:管理原则、管理方法和管理效果衡量。
(1)商业银行在进行流动性管理决策是主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进取性原则。即银行管理者不是依靠收缩资产规模、出售资产,而是通过主动负债的方式来满足流动性需求。
二,保守性原则。即当出现流动性缺口时,银行管理者不采取主动负债的方式,而靠自身资产转换、出售的方式来满足流动性需求。
三,最低成本原则。即流动性缺口的满足应以筹资成本最低为原则。
(2)银行要在各种资产、负债以及创新的资金来源中进行选择,对流动性需求和来源进行协调管理。
一方面,银行要保有一定的资金用于满足流动性需求,这部分资金过大会带来机会成本,影响银行收益,而过低又无法满足流动性需求,不利于银行的安全经营。因此,要尽可能得估计流动性需求,如季节性因素等对流动性需求量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要使流动性来源多样化,如在资产负债表内储存流动性、从外部市场购入流动性。总而言之,即流动性来源与需求要协调匹配,在确保满足流动性需求的条件下,尽可能地降低流动性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达到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的统一。
(3)对流动性需求管理效果进行衡量与评价有助于商业银行管理者进一步改善管理水平,也有利于金融监管者、投资人和储户对银行的安全性、稳健性以及投资价值进行正确的判断。
一般而言,以下信号有利于揭示一家银行的流动性状况。
一,公众的对银行的信心。
二,银行股票价格是否稳定。
三,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以及其他发债是否存在风险溢价。
四,出售银行资产有无损失。
五,能否满足客户的合理贷款要求。
六,是否频繁地从中央银行借款。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