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如何消毒?

题目

池塘如何消毒?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如何消毒:
①生石灰遇水就会生成强碱性的氢氧化钙,在短时间内使池水的PH上升到11以上,因此可杀灭野杂鱼,蝌蚪,水生昆虫等及部分水生植物。(60-75kg/亩全池泼洒)
②茶柏含皂角苷7%-8%,它是一种溶血性毒素,可是动物的红细胞分解。茶柏能杀死野杂鱼,娃卵等水生昆虫,但对细菌没有杀灭作用。但杀灭鱼类的浓度不能杀灭池中的虾蟹。(将其敲碎,用水浸泡。每亩池塘水深20cm用量为26kg,水深1m35-46kg)
③漂白粉一般含有有效氯30%左右,遇水分解次氯酸。次氯酸立即释放出新生态氧,它有强烈的杀菌和杀死敌害生物的作用。(20mg/L溶解后全池泼洒)
④氨水呈强碱性。高浓度的氨水能毒死鱼类和水生昆虫。(干塘泥搅拌均匀后全池泼洒)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鱼苗培育的关键技术是池塘修整与消毒


正确答案:正确

第2题:

池塘养蟹颤抖病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该病主要是因清塘不彻底,池塘老化,水质不良,以及带病原物的蟹种入池等引起。病蟹摄食明显减少直至拒食,蜕壳困难,爬行缓慢,无反抗逃逸能力,常爬伏在池边浅水处或水草上,脚肢不停地抖动,故称"抖抖病"。防治方法:
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对购进的蟹种严格检疫,并进行药浴消毒。
②日常饲养中坚持"四定"投饲,不投变质饲料;在7月~9月高温期,保持池塘水深l米以上,每半月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15克~20克化水全池泼洒1次,每月每立方米水体用磷酸氢钙或磷酸二氢钙l克对水全池泼洒1次,经常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
③收集病蟹、死蟹集中挖坑掩埋,患病池不换水,只注水,以免扩大或交叉感染。
④每立方米水体用蟹抖停l号0.4克对水全池泼洒,3小时后每立方米水体用蟹水宝10克对水全池泼洒,两者每天各用1次,连用2天。
⑤每立方米水体用福尔马林6克~8克对水全池泼洒,隔3天后每立方米水体用优氯净或强氯精0.5克对水全池泼洒,同时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15克化水全池泼洒。
⑥每50公斤饲料加入蟹抖停2号400克投喂,连喂5天;或每50公斤饲料加入板蓝根125公斤、病毒灵0.25公斤、维生素0l公斤投喂,连喂3天~5天。

第3题:

对于发病的养殖区域建立隔离制度和措施,包括()

A、对已发病的池塘或地区首先进行封闭

B、清除发病死亡的尸体

C、对发病池塘及周围包括进、排水渠道,均应消毒处理

D、以上全对


参考答案:D

第4题:

如何加强池塘饲养管理?


正确答案: 四早、四勤、五定、三看、七防
①坚持四早:早清整鱼塘、早放养、早驯化开食、早驻守鱼塘;
②做到四勤:勤巡塘、检查、消毒、分析研究;
③三看施肥,五定投饵;
④加强七防;病、泛塘(泛池)、逃、害、盗、洪、旱;

第5题:

请简述常规的池塘消毒步骤。


正确答案:常规池塘消毒可按如下步骤进行:晒塘→清淤或翻耕→泼洒生石灰(50-200Kg/亩)或漂白粉水溶液(10-30Kg/亩)(傍晚进行)→晒塘3~5天→加水至满池→浸泡1-2d→排尽池水,冲洗2次,然后可进水→泼洒生石灰或漂白粉10天后布苗。

第6题:

在池塘中如何捕捞成蟹?


