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统计数字失真的原因。

题目

试析统计数字失真的原因。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从表层上看,一是工作粗枝大叶,二是责任心不强,三是为了某种私利故意弄虚作假。
从深层次看,一是价值指标统计中存在着价格背离价值的影响,二是价值统计中的基本标准含糊不清。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析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


参考答案:

(1)原因:1)19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的扩张与西进运动,使美国的领土面积迅速增加,扩大了工业发展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美国南北的经济沿着不同道路发展,北部资本主义经济和南部奴隶制经济,两种经济制度之间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表现在①自由雇佣劳动力②工业原料③商品销售市场④关税问题⑤西部领土⑥联邦统治权问题)。南北两种经济制度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焦点围绕西部领土展开。为西部新建州是否蓄奴而战,争夺联邦统治权。(1820年3月,国会通过“密苏里妥协案”:确定密苏里为蓄奴州,缅因州为自由州。划定北纬36度30分以南为奴隶制区域,以北为自由制区域。1854年,奴隶主代表迫使议会通过《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1854—1856年,堪萨斯内战1857年,“德雷德·斯科特判决”,今后奴隶被带到任何地方都是主人的财产。即:奴隶制度在全国一切地方都是合法的。)19世纪30年代,北部废奴运动形成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50年代,暴力革命派兴起。(1859年10月16日约翰·布朗起义,有力地激励了反对奴隶制的力量,促成了美国内战的爆发。1852年,斯托夫人,“写了一部书,酿成一场大战的小妇人”,《黑奴吁天录》)
3)奴隶制的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奴隶制经济效益极低,大多数种植园主负债累累。到50年代,奴隶主的寡头统治在南部已处于孤立境地。农民逐步脱离了与奴隶主的联盟,转而支持反对奴隶制的斗争。以反对奴隶制为目标的共和党的崛起,民主党自身却开始分裂。到50—60年代,奴隶主的政治优势在整个美国社会中丧失。
4)1860年,拥护资本主义制度,反对奴隶制度的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总统,成为美国内战爆发的导火索。
(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延续,被称为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北部进行的是反奴隶制的正义战争,因此得到工人、农民、黑人和工业资产阶级的支持。南部奴隶主进行的则是巩固和扩大奴隶制的非正义战争,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第2题:

试析书院产生的原因及两宋书院的特点。


参考答案:

从事授徒讲学活动的书院在唐末萌芽,原因主要有三:首先,由于官学衰落,士人失学。唐末战争不断,严重危害了学校教育事业,造成官学日趋衰落,士人大量失学。于是一些好学之士便在山林名胜僻静安全之处,建屋藏书,读书求学,进而聚徒讲学。其次,我国有源远流长的私人讲学传统。汉朝以后,私这一直与封建官学并行发展,遍设于全国城乡各地,成为培养人才的另一条重要渠道。当社会发生动乱,官学无法维持时,私学往往能以顽强的生命力生存下来,甚至还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第三,受佛教禅林的影响。
宋朝的书院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已经确立,不仅书院的数量大为发展,遍及全国许多地方,而且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书院教育体系,如设立山长、学田,从事学术研究以及祭祀、藏书、刻书等活动。第二,书院促进了南宋理学的发展和学术文化的繁荣,如朱熹、陆九渊等均把书院作为讲论和传播自己学说思想的重要基地,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而书院又成为不同学术流派之间展开讨论争鸣,相互交流的重要场所。第三,书院官学化的倾向已经出现。所谓书院官学化,就是书院受制于政府,被纳入官学体系。如“以学舍入官”,或州郡长官直接利用地方官府财力兴建书院等。


第3题:

试析统计数字失真的原因。


参考答案:从表层上看,一是工作粗枝大叶,二是责任心不强,三是为了某种私利故意弄虚作假。
从深层次看,一是价值指标统计中存在着价格背离价值的影响,二是价值统计中的基本标准含糊不清。

第4题:

试析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认识这些原因的意义何在?


正确答案:(1)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财富迅速增加。
(2)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行的时空距离。
(3)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劳动者的带薪假期得以增加。
(4)战后各国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
(5)战后世界各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加上信息技术进步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己乡土和本国以外其它地区和国家的事物增加了了解,并因此而产生兴趣。
意义:把握旅游业发展的规律,加速旅游业发展。(可展开)

第5题:

试析罗马由共和制向元首制转变的原因和过程。


答案:
解析:
共和制的传统和维护共和制传统的势力在罗马还相当强大,所以屋大维在战胜安敦尼后并未采用“君主”或“独裁”的名义,而是采用“元首”的称号进行统治。这种统治形式称作“元首政治”。

第6题:

