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法律原则的功能。

题目

简述法律原则的功能。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从法的创制上看,法律原则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法律原则概括和体现了法律制度的基本性质、内容和价值取向;
其次,法律原则对法制的改革与转型具有导向作用。
从法的实施上看,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指导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
第二,补充法律中的空白和漏洞,消除法律体系内部的矛盾。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法律至上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


参考答案:

第一,在宪法中明确确定法治原则。
第二,20世纪以来,由于行政权力增大和委任立法的出现,对法律至上原则提出了挑战。有的国家宪法规定了紧急状态的情况,这从根本上破坏了法治。
第三,我国宪法在1982年通过时,并没有明确规定法治原则,但一些具体内容的规定体现了法治原则。1999年修改宪法时明确了法治原则。


第2题:

简述工资法律调整的原则。


参考答案:我国《劳动法》对我国目前工资法律的调整确立了以下几项原则:
(1)按劳分配原则;
(2)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原则;
(3)工资总量宏观调控原则。

第3题:

简述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主要区别。


参考答案:

(1)调整的方式不同。原则一般不具体规定权利和义务、行为模式和后果模式,而是较为抽象、笼统,通常是设定基本精神或准则,指明一个方向。
(2)适用的范围不同。原则是从广泛的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概括出来的行为标准,具有宏观指导作用,适用范围比规则广泛。它不仅可以针对某个或某类行为发生作用,更可以针对某些行为或事项发生作用,因而可以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有效。
(3)发生效力的方式不同。原则发生效力时未必有具体的针对性,往往在相同场合涉及多种原则的效力,或是在多种场合涉及多种原则的效力交错。


第4题:

简述我国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


答案:
解析:
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法律责任的归责,也叫法律责任的归结,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或国家授权的机关依法对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进行判断和确认。 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 (1)责任法定原则。要求法律责任应当由法律规范预先规定,反对没有法律依据追究行为人法律责任的做法。 (2)因果联系原则。在追究法律责任时应确定行为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3)责罚相称原则。即责任与处罚相适应。 (4)责任自负原则。要求行为人独立对其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5)责任公平原则。包括公正、平等地依法追究责任。

第5题:

简述法律原则的概念及其作用。


答案:
解析:
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作为法律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和原则。法律原则可以是非常抽象的,也可以是具体的。法律原则本身不是法律规则,它既没有规定确定的事实状态,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法律后果,但是在创制、理解或适用法律的过程中,法律原则是必不可少的。法律原则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为法律规则和概念提供基础或出发点,对法律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对理解法律规则也具有指导意义;二是法律原则有时可以作为疑难案件的断案依据,以纠正严格执行实在法可能带来的不公。

第6题:

简述自然人住所的法律冲突及其解决原则


参考答案:

(1)因各国法律对住所的具体规定以及对事实认定不尽一致,自然人的住所也与自然人的国籍一样存在法律冲突,并有积极冲突和消极冲突之分。住所的积极冲突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住所;而一个人同时无任何法律意义上的住所,则称为住所的消极冲突。
(2)自然人住所冲突的解决。
①发生内国住所与外国住所间的冲突时,以内国住所优先,而不管它们取得的先后;
②发生外国住所之间的冲突时,如果它们是异时取得的,一般以最后取得的住所优先,如果是同时取得的,一般以设有居所或与当事人有最密切联系的那个国家的住所为住所.对于住所的消极冲突的解决,一般以当事人的居所代替住所;如果无居所或居所不明时,一般把当事人的现在所在地视为住所。


第7题:

简述我国教育权法律救济的基本原则。


答案:
解析:
(1)事后救济的原则;(2)救济主体法定的原则;(3)正当程序原则。

第8题:

简述立法原则的功能。


参考答案:

立法坚持一定的原则,有利于立法主体站在一定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立法,使立法能在经过选择的思想理论指导下,沿着有利于执政者或立法主体的方向发展;有利于从大局上把握立法,将整个立法作为一盘棋来运作,集中地、突出地体现执政者的某些重要意志;有利于协调立法活动自身的种种关系,统一立法的主旨和精神,使各种立法活动有一种一以贯之的精神品格在发挥作用;也有利于实现立法的科学化,使立法活动按规律进行。


第9题:

简述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的区别。


答案:
解析:
法律原则是指在一定的法律体系中作为法律规则的指导思想、基础或本源的、综合的、稳定的原理和准则。法律原则是法律制度、法律规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协调法律体系中规则之间的矛盾,弥补法律规则的不足和局限。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虽然同为法律规范,但它们在内容明确性、适用范围、适用方式和作用上存在区别,是两种不同的法律规范。 (1)在内容上,法律规则的规定是明确具体的,着眼于主体行为及各种情况的共性。而法律原则的要求比较笼统、模糊,法律原则并不直接告诉行为主体应当如何去实现或满足对行为设定的一些概括性的要求或标准,故其在适用上,法官可以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裁量的空间。 (2)在适用范围上,法律规则只适用于某一类型的行为,而法律原则是具有概括性的、通用的价值准则,其适用范围比法律规则广泛。 (3)在适用方式上,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而法律原则的适用不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不同强度的原则,甚至冲突的原则都可能存在于一部法律之中并得到适用。 (4)在作用上,法律规则比法律原则强度大,没有规则,法律制度就缺乏硬度。法律原则作为法律规则的本源和基础,可以协调法律体系中规则之间的矛盾,弥补法律规则的不足与局限,甚至可以直接作为法官判决的法律依据。

第10题:

简述法律概念的功能。


答案:
解析:
(1)表达功能。法律概念间的连接使法律得以表达,没有法律概念,法律是难以想象的。 (2)认识功能。法律概念使人们得以认识和理解法律,不借助法律概念,人们便无法认识法律的内容,难以进行法律交流,更无法在此基础上进行法律实践活动。 (3)改进法律、提高法律科学化程度的功能。丰富而明确的法律概念可以提高法律的明确化程度和专业化程度,使法律成为专门的工具,使法律工作成为独立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