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茨用()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爱。

题目

范茨用()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爱。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视觉偏爱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婴儿物体知觉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A、婴儿在2个月时具有了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

B、婴儿在6~7个月以前就获得了形状恒常性

C、婴儿在3个月以前就有了大小知觉恒常性

D、婴儿在6个月以前能辨别大小

E、婴儿在7个月时具有了分辨复杂形状的能力


参考答案:D

第2题:

用实验方法对记忆进行研究,揭示了遗忘规律的学者为


正确答案:C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以揭示无意义音节的遗忘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而闻名;他的同胞冯特则以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而在心理学史中写下重重的一笔。

第3题:

视觉偏爱法是由著名心理学家()创立的一种研究婴儿知觉的方法技术。

A、华生

B、范茨

C、刘易斯

D、皮亚杰


参考答案:B

第4题:

吉布森( Gibson)和沃克(Walk)探索婴儿深度知觉发展的研究是

A.“视崖”实验
B.习惯化方法
C.客体隐藏任务
D.视觉偏爱法

答案:A
解析:
“视觉悬崖”是一种测查婴儿深度知觉的有效装置。在平台上放一块厚玻璃板,在中间分为两半,一半的上面铺着红白相间的格子图形,视为“浅侧”;另一半的格子图形置于玻璃板下约150厘米处,视为“深侧”。这样透过玻璃板看下去,深侧像一个悬崖。吉布森和沃克曾选取36名6个半月至14个月的儿童进行“视崖”实验。实验时,母亲轮流在两侧呼唤婴儿。结果发现,6个半月至14个月的36名婴儿中,27人爬过浅 滩,只有3人爬过悬崖。即使母亲在深侧呼喊,婴儿也不过去,或因为想过去又不能过去而哭喊。该实验说明婴儿已有深度知觉。

第5题:

婴儿偏爱()图形。

A、复杂图形

B、社会性的形状

C、曲线图形

D、简单图形


参考答案:ABC

第6题:

吉布森等人用视崖装置来研究婴儿的()。

A、形状知觉

B、深度知觉

C、方位知觉

D、时间知觉


参考答案:B

第7题:

吉布森等用视崖装置来研究婴儿的( )。

A.形状知觉

B.深度知觉

C.方位知觉

D.时间知觉


正确答案:B

第8题:

婴儿感知觉研究中的偏爱法、习惯法等等属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

A、一般方法

B、活动分析法

C、特殊方法

D、观察法


参考答案:C

第9题:

优先注视范式( )。

A.也称习惯化范式一

B.也称刺激偏爱程序

C.是一种研究婴儿动作发展的技术

D.是一种研究婴儿深度知觉的技术


正确答案:B

第10题:

在国民经济核算历史上,英国经济学家()主要领导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和统计制度制定工作。

A  J.米德

B  R. 斯通

C  范.克利夫

D  S.库兹涅茨


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