试析隋统一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1)隋统一的原因:
1)民族矛盾的消除,民族融和的加强。西晋时,汉族大臣中盛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论调。主张把少数民族迁出中原。十六国时期,民族矛盾尖锐,如后赵的赵冉闵就曾下令在都城内大杀胡人,“一日之内,斩首数万。”直到孝文帝汉化,胡汉民族矛盾始逐渐消弭,直到隋,无论北方或南方,民族都在迅速融和,像匈奴、鲜卑、氐、羌这些少数民族的称号已不常见,逐渐融合到汉族中间。这是国家消除分裂割据,重新走向统一的重要因素。连最高统治者隋文帝的家庭都是胡汉混血的。杨坚的妻子独孤氏就是鲜卑人。
随着南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关禁的要求日益迫切,淮汉边境经常进行着边境贸易,南北人民要求加强经济联系和交流,结束政治上的对峙局面。
2)门阀大族逐渐衰弱,寒族地主力量发展壮大。前者是造成四百年分裂割据的重要原因,后者则促进中央集权。经过东汉的党锢之祸,名士豪族不再热衷政治,转向清谈。只求保其一姓家族之荣耀,而不顾国家利益之得失。甚至皇帝的更换,也不能影响到这些大族的利益。他们操纵着地方的实权,靠九品中正制操控着国家的选举,形成很大的地方分权势力。而寒族地主由于力量较小,需要统一的国家保护其利益,同时他们也衷心盼望国家的统一。
3)南方北方的力量对比:北方经济、政治、军事力量逐渐超过南方,从而造成北统南的局势。从经济上说,隋朝由于实行了严格的户籍制度和赋税征收制度,所以国家的经济实力很强大。而南朝的经济把持在世家大族之手,政府较穷。政治上,陈也比较腐败。所以最后由隋完成了统一大业。
(2)统一的意义:
1)秦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时期,此后统一成为历史的主流,分裂割据只是暂时的。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统一时期。这次大统一,是由隋朝开创的。这次大统一是建立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经济都有了相当发展这一坚实的基础上的。所以这次的大统一比以前更加巩固。
2)隋的统一,不仅是版图的统一,而且是国内各族人民和汉族人民及其文化的统一,这与西晋的统一三国,有所不同。
3)隋的统一,不仅是两、三世纪以来种族融合和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而且统一更促进了种族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所以自隋统一后,国内各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之间的隔阂,更获得进一步的消除。长期以来发展迟缓的封建社会,迅速走上了繁荣和富庶。
4)隋的统一也抵制了突厥贵族的南侵,保卫了内地人民的和平生产,这也是分裂的政权无法做到的。隋的统一也为后来唐王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唐代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基本上是沿袭隋代再加以发展而成的.这就是史学界常提的“汉承秦制,唐承隋制。”


第7题:

试析北宋灭亡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社会矛盾的进一步发展
(1)统治阶级的政权危机和皇权的衰弱。
(2)王安石变法失败,朝政多次反复,造成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党争,耗费国力。
(3)大臣把持朝政,以清党人的名义,排除异己。
(4)以新法为名,大肆搜刮百姓,兴方田丈地之机,收受贿赂,增收地方上的田赋。北宋末年土地兼并已经很严重,贫富差距太大。
二、后期的人民起义
宣和元年宋江和宣和二年方腊的起义,极大地消耗了北宋的军力财力,北宋军制落后,将无战心军无战力,平时训练不重视实用性。
三、金人南下
北宋因未能统一全国,尤其是缺少适合养马的河套草原.致使北宋一直未能组建大规模的骑兵,在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中非常吃亏。自唐朝以后冶铁大部分采用煤炭冶炼,很难大规模冶炼出高水准的兵器铠甲,又失去了可以抗衡骑兵的重步兵。


第8题:

试析公共管理伦理弱化和失范的表现及原因。


参考答案:表现:⑴组织的责任缺失和官僚主义;⑵权力腐败;⑶过分注重效率的功利主义倾向。原因:⑴公共管理伦理自身特点的影响;⑵公共管理理论导向的失误;⑶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第9题:

试析奏文种确立后,上书以残留状态继续运用的原因。
奏文种确立之后,作为它前身的上书并没有就此退出政务实践,而是以残留状态有时被运用。
上书被沿用的原因是:
(1)“奏”有使用级别的限制,低层官吏越职言事,士子、平民有所陈诉,只好仍然用上书。
(2)“奏”请求皇帝裁断、接受的意念较为急切强烈,改用“上书”较为缓和。当大臣只提出建议供皇帝考虑时,就可以用“上书”。

第10题:

试析传统语文教学的得与失。


正确答案: 经验
(1)教学从汉语汉文的实际出发,并且充分运用汉语汉文的特点来提高教学的效率。传统语文教学,充分运用这些特点,表现在下述己个方面:
①从古代到消末民初的识字教材己乎无例外是整齐押韵的;
②采用科学的、综合的语文基础训练——属对;
③特别重视语序和辅助词。
(2)教学要从语文的工具性这个特点着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语文这个工具要掌握得好,运用得好,首先必须手中握有丰富的材料。故古人认为多读书是根本;
②凡工具,必须操作熟练,运用自如,才能发挥效力,故要多写多作。
(3)传统语文教学的另一条极易被人们忽视的经验是重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自己能不断的增长读书作文的能力。
缺点与问题
(1)语文教学全部以书面训练(读、写)为内容,完全忽视口头语言的训练。
(2)长期坚持‘文言’,能够提高一定语言能力,但无法全面有效的提高现代所需要的语文能力。
(3)前人不善于总结经验,没有形成一套语文教学的理论。
(4)用名家名作的文章选本进行语文教学,可以选择佳作作为示范,举一反三,但弊端很多:
①脱离实际应用;
②以语言教育的角度看,没有系统,反映不出语言训练的计划和步骤。实际效率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