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同一认定的基本步骤。

题目

简述同一认定的基本步骤。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分别检验。
分别检验的任务是通过分别考察和研究被寻找客体的特征反映体与受审查客体的特征反映体来认识他们各自的特征和特性。分别检验的顺序一般是先检验被寻找客体的特征反映体,然后再检验受审查客体或其特征反映体。
2.比较检验。
比较检验的任务是通过比较被寻找客体的受审查客体的特征来找出二者之间的特征符合点(相同点)和差异点,从而为肯定同一或否定同一提供依据。比较检验的顺序是先一般特征,后细节特征。比较客体特征时,既要比较每一个特征的质的规定性,也要比较该特征与其他特征的相互关系,而且要根据客体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特征比较方法。
3.综合评断。
综合评断的任务是分析在比较检验阶段中找定的特征符合点和差异点,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客体是否同一的结论。综合评断的顺序一般为先差异点,后符合点。在具体的物证鉴定中,对特征符合点和差异点的评断要结合起来进行,二者不可偏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种属认定与同一认定的关系。


参考答案:(1)客体之间十分相似,但相似的概率达不到确定唯一性的程度时,即为种属认定。如果客体之间相似的概率低到可以确定唯一的程度,即为同一认定。
(2)种属认定是同一认定的前提。
(3)同一认定与种属认定可以相互转化。

第2题:

简述同一认定的一般方法。


参考答案:

同一认定的方法包括特征识别方法和特征比较方法。
1.同一认定的特征识别方法很多,包括肉眼观察方法、物理测量方法、化学分析方法、显微镜检验方法、仪器分析方法、照相识别方法等。
2.同一认定的特征比较方法。同一认定中常用的特征比较方法也很多,如在形象物证鉴定中包括特征对照法、特征重叠法、特征接合法等。


第3题:

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


参考答案:(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2)凝血酶的形成
(3)纤维蛋白的形成

第4题:

简述帕顿和沙维奇把问题认定划分的七个步骤。


正确答案:1.对拟认定的问题进行初步观察
2.勾勒出该问题的边界轮廓
3.搜寻事实依据
4.列举目的和目标
5.明确政策封套
6.匡算政策相关者潜在的成本和收益
7.再次审视对该问题的表述。

第5题:

简述电子证据的同一认定与真伪鉴定。


参考答案:为了证明它是否来自于某台机器,我们可以采取哈希值对比的方式。
使用哈希库鉴别可疑文件的步骤包括:
1、导入已存在的哈希库;
2、对目标文件进行哈希值计算;
3、比较目标文件是否可疑等。

第6题:

同一认定有哪些基本形式?


参考答案:

(一)A—b—A’—C形式
(二)A—B—A’形式
(三)A1—B—A2—C—A3—D形式


第7题:

简述复印机的同一认定。


参考答案:

为确定复印文书的真伪及是否由某台复印机复印的,就必须对发现的可疑复印机进行同一认定,可根据复印文书反映出的复印机在使用中形成的特征进行鉴定。
这些特征包括:
(1)污斑特征。
(2)白圈斑特征。
(3)分离机构特征。
(4)复印机局部故障特征。
同打印文书一样,对复印文书进行鉴定时,也应收集与案发时间相近的自由样本及实验样本。


第8题:

简述同一认定的条件。


参考答案:

(1)特定性:特征反映体的特定性。
概率问题:特征反映体之间(物证和样本)特征组合相同的概率如此之低,以至于世界上没有两个客体的特征反映体具有这些特征组合。
特征组合的特定性的决定因素。
特征的数量:特征的数量与该特征组合的特定性成正比,即与该特征组合出现重复的可能性成反比。
特征的质量:是指特征出现的频率的高低。特征的质量=特征x的总数/被认定同一客体的总数(同类客体的数量)。例如,斗形纹的出现频率(50%)=斗形纹的总数250/人的总数500(随机抽样)
(2)稳定性:客体特征组合在进行同一认定的必要时间内保持基本不变的属性。
(3)反映性:客体的特定性只能通过自身属性、特征得到反映,这种反映可以被人的感官、仪器、人脑感知和认识。客体属性、特征反映的深度广度,取决于科技进步和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第9题:

简述种属认定的基本步骤。


正确答案: 第一种类型的种属认定是确定某物证的种类所属,其检验的对象就是物证检材,因此要根据检材的具体情况决定检验的步骤。
第二种类型的种属认定是比较两个客体或者特征反映体的种类是否相同,由于其形式与同一认定相似,所以其基本步骤也与同一认定大同小异,即包括分别检验、比较检验和综合评断等阶段。

第10题:

简述问题认定的步骤。


正确答案:(1)对拟认定的问题进行初步观察。
(2)勾勒出该问题的边界的轮廓。
(3)搜寻事实依据。
(4)列举目的和目标。
(5)明确政策封套。
(6)匡算政策相关者潜在的成本和收益。
(7)再次审视对该问题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