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四次作业答案

一、名词解释1、大教学论:大教学论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教育理论方面的代表作。大教学论是近代以来第一部教育学著作。它大体可分为五个组成部分:总论、教学论、德育论、学制系统及课程论、实现教育改革计划的呼吁,奠定了近代以来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2、课堂管理: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与激励以及学生的自我管理角度对课堂管理做出描述:课堂管理是建立适宜课堂环境、保持课堂互动、促进课堂生长的历程。其中,建立适宜课堂环境是课堂管理的基本前提,保持课堂互动是课堂管理的衡量尺度,促进课堂生长是课堂管理的最终目标。课堂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堂常规管理、课堂环境管理、课堂秩序的管理、课堂活动管理。3、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出发,以学生的主动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为主来安排的课程。4、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在动物界不存在人类的这种活动。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这要比动物通过遗传方式传递信息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5、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的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首先,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机构和组织的体系;其次,教育制度是指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与运行的一整套规则。6、个体的社会化:个体的社会化是指在社会的教育和熏陶下,个体从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过程贯穿于个人的一生。根据年龄分期,社会化分为童年社会化、青少年社会化和*社会化。根据社会化的内容划分,它包括童年社会化和基本社会化。7、教育美育:教育美育指的是要使全部教育活动成为美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本身要努力做到审美化。教育美育要求教育者充分创造教育活动的形式美,同时努力发掘教育活动中所有美的要素作为美的资源。8、教育的有限性: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是有限的,即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主导作用有条件的:一是教育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二是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三是学校能够有效地协调与社会、家庭的影响,发挥共同的育人作用。四是教育必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得学生具有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9、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通常是以单一的、典型的个体为具体研究,通过对其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深入研究,了解其发展变化的某些线索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并施行一些积极的教育和改进措施,促进研究对象发展的一种研究方法。10、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积极地发现问题、试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二、简答题1、简述教育属性的内容。答:人们从教育的历史事实、现实存在中抽象出诸多教育属性。第一、教育的永恒性。第二、教育的生产性。第三、教育的历史性。第四、教育的继承性。第五、教育的相对性。第六、教育的长期性。第七、教育的民族性。此外,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2、简述合理的课程结构应具有的基本特征。答:合理的课程结构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基本要素不可或缺:总的来说,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方式是合理课程结构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2)要素之间协调互补:要素之间是一个相互协调互补的关系,这样可以提高课程的效能。(3)各要素组织有序;课程内部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是有一定的层次和序列的。(4)各因素的质与量的统一:课程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规则和指南,应该对各个要素做出明确的规定,对其做出准确而又合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3、简述现代社会教育的共同特征。答:第一、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第二、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第三、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性。第四、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第五、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第六、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第七、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依靠教育科学指导教育实践,遵循规律成为现代教育活动的基本理念。4、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答:首先,导向功能。教育的导向功能指的是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最终归宿,它为整个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其次,选择功能。教育目的决定了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目的决定了对人的素质要求上的选择。再次,评价功能。教育目的既为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是检验、衡量、评价全部教育活动最终结果的依据和标准。第四,激励功能。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未来发展结果的一种设想,它立足现实并指向未来,具有一定的理想性,这决定了教育目的所具有的激励功能。最后,协调功能。在教育活动内部,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更呈现为一种多层次、多种类的复杂系统。为了在教育者身上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素质,应该把如上各种因素统一协调起来,使之形成一种合力。5、简述班主任的教育机智。答:班主任的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理各种偶发事件的能力。班主任教师的教育机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6、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答: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教育本质的看法,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2)在课程方面,杜威以其经验论哲学为基础,提出了做中学”和从经验中学习的课程理论。为了使教学适合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杜威主张教材心理化。(3)在教学方法方面,杜威非常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他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他所强调的思维方法也叫思维五步法或探究五步法。