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如何引导主持人工作中体态语言的运用?原则是什么?

题目

编导如何引导主持人工作中体态语言的运用?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体态语,即利用身体的姿态——表情、动作、体姿——作为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辅助工具的非语言符号。播音员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的体态语大部分基于个人平时的行为习惯,但是还需要遵循电视画面景别的美学规律,根据职业角色的定位以及栏目的特点、观众的审美来调节和控制,总的来说,播音员主持人的体态语应当端庄、大方、礼貌、优雅、有活力、有个性。播音员主持人体态语的运用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整体和谐。即与有声语言和谐,与内心情感和谐,与节目类型、风格、场景和谐。
第二,自然得体。及表情动作的逻辑和意向要合理自然、适度得体、恰当切境。
第三,个性魅力。播音员主持人的体态语在“整体和谐”“自然得体”的前提下,有个性特点的体态语,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成为个性形象的某种特征。
第四,注重效果。即需要通过电视画面来检验屏幕效果,对一些平时看起来“小小不言”的“毛病”需要及时纠正和控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编导在制作节目时如何利用好主持人的主持职能?


正确答案:一个优秀节目的产生与播出,需要节目主持人与编导等工作人员之间的通力配合来实现,具体包括对于选题的确定,嘉宾的选择,内容的购成,节目环节与流程,节目元素的运用,技术手段的发挥等,在现今的电视节目而言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不是那么的繁杂,主持人掌握及操作都比较的方便和灵活,这就产生了比较多的全能型的主持人,大多数比较成熟的广播电视主持人,都涵盖了3个以上的节目制作和播出的全过程。在电视节目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同时。专业化的主持人和编导等工作人员的存在。他们之间的通力配合,才会避免或突破节目的瓶颈而保有持续发展的势头,进入螺旋上升的新高度。

第2题:

编导如何引导主持人在评论节目中形成独立成篇的小言论?


正确答案: 主持人的小言论,是以个人身份针对典型的新闻事件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直接面向受众阐明观点态度的语体或节目样式。所谓“独立成篇”,是相对于渗透在串联词中“三言两语”的点评而言,小言论少则三五百字,多则上千字。它辟有专门的栏目,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它或者是独立存在的言论节目,或者是杂志型栏目中的一个言论性子栏目,如《东方时空》中的《面对面》,在杂志型栏日中,它或许结合本次节目中的具体内容缘事而发,或许就当时的热点另辟蹊径阐发议论。
主持人的言论中凝聚着集体的智慧,编导需要审稿,集体讨论,并提供相关资料。实践已经证明,主持人在撰写小言论的过程中,政治思想素质迅速提高、业务能力精进,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辨能力增强,主持人角色把握到位,主持人语言特点运用纯熟,从面使主持人言论的特殊魅力愈发鲜明。

第3题:

请以编导的视角思考主持人语言不在状态的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所谓语言状态,即指人们语言活动时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影响语言状态的主要因素有很多,比如语言活动的场合是熟悉还是陌生,语言交流是较为随意还是十分正式,语言交流的双方是平等的还是有强势、弱势之分。
播音员主持人正确良好的语言传播状态,主要有两方面的指示:
一是积极松弛;
二是真诚专注。
由这两点表明,主持人语言不在状态,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对这份特殊的工作缺少热情认真的态度,没有在镜头和话筒前时刻保持清醒和兴奋的状态,另一方面是对传播内容理解不够透彻,无法感同身受,这样就无法与现场的气氛相接融洽。亦可能是播音员主持人对受众和工作的态度不够尊重,在节目中不能专注投入,作“热情状”、“投入状”。
播音员主持人的良好状态来自于对本职工作的热爱、珍惜,来自于为受众服务的自觉意识和善于学习的能力,来自于职业素质的优秀,来自于每次节目的认真充分的准备,当然还来自于实践的锤炼和经验的累积。

第4题:

编导如何理解播音员、主持人语言传播的明晰性,如何体现?


正确答案: 理解: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应当具有主次感、层次感和整体感,无论短短一两句话,还是语段或完整语篇的表达,一方面语脉清晰,整体的结构、脉络和布局协调有序,体现出语言序列中多层逻辑关系的整一性;另一方面,语义的主旨鲜明突出,能够准确地传达话语的深层信息。
体现:停连技巧的运用、重音技巧的运用、语气节奏的运用。

第5题:

为什么要在编导视域下看主持人工作所需要的语言功力?


正确答案: 在主持人语言功力范畴中,写作能力、有声语言表达能力、即兴口语能力,支撑起融主持人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个人魅力于语言的一只大鼎。他们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
首先,有声语言的表达能力在主持人语言功力中居于首要的和显性的位置
其次,写作能力居于根本和理性的位置。写作,是指从观察社会和体验生活,积累素材,一直到动手写作和修改成文的过程。从广义上讲,写作能锻炼人的观察力、感受力,以及思维能力和遣词造句的文字表示能力。这些都与编导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6题:

如何理解主持人的传播语境?编导明确主持人语境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 主持人语境的意义用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拆除媒介和观众之间的界限和戒备,视新闻传播和接收能有角色认同和情感互动的愉悦。在当今时代,要实现有效传播,必须调整主持人传播的话语关系,而节目中主持人语境的运用,能更好的让观众平等交流,引起观众共鸣,也有利于编导更好的对节目进行编排,使节目更加生动形象,吸引观众的耳朵和眼睛,实现有效传播,必须率先确立主持人的话语策略。
主持人的职业角色是“集社会性与人际性于一身的、具有亲和力的传播者”,主持人是媒体与受众的中介人物,既要体现媒体的意志,又要反映百姓的意愿,打通“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通道,所以提倡“略高一筹,换个说法”的策略。
而此策略的具体表现为“四结合”的特点:“传媒机构的视野”、“专家的深度”、“主持人独特的角度”和“百姓乐于接受的方式”。
首先,在语言内容方面,主持人应借助“传媒机构的视野”和“专家的深度”,为受众提供有深度的大量信息和文化含量,从而保证广播电视传媒社会属性的根本要求,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文化品格。
其次,在话语态度和关系方面,主持人要以比一般受众仅仅“略高一筹”“领先半步”的平等关系及平和心态,面对受众进行传播,可谓“灵魂站在高处,姿态放的平和”。
第三,在话语方式方面,同样的内容和意图要“换个说法”,以“百姓乐于接受”的话语方式加以表述。主持人在节目中不能说省事的话,更不能说不负责任的话,要说出与时代主旋律一致的话,风格是日常的、受众喜闻乐见的,又是个性化的,所要达到的传播目的却是一样的。

第7题:

编导如何理解播音员、主持人语言传播的艺术性,如何体现?


正确答案: 理解:播音员主持人语言传播声韵传情的艺术性不同于舞台和屏幕上的艺术语言,广播电视是走近家庭的近身传播,她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饰夸张、刻意,崇尚自然、和谐,尤其当代受众的接受心理更偏爱近似“人际交流”的语言样态,所以,分寸感又是播音主持语言传播艺术性的题中应有之义。
体现:语气和节奏这两种技巧。

第8题:

编导如何引导主持人备稿?


正确答案: (1)划分层次
(2)概括主题
(3)联系背景
(4)明确目的
(5)找出重点
(6)确定基调

第9题:

编导如何引导主持人做新闻直播节目?


正确答案: (1)提高新闻时效,使受众产生与事件进展的同步感。新闻价值说认为,新闻事件发生与新闻传播出去之间的时间距离越短,新闻价值就越大,时效性也越强。其时间差距极短,新闻价值更大。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正是提高新闻时效的最佳手段。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由于报道过程与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是同步的,因而使报道与接收具有同时性,这就为观众提供了最快最新的信息,缩短了观众与事件发生的时间距离,使观众产出了与事件进展的同步感。例如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开幕、伊拉克战争爆发等重大新闻,最早都是由电视台现场报道或现场直播来完成的,使亿万观众与该事件进程同步知晓了有关新闻信息。
(2)展现事件全貌,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现场感。电视台记者作为新闻事件的目击者甚至参与者,向观众讲述事件的经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甚至种种细枝末节,使新闻事件的发展变化在观众的眼前展开,加之图像再现的现场情景,使观众感同身受,产生了强烈的现场感。这方面与报纸的现场报道不同:尽管报纸文字也可绘声绘色、有情有景,但它终究是间接的,需要通过读者的联想思维产生感应,其效果受读者的文化水平、思维能力、接受能力的限制;但是电视则不然,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改变了文字传播的间接性,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将现场信息传输给观众,随之带来了强烈的现场感。现场报道以视听两个渠道的现场感作用于观众,比之一般录像报道更具有身临其境的强烈感染效应。
(3)面对面直接传播,必须要让观众产生亲信感。传播学理论认为,人们在接受信息传播时,其信任程度与传播层次成反比。信息转述层次越多,其信息损失或变形越严重,可信性就越差;传递层次越少,可靠性强,可信性也越强。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同一般录像报道相比,正是具备了转述层次少的优点,因此,新闻的可信度就大大提高了。现场报道由于是完全的直接传播,减去了中间的转述层次,信息损失与变形很少、甚至没有,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可信性大为增强。信息传播的可信性与信息源的权威性成正比,信息源越有权威,观众的信任度越高。新闻事件的权威信息源就是新闻事件的当事人或目击者。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现场,记者本身就是权威信息源之一。无论是记者面对事件的直接口播,还是记者将话筒对准新闻事件当事人请其讲述,都是来自权威信息源的新闻事实,都会提高观众对新闻传播的亲切感和信任感。

第10题:

编导理解的主持人采访的类型与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类型:专访与访问
专访:
1、事实性专访。就新闻事件向当事人、知情者、报道记者、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所做的专访,目的在详尽了解事实本身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认识事情的本质意义。
2、意见性专访:就社会关注的某类现象、问题或最热门的时事、新出台的政策,邀请具有代表性、权威性的人士做大跨度的、深入的采访。
3、人物专访: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的专访,包括党政要人、卓有成效的各行业知名人士,包括炙手可热的体育、演艺界明星,还有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劳动模范,以及国际政要等等。
特点:
1、双向语言的感染力
2、受众强烈的参与感
3、主持人专访过程几乎等同于节目本身
4、主持人访问的“百姓视点”
5、主持人访问的个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