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在制作节目时如何利用好主持人的主持职能?

题目

编导在制作节目时如何利用好主持人的主持职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编导如何引导主持人备稿?


正确答案: (1)划分层次
(2)概括主题
(3)联系背景
(4)明确目的
(5)找出重点
(6)确定基调

第2题:

如何理解主持人的传播语境?编导明确主持人语境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 主持人语境的意义用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拆除媒介和观众之间的界限和戒备,视新闻传播和接收能有角色认同和情感互动的愉悦。在当今时代,要实现有效传播,必须调整主持人传播的话语关系,而节目中主持人语境的运用,能更好的让观众平等交流,引起观众共鸣,也有利于编导更好的对节目进行编排,使节目更加生动形象,吸引观众的耳朵和眼睛,实现有效传播,必须率先确立主持人的话语策略。
主持人的职业角色是“集社会性与人际性于一身的、具有亲和力的传播者”,主持人是媒体与受众的中介人物,既要体现媒体的意志,又要反映百姓的意愿,打通“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通道,所以提倡“略高一筹,换个说法”的策略。
而此策略的具体表现为“四结合”的特点:“传媒机构的视野”、“专家的深度”、“主持人独特的角度”和“百姓乐于接受的方式”。
首先,在语言内容方面,主持人应借助“传媒机构的视野”和“专家的深度”,为受众提供有深度的大量信息和文化含量,从而保证广播电视传媒社会属性的根本要求,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文化品格。
其次,在话语态度和关系方面,主持人要以比一般受众仅仅“略高一筹”“领先半步”的平等关系及平和心态,面对受众进行传播,可谓“灵魂站在高处,姿态放的平和”。
第三,在话语方式方面,同样的内容和意图要“换个说法”,以“百姓乐于接受”的话语方式加以表述。主持人在节目中不能说省事的话,更不能说不负责任的话,要说出与时代主旋律一致的话,风格是日常的、受众喜闻乐见的,又是个性化的,所要达到的传播目的却是一样的。

第3题:

主持人在采访中倾听被采访对象的话语,编导要提醒主持人什么?主持人提问过程中编导要提醒主持人什么?


正确答案: 倾听时需要提醒:
1.做好提问前的准备、提问时应尽量简洁、具体化。
2.提问要把握主线,适时引导。
3.主持人应经常给对方自己在“倾听”的信号,适时插话。思维要走在嘉宾和参与者前面,一边倾听一边思考。
4.还要注重非语言的交流,还要学会眼睛的配合和头脑的思考。
提问时需要提醒:
1.注意观察被提问者的情绪,被提问者是否愿意回答该问题,还应该注意与被提问者建立良好的交流关系。
2.注意观众的反应和情绪,提的问题是否慧引起各类观众的兴趣。

第4题:

编导在策划编排各类新闻节目时对主持人的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综合素质
政治思想方面包括:思想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工作激情;
文化素质方面包括:人文学科、自然学科合理的知识结构,政治、经济、军事等多学科的知识积累及各类常识,了解中国国情、对社会现实有正确的认知,具有国际视野;
业务素质方面,主要是新闻综合素质,包括新闻敏感、真实、客观、公正的新闻价值判断、深刻的分析与思辨,对新闻的理解和驾驭,以及落实到新闻传播活动的语言文字素养、准确精炼的口才、良好的有声语言表达基础;
身心素质方面,包括冷静沉着、反应机敏、情感控制、身体素质都要适应新闻报道工作“冲得上,打的赢”的要求。
2、业务能力
①信息能力。
包括识别、收集信息,梳理、加工信息,运用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在解读的过程中,具有创造性文附加值的因素;
②策划能力。
与主持人直接相关的策划主要是常规节目及特别节目的策划,包括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的策划,如确立节目选题,构思节目内容的构成。并创造性的运用节目元素、设计表现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③播报能力。
包括有新闻稿的口语传播,即播音能力,以及无稿状态下对事件信息作出准确清楚的叙述报道的力;
④现场报道能力。
在新闻现场做现场观察、扑捉信息、发现细节、实地采访、口头报道和分析评议的能力;
⑤访问能力。
包括演播室与前方记者连线、围绕新闻事件对嘉宾的采访提问,对特定对象特定场合的专访能力以及针对复杂问题的调查采访能力;
⑥议论能力。
包括在消息串联、现场报道、新闻访谈中对新闻信息、新闻事件三言两语的点评能力以及在专门的评论栏目中,把握全局的相对完整集中的评论能力;
⑦直播能力。
在直播,尤其是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或因意外,突然增加节目时间的情况下沉着冷静的控制局面,熟练把控节目流程,确保顺利播出的能力。

第5题:

在编制节目过程中,利用好主持人节目的传播特色的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一个优秀节目的产生与播出,需要节目主持人与编导等工作人员之间的通力配合来实现,具体包括对于选题的确定,嘉宾的选择,内容的购成,节目环节与流程,节目元素的运用,技术手段的发挥等,在现今的电视节目而言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不是那么的繁杂,主持人掌握及操作都比较的方便和灵活,这就产生了比较多的全能型的主持人,大多数比较成熟的广播电视主持人,都涵盖了3个以上的节目制作和播出的全过程。在电视节目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同时。专业化的主持人和编导等工作人员的存在。他们之间的通力配合,才会避免或突破节目的瓶颈而保有持续发展的势头,进入螺旋上升的新高度。

第6题:

什么是情景再现,编导如何引导主持人做好情景再现?


