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土壤条件下,包括土壤的重金属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水田、旱地

题目

在不同土壤条件下,包括土壤的重金属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水田、旱地、果园、林地、草场等),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土壤的酸碱度、氧化还原条件、吸附作用、络合作用等)的影响,都能引起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存在形态的差异,从而影响重金属的转化和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964-2018),土壤环境现状监测点布设依据不包括()

A.土壤环境影响类型
B.环境敏感程度
C.评价工作等级
D.土地利用类型

答案:B
解析:

第2题:

土壤阻隔填埋技术可处理的污染物类型包括()

  • A、重金属
  • B、有机物
  • C、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
  • D、无机物

正确答案:A,B,C

第3题:

土壤对重金属的环境容量是指

A.重金属溶解在土壤中的最大值

B.土壤中重金属不对农作物产生危害的最大值

C.土壤中重金属能对农作物产生危害的最小值

D.土壤中重金属的实际含量

E.土壤中重金属的背景值


正确答案:B

第4题:

水田土壤


正确答案: 淹水耕作管理下,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土壤。

第5题: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

  • A、旱地
  • B、草地
  • C、林地
  • D、水田

正确答案:D

第6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964-2018),土壤现状调查可能需要收集的资料包括()

A.土壤类型分布图
B.地形地貌特征资料
C.土地利用历史情况
D.土壤剖面照片

答案:A,B,C,D
解析:

第7题:

水田土壤在由干变湿的过程中,土壤有效磷增加,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石灰性土壤CO2的积累,pH下降;
②酸性土壤pH上升,Fe、Al磷酸盐水解;
③有机离子与磷酸离子代换,磷的扩散增加;
④Eh下降,难溶性的FePO4.2H2O变为易溶性的。

第8题:

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生物修复技术通过下列途径实现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净化()。

A:通过生物作用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使重金属从土壤中分离
B:通过生物作用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使重金属解毒或固定
C:通过生物吸收和代谢达到对重金属的消减、净化和固定
D:通过生物代谢作用直接破坏土壤中的重金属

答案:A,B,C
解析:
重金属污染的修复主要有两种途径:改变重金属的存在状态,降低其活性,使其钝化,脱离植物链,减小其毒性;利用特殊植物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然后将该植物除去,或用工程技术将重金属变为可溶态、游离态,再经淋洗,收集淋洗液中的重金属,从而可以回收重金属和减少土壤中的重金属。重金属不能分解,因而不能通过生物代谢作用被直接破坏。

第9题:

在干旱地区,早春土壤耕作主要以深耕,疏松土壤为主。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旱地土壤


正确答案: 主要依靠大气降水,种植旱作物的土壤。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