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以来,全国上下开展严打以“酒驾&

题目

2010年3月以来,全国上下开展严打以“酒驾”为重点的危害交通安全行为。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今年5月1日起施行。 回答问题。 新法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同时,新法对酒驾和醉驾予以区别对待:酒驾属于一般违法行为,醉驾属于犯罪行为。司机王某酒后驾车被交警查获定为醉驾,若王某不服,他可以行使()。

  • A、批评权
  • B、申诉权
  • C、检举权
  • D、建议权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翻译Drunk driving is a dangerous offence.

A. 醉驾是一种危险的攻击。

B. 醉驾是一种危险的罪行。

C. 酒驾是一种危险的冒犯。


参考答案:B

第2题:

某次同学聚会中,小李和同学们谈论到:“现在‘酒驾’,已入刑,咱们都喝了酒,回家的时候就别开车了,打车回去好了”。他们拒绝“酒驾”体现了法的()作用。

A.指引

B.强制

C.调节

D.评价


正确答案:B

第3题:

中国是一个“酒大国”,每饭必酒已成了,社会文化。“感情深”就要“一口闷”。酒精麻醉中,什么交通规则、交通危害,都被扔到了九霄云外。有这种无所畏惧的酒文化,即使“酒驾”能暂时风平浪静,“严查”过后,“酒迷瞪”仍会死灰复燃。宴请气氛固然重要,但安全规劝更该注重。将酒文化与现代交通安全结合起来,达到敬酒不劝酒、“以茶代酒”和“喝酒不强求,安全心中留”的文化新境界。“酒驾”行为就有望得到彻底根治。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酒驾”是一个顽疾,“严查”须长期坚持

B.要根除“酒驾”行为,须倡导“不劝酒文化”

C.“酒驾”行为屡禁不止缘于不健康的酒文化

D.“酒驾”危害巨大,应加强对酒驾者的规劝教育


正确答案:B
这段文字由中国的酒文化引出“酒驾”问题,指出不健康的酒文化才是“酒驾”问题的根源,意在告诉人们要彻底根治“酒驾”,必须从改变酒文化上下手。A项强调要坚持“严查”,没有涉及酒文化的内容,排除。C项分析了“酒驾”行为屡禁不止的原因,但如何应对没有说明,排除。D项侧重在对酒驾者的规劝教育上,对文化层面没有涉及,排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第4题:

现在出现酒驾醉驾,要对这些违规驾驶人员进行培训,领导有事没来,要求你代替发表讲话,进行宣传培训,主题为“安全出行,拒绝酒驾”,请现场模拟。(选自2016年吉林公务员面试真题)


答案:
解析:
大家好,正所谓“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最近各种恶性酒驾醉驾见诸报端,虽然我们很幸运,这样的惨剧没有发生在我们身上,但如果我们对这个问题持续不加以重视,下一个惨剧的主角可能就是你。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活中工作失去了,我们可以东山再起;金钱失去了,我们可以白手起家,重新再来;但生命失去了,谁也不知道下辈子会不会再见。因此,我们千万不要拿生命去做赌注。幸运和厄运哪一个先来,谁都不知道,驾前贪杯,驾后伤悲。
  
  生命安全无小事,可能我们有一些人总觉得危险是小概率时间,但概率小不代表不发生,真的发生只能后悔莫及可又无能为力。而且“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珍爱自己,拒绝酒驾,不仅仅是爱自己,更是爱我们的父母,“儿行千里母担忧,酒后禁驾记心头”。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更是对给予你生命的人负责。而且我们在座的很多都是家庭的顶梁柱,一旦酒驾醉驾发生恶性事故对一个家庭打击是巨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桌上的一杯酒,轮下的离别愁,因此珍爱生命,人人有责。
  
  尤其当酒驾醉驾涉及其他无辜人的健康及生命时 ,你不仅要承担法律的惩罚,而且也要承受内心的惩罚。你所毁掉的是两个家庭,两个家庭的孩子及老人背负着莫大的生活压力和思念亲人的痛苦。
  
  跟酒杯分手,和平安交友,驾车滴酒不沾, 一生平安相伴。

第5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全国上下掀起了高唱红歌的热潮。

B.今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进一步开展严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

C.童话《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D.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正确答案:A

第6题:

自从“酒驾入刑”以后,市民都纷纷拒绝酒驾。这体现了法的什么作用?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预测作用

D.强制作用


参考答案:A

第7题:

我国有组织犯罪三次“严打”包括()

A、1983年—1986三年为期的“严打”

B、1990年—1994年为期四年的“严打”

C、1996年4月开始的“严打”

D、2000年12月至2001年3月在全国开展的“打黑除恶”


参考答案:ACD

第8题:

关于余某酒驾行为所受的法律责任以及对于执业药师执业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查看材料

A.因酒驾受到的处罚属于行政处罚,但还不属于应当办理注销注册的情形

B.因酒驾受到的处罚属于行政处罚,应由执业药师注册机构收缴注册证书并注销注册

C.因酒驾收到的处罚属于刑事处罚,应由执业药师注册机构收缴注册证书并注销注册

D.因酒驾受到的处罚属于刑事处罚,但还不属于应当办理注销注册的情形


正确答案:A
暂无解析,请参考用户分享笔记

第9题:

机动车所有权未发生转移的,该车交强险酒驾费率按照以下规则进行浮动:过户前原车主的酒驾记录( )交强险费率浮动的计算范围,过户后新车主的酒驾记录,在续保时必须按相应的上浮比率记入交强险费率浮动的计算范围,

A.不计入

B.计入


参考答案:A

第10题:

有数据表明,自“酒驾”入刑以来,由于“酒驾”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已经下降了40%。因此,刑罚比思想教育在塑造人们的行为方面更有效。

以下信息如果为真,能够最有效反驳上述结论的是( )。

A部分因“酒驾”被判刑的人员在获释后依然还有“酒驾”行为
B大部分民众表示自己由于考虑到“酒驾”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而放弃了“酒驾”行为
C自“酒驾”入刑以来,因“酒驾”而导致的严重交通事故并没有明显减少
D自“酒驾”入刑以来,社会各界均加大了对“酒驾”严重后果的宣传和教育力度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削弱题型。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刑罚比思想教育在塑造人们的行为方面更有效。

论据:自“酒驾”入刑以来,由于“酒驾”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已经下降了40%。

第二步:判断削弱方式。

论点和论据之间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需削弱论点。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强调酒驾判刑人员的个人行为,C项强调严重交通事故,均与整体交通事故率是否下降无关,属于无关选项;

B项大部分民众因为刑罚的作用而放弃酒驾行为,直接加强了论点;

D项酒驾入刑带动社会对“酒驾”严重后果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这就说明刑罚并不比思想教育更有效,后者同样起到了积极作用,直接削弱论点。

故正确答案为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