正确答案: “情景再现”的准备指是播音主持人以稿件内容为依据,处理稿件、展开联想和情绪酝酿的相关活动,主要分为以下三步来完成:
第一步,播音主持人以稿件内容为依据,来进行合理的层次划分,明确来龙去脉,从而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全面了解稿件内容,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易于把握和理解的脉络;
第二步,以稿件内容为依据,来进行情景的构思。展开充分的联想,使同稿件内容相联系的图像出现于脑海中,并结合表达的主要思想和上下文内容,来进行合理场景的选择,从而类似于拍电影,来将相关画面组合成为一个动态、连续的整体;
第三步,以所设置的情境为依据,来对所要表达情感进行体会,将自己置身于整个情景当中,想象自己就是故事的当事人,体会稿件所述一切均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发自身感情,获取更多的现场感。

第7题:

编导如何引导主持人在评论节目中形成独立成篇的小言论?


正确答案: 主持人的小言论,是以个人身份针对典型的新闻事件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直接面向受众阐明观点态度的语体或节目样式。所谓“独立成篇”,是相对于渗透在串联词中“三言两语”的点评而言,小言论少则三五百字,多则上千字。它辟有专门的栏目,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它或者是独立存在的言论节目,或者是杂志型栏目中的一个言论性子栏目,如《东方时空》中的《面对面》,在杂志型栏日中,它或许结合本次节目中的具体内容缘事而发,或许就当时的热点另辟蹊径阐发议论。
主持人的言论中凝聚着集体的智慧,编导需要审稿,集体讨论,并提供相关资料。实践已经证明,主持人在撰写小言论的过程中,政治思想素质迅速提高、业务能力精进,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辨能力增强,主持人角色把握到位,主持人语言特点运用纯熟,从面使主持人言论的特殊魅力愈发鲜明。

第8题:

编导如何与主持人沟通确定其在传播中的“中介位置”?


正确答案: (1)主持人的主导作用不等于“主角”
(2)尤其是有嘉宾、受众参与的节目
(3)主持人最高明的主导作用应当是“暗线”的主导
(4)一方面巧妙而非生硬的驾驭节目的内容,推进节目进程;一方面又让嘉宾和受众在和谐的气氛中积极地发挥作用
(5)不把嘉宾、受众只作为一种陪衬,或充当现场“看客”走走形式,要做好他们之间的连接
(6)主持人在节目中要深入参与,整体把握好整个节目流程,发挥其主导作用
(7)在与嘉宾之间要认真准备,找到“结合点”,主动协调好与嘉宾的关系,消除陌生感和紧张感

第9题:

编导在审查评论类节目主持人时,对其言论的特点和基础要求是什么?


正确答案: 特点:
①口语色彩较浓,句式短,口语词汇较多;
②常有活用或非常规的修辞手段;
③采用“拟交流”句式和语态,传播者的主动给予感和交流感增强,语调自然。
要求:
①文稿的口语化处理。是方便理解的、具体生动的、经过加工的精粹口语,而非粗陋的初始口语、市井口语;
②内容加工。需要对新闻事实较为复杂,背景相对生疏的信息做语序的调整,调整思路,找到易于受众理解的叙事角度;
③交流感和讲述感的加工。从故事性的个案切入、适当的细节描述、口语句式、第二人称、富于交流感的设问,无疑而问或自问自答等;
④强记信息要点和叙事的逻辑顺序,注意叙事层次的流畅报团和推进,不要为偶尔的磕巴所困扰。

第10题:

编导如何引导主持人做新闻直播节目?


正确答案: (1)提高新闻时效,使受众产生与事件进展的同步感。新闻价值说认为,新闻事件发生与新闻传播出去之间的时间距离越短,新闻价值就越大,时效性也越强。其时间差距极短,新闻价值更大。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正是提高新闻时效的最佳手段。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由于报道过程与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是同步的,因而使报道与接收具有同时性,这就为观众提供了最快最新的信息,缩短了观众与事件发生的时间距离,使观众产出了与事件进展的同步感。例如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开幕、伊拉克战争爆发等重大新闻,最早都是由电视台现场报道或现场直播来完成的,使亿万观众与该事件进程同步知晓了有关新闻信息。
(2)展现事件全貌,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现场感。电视台记者作为新闻事件的目击者甚至参与者,向观众讲述事件的经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甚至种种细枝末节,使新闻事件的发展变化在观众的眼前展开,加之图像再现的现场情景,使观众感同身受,产生了强烈的现场感。这方面与报纸的现场报道不同:尽管报纸文字也可绘声绘色、有情有景,但它终究是间接的,需要通过读者的联想思维产生感应,其效果受读者的文化水平、思维能力、接受能力的限制;但是电视则不然,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改变了文字传播的间接性,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将现场信息传输给观众,随之带来了强烈的现场感。现场报道以视听两个渠道的现场感作用于观众,比之一般录像报道更具有身临其境的强烈感染效应。
(3)面对面直接传播,必须要让观众产生亲信感。传播学理论认为,人们在接受信息传播时,其信任程度与传播层次成反比。信息转述层次越多,其信息损失或变形越严重,可信性就越差;传递层次越少,可靠性强,可信性也越强。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同一般录像报道相比,正是具备了转述层次少的优点,因此,新闻的可信度就大大提高了。现场报道由于是完全的直接传播,减去了中间的转述层次,信息损失与变形很少、甚至没有,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可信性大为增强。信息传播的可信性与信息源的权威性成正比,信息源越有权威,观众的信任度越高。新闻事件的权威信息源就是新闻事件的当事人或目击者。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现场,记者本身就是权威信息源之一。无论是记者面对事件的直接口播,还是记者将话筒对准新闻事件当事人请其讲述,都是来自权威信息源的新闻事实,都会提高观众对新闻传播的亲切感和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