正确答案:养蟹池中的河蟹可采取以下方法捕捉:
(1)池塘中安置人工蟹穴此法只需每隔4~6小时将人工蟹穴迅速提起,倒出成蟹后,放回原处即可。所捕出的河蟹不会受伤。此法主要在面积较小的蟹池中采用。
(2)池塘中安置蟹簖蟹簖是用竹子编成的竹箔类捕捞工具(近年来不少地区也采用聚乙烯网片组成,捕捞原理相同)。一般在池塘中仅拦截1/2,每天倒二次蟹篓。此法主要在面积较大的蟹池中采用。
(3)蟹罾形状与大扳罾相似,但规格很小。一般采用4~5厘米网目的聚乙烯网片缝制成边长50~60厘米的正方形,四角用二根十字交叉的毛竹片,每根弯成弓形,两端与网片对角线的两角相连,在十字交叉处用细绳扎紧,留一段细绳,末端安上环形浮子,浮于水面。作业时,在网兜中间扣上小块鱼肉、螺肉作为诱饵,诱蟹进网取食。捕蟹时,把网沉入水底,每隔半小时至l小时,用带钩竹竿将环形浮子迅速提起,即可捕捉。此法主要用于鱼蟹混养池。
(4)流水捕捞法10~11月,成蟹开始生殖洄游,大部分河蟹在水中活动,并有争水顶流的习性,性成熟的河蟹又有顺水爬行的天性。因此,可在进水口进水、出水口放水,并在进、出水口分别安置蟹笼,即可捕捉。
(5)干池捕捞法即排水干池,河蟹均汇集于排水口前的池漕(深潭)中,可用手抄网在槽中捞捕。但此法不易一次捕尽,可在夜间在池塘四角用灯光诱蟹捕捉,最后人下池用手捕捉。

第7题:

如何将盐碱地池塘改造成养鱼池塘?


正确答案: 开发盐碱地池塘养鱼,关键技术是调节水质、压碱降盐,使其溶氧、pH值、有机耗氧量、盐度、肥度等理化因子适应鱼类及饵料生物需要,为此,需采取以下措施对盐碱地池塘进行建设和改造:
①深挖池、高抬田。
②建立合理的排灌系统。盐碱地池塘如果没有进排水系统,由于地下水渗入池塘,池水盐碱度就会升高,甚至高达淡水的几十倍,对养鱼和改良土壤均不利。
③引淡排碱。新开挖鱼池在使用前要引水浸泡10~15天,然后排去水再淋洗一次,以降低盐碱度,池水排干后随即注入80~100厘米深的淡水,利用高水位阻止地下盐碱水的渗入。
④施足基肥。有机肥以绿肥为好,但耐碱植物如碱蓬等不能作为绿肥使用。
⑤种植降碱排碱绿肥。如田菁、苜蓿等。

第8题:

池塘水色上午绿、下午黑时如何调节?


正确答案: 这是典型的鞭毛藻类占优势的水体,绿色是裸藻,黑色是隐藻,均为鞭毛藻类。因鞭毛藻类趋光性强,该池塘中的这种裸藻喜光性不如隐藻强,所以就出现这种“早绿午黑”的现象。又如其他一天出现“早红夕绿”、“早黑午绿”等,也是不同鞭毛藻占优势的结果。这种水质通常出现在养殖中后期的老化池塘中,因为有机质含量较高,水位较深,静水的种类难以存活,而鞭毛藻类能运动,可以适应这种水体。该水体的特点是相对比较稳定,但耗氧量大,底质差。
建议改良措施为:先使用增氧型环境调节剂改良底质,隔天再投放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制剂改良水质;多次重复此措施,让水色恢复正常。

第9题:

池塘水色是怎样形成的?如何根据水色判断池塘水质?


正确答案: 1.水色的形成
自然水体:主要是由水体对光线的选择性吸收和散射形成的,中长波光线易被吸收,短波光易被散射,因此天然水域一般都呈蓝色或淡蓝色
养殖水体:主要由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细胞内含色素形成,水体的颜色主要呈现占优势的藻类的颜色。
2.水色和水质的关系
①水色:池塘水色主要是水体中占优势的少数几种藻类的颜色的决定的
②水华:水华则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某一种藻类大量繁殖而形成的水色的一种状态③下风处的油膜:水色和水华易受天气等因素影响而难以准确判断,可根据下风处的油膜多少、颜色来判断水质优劣
④水色变化:有日变化、月变化的水为好水

第10题:

盐碱地池塘应如何选择适宜的养殖品种及养殖模式?


正确答案:盐碱地池塘养鱼应因地制宜,以渔为主,综合开发。鱼草结构:台面、坡边种植饲草,以草喂鱼,则以草食性鱼类为主,主养草鱼、鲂鱼,带滤食性、杂食性鱼类;鱼农结构:台田种粮,粮食及其副产品加工成颗粒饲料喂鱼,池塘则主养鲤鱼等。具体为:①以草食性鱼类为主体:放养比例为草鱼50%~55%、鳊鱼10%~20%、鲢15%~30%、鳙5%、鲤5%。②吃食性与滤食性鱼类并重:放养比例为草鱼35%、鲤与10%、团头鲂5%、鲢45%、鳙5%。亩产350千克的池塘,一般亩放养鱼种850~950尾,重量60~65千克;亩产450千克池塘,亩放鱼种950~1000尾,重75~85千克;亩产500千克的池塘,亩放鱼种1000~1200尾,重100~11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