杜威所强调的从做中学的方法具有鲜明的启发教学的特点:首先,注重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其次,注重发现式的学习方法;再次,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4)在道德教育理论方面,道德教育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杜威把学生*素质的养成视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他主张用新个人主义替代旧个人主义,强调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一致。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杜威反对空洞的道德说教,主张道德教育必须给儿童提供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5)在教育目的方面,杜威提出教育无目的论。他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 教育过程在他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这就是杜威最著名的教育目的论。7、简述学记中所涉及的教育教学原则。答: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其主要教学原则有: (1)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预”,即事先估计到学生可能产生的种种不良倾向,预先采取预防措施。(2)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即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学生适时而学,教师要适时而教。否则就会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学”。(3)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即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4) 学习观摩原则:相关而善之谓摩”,即学习中要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集体中学习。(5) 长善救失原则: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即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6) 启发诱导原则:君子之教,喻也”,即教学要注重启发,不能让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7)藏息相辅原则: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是说既有计划的正课学习,又有课外活动和自习,有张有弛。8、简述新课程的主要特征。答:新课程不仅在目标上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人格的健全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明确的强调,而且在课程内容的设计、课程实施方式的安排以及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方面,作了很大的调整,为新的课程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有了实现的基本条件和现实可能性,其主要特征有: (1) 课程内容的生成性: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多方面进行了变革,随着课程制度由专注走向多项化,课程内容也从封闭走向*、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学科走向学生。(2) 课程实施的相对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转变教学观念上有了重大突破,把教学看成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新的教学观强调教学的创造性和灵活性,要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加强实际运用的训练等,教学场所由课堂向课外更广阔的空间扩展。(3) 课程评价的发展性:在新改革中,首先在评价的价值取向上从只考虑目标取向转变为强调过程取向。其次,评价方式的改变顺应了当前课程评价的发展方向。(4)课程资源的广泛性:课程资源的广泛性,它不仅是教材,也不仅限于学校内部,它涉及学生生活、学校、社会、自然中所有有利于课程实施、有利于达到课程标准和实现教育目的的教育资源、它弥散在学校内外的方方面面。9、简述教育评价的功能。答:(1)诊断功能。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教育者为调控进程必须通过教育评价找出问题关键只所在。(2)指导功能。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对学生进行指导,领导者对教师进行指导,其恰当的指导必须依据教育评价。 (3)通过教育评价可以使教育者知道自己的功过,使教育者和学生懂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使上级领导了解学校的成绩和不足,所以教育评价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具有激励功能。(4)导向功能。学校都要实现国家规定的培养目标。教育评价方案中的指标体系都有明确的指标项目和评价标准,指出了学校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因此教育评价具有导向功能。10、简述古代教育有哪些特点。答: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教育与生产实际的脱离和对立。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崇尚呆读死记、强迫体罚和棍棒纪律。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面:敏锐的观察力、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灵活果断,随机应变、方式多样,对症下药、实事求是,掌握分寸。三、论述题答:21世纪是数字化生存的时代。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将为我们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广阔前景,它把人和人、人和信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正如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改变了人类传播文明的方式一样,计算机和网络带来了人们处理和传播信息的*;同时影响着我们当前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对教育的影响和冲击已悄然开始。比尔.盖茨描述了未来网络时代教育将出现的一些特点,例如,教育机会将可能对全球所有的人*,任何地方的学生都能学到最出色的老师教的最好的课程,有助于提高每个人的教育水平;信息高速公路使家庭学校变得更简单,允许学生从一系列具有各种质量的课程中挑选内容;所有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自己获取信息并进行交互活动事实上,不仅是比尔?F/盖茨,更多的教育专家和学者也在世纪之交预测和展望21世纪的教育图景。许多研究指出:当电脑技术、交互式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络得到长足的发展,并广泛进入学校和千家万户后,教育传播媒体已不再仅限于印刷在书本上的单一文字,还有融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影像为一体的电子教科书、多媒体软件以及网上传输的影视节目、卫星节目和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等等;学习者将从网络上获取广泛而丰富的教学知识和内容,获得最优质的教学服务。由于网络的逐渐生长,学校将突破明显的校园界限,向无形的方向发展。对于学习者来说,所有的信息都是*的,不受时空*,也不受年龄、职业和条件*,社会成员将能获得更均等的受教育机会。教育还将在电脑和互联网络的支持下,把学习时间、地点和进度的控制权还给学生,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及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在主动的、*的、交互式的学习中,真正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学习方式。网络时代将产生教育模式的“三大裂变”:

更多 “《教育学》第四次作业答案” 相关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