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将甲、乙两个同种植物的成熟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

题目

假定将甲、乙两个同种植物的成熟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原生质层,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透过原生质层。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甲、乙两细胞的变化是()

  • A、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 B、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随后乙细胞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 C、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随后甲细胞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 D、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均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杯中有浓度为l7%的溶液400克,乙杯中有浓度为:23%的同种溶液600克,现在从甲、乙杯中取出相同质量的溶液,把甲杯取出的倒人乙杯中,把乙杯取出的倒入甲杯中,使甲、乙两杯溶液的浓度相同,问现在两杯溶液浓度是多少?( )

A.20%

B.20.6%

C.21.2%

D.21.4%


正确答案:B
求混合溶液问题。相当于甲、乙两杯溶液混合在一起。

第2题:

甲、乙、丙3支试管,分别注入同体积的0.1mol/L的盐酸、硫酸和醋酸,再各加入同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现测得甲试管中溶液的pH为7,则

A、乙、丙中溶液的pH也为7

B、乙溶液的pH7

C、乙溶液的pH=7,丙溶液pH>7

D、乙溶液的pH7,丙溶液pH<7


参考答案:B

第3题:

甲杯中有浓度17%的溶液400克,乙杯中有浓度为23%的同种溶液600克,现在从甲,乙取出相同质量的溶液,把甲杯取出的倒入乙杯中,把乙杯取出的倒入甲杯中,使甲,乙两杯溶液的浓度相同,问现在两杯溶液浓度是多少?

A.20% B.20.6% C.21.2% D.21.4%


正确答案:A

第4题:

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在该实验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

  • A、甲<乙,主动运输
  • B、甲>乙,被动运输
  • C、甲>乙,主动运输
  • D、甲=乙,被动运输

正确答案:B

第5题:

图为显微镜下某植物细胞在30%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A仍保持不变

B若该细胞处于40%蔗糖溶液中,B/A值将变小

C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

DA、B分别表示细胞和液泡的长度


D

第6题:

取正常生活且具有大液泡的甲、乙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比细胞液的高。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甲、乙两种细胞的变化是______。

A.均发生质壁分离,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均发生质壁分离,但随后乙细胞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均发生质壁分离,但随后甲细胞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均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均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正确答案:B

第7题:

取洋葱表皮细胞,分别滴加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图示中,蔗糖溶液浓度可能低于细胞液浓度的是( )。



答案:B
解析:
蔗糖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而蔗糖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发生吸水膨胀,液泡变大。图中A、C、D都发生质壁分离,B选项液泡大。所以,此时蔗糖浓度可能低于细胞液浓度。

第8题:

在20℃时,把甲、乙各10g固体分别加入到两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甲溶液为24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若将温度都升高到30℃,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5 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正确答案:
 24:不饱和; 25:等于

第9题:

以紫色洋葱鳞茎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
  • B、滴加30%的蔗糖溶液比10%的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
  •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
  • D、用较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正确答案:D

第10题:

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
  • B、高浓度蔗糖溶液比低浓度蔗糖溶液所引发的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
  •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能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
  • D、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