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皈依的学处,阿底峡尊者和《瑜伽师地论》中是怎么规定的?

题目
问答题
对于皈依的学处,阿底峡尊者和《瑜伽师地论》中是怎么规定的?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阿底峡尊者规定了五条皈依戒:第一、纵遇生命危险或者为了大的奖励也不舍弃三宝;第二、遇到重大的事情时,不寻求其他方法,唯一认为三宝能救护;第三、恒时忆念供养三宝;第四、尽心尽力地令自他趋入佛门;第五、无论去往何方,都要顶礼佛陀,自己随身携带佛像,在住的地方早晚向佛像恭敬顶礼。
《瑜伽师地论》中讲了八条皈依戒:第一、皈依三宝后要恒时依止上师;第二、要听闻正法;第三、如理作意;第四、如理修法;第五、守护根门,我们的五根经常散于外境,如果未以正念护持,很容易造下种种恶业;第六、悲愍有情;第七、恒常尽心尽力地供养三宝;第八、守持戒律。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如果有人说:“学佛需要经常供养,这个我做不到,所以不愿意皈依。”你应该怎么劝诫他?


正确答案: 其实佛教并没有强迫你必须布施,佛陀也说了,布施的时候不能有吝啬心,如果稍有一点吝啬,那不布施也可以,没有一点强迫性。
真正来说,上师诸佛已断除贪心,不会贪求供养,只是为了令众生积累资粮,而悲悯接受这些世间的有漏财产。

第2题:

受菩萨戒是否必须先要受一种别解脱戒?如果不需要的话,这是否与阿底峡尊者“恒具余七种,别解脱戒者,乃有菩萨戒”的说法相违?


正确答案: 不需要,这与阿底峡尊者的说法不相违。阿底峡尊者之所以那样说,实际上是为了遮破当今许多人士连一分别解脱戒也不能守护却自诩具足菩萨戒以及认为菩萨戒意义微小而戒条繁多的这些分别妄念,才说必须是具别解脱戒的身份。

第3题:

微观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 )。

A.凯恩斯的《国富论》和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B.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C.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卡恩的《经济学原理》
D.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凯恩斯的《经济学原理》

答案:B
解析:
微观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其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微观经济学阶段,或者说是微观经济学的萌芽阶段;第二阶段,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是新古典经济学阶段,也是微观经济学的奠定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观经济学的完成阶段;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是微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扩充和演变阶段。

第4题:

药师经中,‘救脱菩萨称阿难尊者为大德,而阿难尊者称救脱菩萨为善男子。’请问,此二称是何分别?据弟子之愚见,佛门中菩萨是居罗汉上首,为何阿罗汉称菩萨为善男子?


正确答案:大德二字,乃上下通称,善男子号,为上对下之赞辞。比丘皆为出家之众,菩萨却有缁素之别。救脱菩萨,是否所现为在家相,未加考据,不敢遽言,倘是在家相,阿难尊者呼以善男子,以缁呼素,并无不可。

第5题:

从阿姜曼尊者的经历中,我们应该学习什么呢?


正确答案: 当阿姜曼尊者证初果、二果之后,也随顺因缘指导别人,但是当他看到自己内心的不安,内心的那股我是、我能都还存在,还没有真正大安心,于是他又放下。当他从三果要证四果期间,他真的用生命在修行,修到后来是很苦的。他很如实来面对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一定非达究竟目的决不终止。历史上有不少真正体悟,体证到无我境界的修行者,他们都提供一面很好的明镜,让我们照见或借鉴,都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修行人应该好好学习的。

第6题:

按照无垢光尊者的观点,教法和证法是怎么理解的?


正确答案: 教法分为因法与果法,因法是指十二部经典,果法是指密宗的一切续部,包括事部、行部、瑜伽部等。证法是指凡夫相续中的信心、恭敬心、大悲心、空性正见,乃至凡夫以上五道十地的所有境界。

第7题:

依据佛经所讲的皈依三宝品的皈依僧是皈依第一义僧,为何如××法师等说是皈依他们,并自称为僧团代表,他们是第三义僧是未证果的修行僧,怎么能让众生皈依呢?他今生是××法师,难道来世还是叫做××法师?根本就无能让众生依靠,这是否违背皈依三宝品的教理?


正确答案:僧团是说‘事’,乃仪规制度问题;第一义僧是说‘理’,为心性修持问题;二者不可偏废。无‘事’则不合仪规,无‘理’则徒有其表,应入门依仪规,修持依心性。所谓皈依,乃是皈依十方三宝,并非为一人之私徒。某一人虽有轮回,三宝自有常住性。再则如对某一人心不欢喜,另寻一能代表僧团者,往受皈依,未始不可,切不可因噎而废食也。

第8题:

世间皈依、小乘皈依、大乘皈依在时间和发心上有什么差别?如果别人问你是哪一种皈依,你会怎么回答?


正确答案: 小乘的皈依只是“有生之年”,大乘的皈依是“乃至菩提果之间”,世间皈依是没有时间限制的。
小乘皈依是指自己特别害怕轮回的痛苦,为了从中获得解脱而在有生之年皈依三宝,这种皈依一定要具足出离心;大乘皈依是指为了救度天边无际的可怜众生,自己发愿要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的佛果;世间皈依是为了躲避一些暂时的怖畏。

第9题:

对于整部论的内容,阿阇黎善天与那波瓦尊者是如何归纳的?


正确答案: 阿阇黎善天认为:以初善、中善、后善可以包括整个这部论典的内容,按照顺序,初善即顶礼句,中善是从顶礼句到回向品之前,后善为回向品。那波瓦尊者认为,以造论之因、宣讲六度、感念恩德而作礼,三部分可包括此论。造论之因是从“暇满人生极难得”开始的前三品;回向品宣说布施度,安忍度、精进度、禅定度、智慧度在论典当中比较明显,不放逸品与正知正念品宣说戒律度;最后一颂感恩。

第10题:

在《论学问》中,培根认为“读书为学底用途是娱乐、装饰和增长才识”。请说明“娱乐”和“装饰”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娱乐”指“幽居养静”(或“陶冶性情”);“装饰”指“辞令”(或“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