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国初期所经历史潮流过渡时期的必要性、特征和任务是什么?

题目

我国建国初期所经历史潮流过渡时期的必要性、特征和任务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要回答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目标任务。


正确答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发现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的根本性制度变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体现在:(1)事业单位是我国各类人才的主要集中地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领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阵地。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2)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推进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3)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为:建立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分类管理体制。建立一套适合科、教、文、卫等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符合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各自岗位要求的具体管理制度。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发现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的根本性制度变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体现在:(1)事业单位是我国各类人才的主要集中地,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领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阵地。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2)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推进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3)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为:建立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分类管理体制。建立一套适合科、教、文、卫等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符合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各自岗位要求的具体管理制度。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

第2题:

我国成人教育的方针和任务是什么?
(1)成人教育的方针。成人教育方针是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所确定的关于发展成人教育事业的总方向和基本政策。1987年6月,国务院批转的原国家教委《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成人教育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坚持直接有效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向,把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作为根本目的,贯彻学习与工作、生产的实际相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要按照成人学习的特点,采取多种办学形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素质。在加强宏观管理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各方面兴办成人教育的积极性,使成人教育事业更加健康地向前发展。”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成人教育要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从业人员的实际需要,积极发展。同年1I月,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的方针。1994年6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在深刻分析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发出了“要大力发展各种层次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使大部分人思想文化素质和职业技术能得到提高”的号召。
(2)成人教育的任务。成人教育的任务在于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提高全体社会公民的整体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成人教育在现阶段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①进行基础文化补习教育。由于我国目前尚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人教育对已经走上工作岗位但未受完初、中等教育的劳动者进行基础教育,包括扫盲教育和初、中等文化补习教育;
②进行岗位培训。面向所有从业人员,以提高本职工作能力为重点,对已经走向工作岗位,以及需要转换工作岗位或重新就业的各行业人员进行相应的职业培训,使他们在文化知识、专业技术和岗位的规范要求。
③进行专业性的中等和高级学历教育。主要对已经在职而又达
不到岗位要求的中等和高等文化程度和专业水平的人员进行相应的文化和专业教育。
④进行大学后继续教育。主要对具有大专以上或同等学历和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更新、扩展知识,提高技能的教育。
⑤进行社会文化和生活教育。为建设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对社会的成年人进行伦理道德、职业道德、法制纪律、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教育。

第3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建国初期的形势,说明当时开展“三反运动”的必要性。


正确答案:
①新中国建立,共**成为执政党,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政权不稳固,国民经济处于全面崩溃的状态;财政困难,投机商人兴风作浪,并行贿国家干部。②一些国家干部和工作人员在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下,犯下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的错误和罪行。因此,为了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必须开展“三反”运动。

第4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5题:

我国的国防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正确答案: 国防建设的目标:到建国100周年时,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与国家的国际地位相适应,国防现代化是我国国防建设的总目标。
国防建设的主要任务:
⑴巩固国防,防备和抵抗侵略;
⑵制止分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⑶制止武装颠覆,维护社会稳定;
⑷加强国防建设,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⑸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

第6题:

我国建国初期所经历史潮流过渡时期的必要性、特征和任务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我国在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后,要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必须对资本主义经济和其他私有制经济通过不同途径进行变革,使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地位,这一任务的完成,需要经历一个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2)过渡时期的特点是:经济结构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3)过渡时期的基本任务是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多种经济成分改变为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结构,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第7题:

简述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性是什么?


正确答案: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能不能持续快速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重大的政治问题。具体表现为:
①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条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在经济十分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这必然造成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文化长期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这种情况下,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要说服广大群众相信社会主义优越性,必须努力把经济搞上去,以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快的速度发展,逐步缩小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只有这样,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最终得到巩固,才能使我国社会主义长治久安。
②只有持续快速发展国民经济,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③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才能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在当前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斗争中,一国的经济实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经济实力强,才能有强大的国防,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才能有发言权,起着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地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实力,才有更大的力量保卫自己,反对霸权主义,维持世界和平,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第8题:

我国建国初期,曾起到过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曾起到过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第9题:

建国初期和不同类型国家建交的具体情况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首批与社会主义国家无需谈判而建交(1949.10-1950.1):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和越南。
②与亚洲民族主义国家建交:印度(1950.1)、印度尼西亚(1950.5.9)、巴基斯坦(1950.5.21)、缅甸(1950.6)、锡兰(1955.1)阿富汗(1957.2)。
③与资本主义国家谈判建交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三条原则

第10题:

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是什么?


正确答案:任何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增长都是粗放型与集约型并存,不过我国是粗放型占出题地位,经济发展是以大量资源消耗为代价取得的,如果经济增长继续采用这种模式,是不能长期维持下去的。这种增长方式产生的弊端与问题也日益显露突出,主要表现在:
1.经济效益低下,影响国力迅速增长。
2.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3.一度投资需求膨胀,经常造成总量失衡。
4.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基本需求已经基本得到满足,但粗放型生产方式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新产品,旧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的销售越来越困难,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5.我国的资源总量虽然不小,但人均占有量并不丰裕,而是严重不足。
6.生产要素的比例受到限制。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就业人数占劳动力的比例,都有不可突破的上限。
7.努力实现“十一五”转变发展方式战略目标的需要
8.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实现集约型增长方式,我国已粗放型生产的产品,不能参与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迫使我国的出口采取不惜工本、数量取胜的战略,效益很低,造成外贸企业大量亏损。
现在,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进入了世界前4名之列。这么大的经济规模,如果还继续采用粗放型为主的增长方式,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必然会更加突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