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黑格尔和海德格尔对老庄“道”的理解?

题目

如何看待黑格尔和海德格尔对老庄“道”的理解?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如何理解黑格尔所说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参考答案:艺术作品的形式,是具体可感的形象,即“感性显现”的产物。根据朱光潜的解释,黑格尔“美的定义中所说的“显现”有“现外形”和“放光辉”的意思,它与“存在”是对立的。”也就是说,黑格尔强调的是:艺术作品的产生过程,就是理念通过恰当的形式,得以感性显现的过程。美和艺术的基本性质,便正在于这样一种形象的鲜明性与可感性。
黑格尔从人性哲学的角度,进一步论述了理念显现了感性形象,何以就会产生艺术美的原因。黑格尔认为,人是有自我意识的,与自然存在不同,还要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具体有两种方式:一是认识的方式,即从理论上思想上认识自己;二是实践的方式,即提高实践改变外在事物,在外在事物上刻下自己内心生活的烙印,以感到自己的存在。
理念显现为感性形象,实际上也正是人通过改造外物,复现自己、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实现自我心灵满足的过程,因而显现了理念的感性形象,也就是美了。

第2题:

如何理解老庄学说中的去蔽澄明主张?


参考答案:

《老子》书中讲“涤除玄鉴”;《庄子》书中讲“坐忘”讲“朝彻”讲“见独”。都是讲要内心澄明,去除遮蔽。
能在万物生死成毁的纷纭烦乱中保持宁静的心境。这就是内心澄明。由此内心澄明,而对万物变化、人之死生,都能超然看待,不为所动。这是道家思想推尊的一种健康人格和理想境界。这种人格,颇类似于西方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所描述的“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自我实现者大多伴随着个人力量无限增强的体验,这很像道家所说的圣人、至人、真人的状态。
中国人的文化性格中,的确有这种内心修为的传统,所谓修身养性,也是为了涤除内心的遮蔽,而能超然物外,站在更高处来观照世界,即老子所说的“涤除”与“玄鉴”。若不能“玄鉴”,则无以看清大事小事的分别。内心不澄澈,也无从对事物洞若观火。


第3题:

《艺术即经验》的作者是()

A.柏拉图

B.黑格尔

C.杜威

D.海德格尔


参考答案:C

第4题:

如何理解和看待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江西诗派的发展可为哪几个时期?


正确答案: ①江西诗派之名起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
②一般认为此图不过是吕本中早年的一时兴到之作。
③列入图中的人物,人物主要是黄庭坚的追随者和与吕本中关系较为密切的人,认识较早且关系密切的放在前面,认识较晚且关系较疏的放在后面,主观色彩很明显。
④《宗派图》所显示的江西诗派的性质特色有三:一是此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而非实际之聚会;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而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三是江西诗派作为元祐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关系。
⑤《江西诗社宗派图》率先提出江西诗派之称,对宋诗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以它所提供的线索,可将江西诗派的发展分为三期:一、发展期:北宋后期,在黄庭坚的周围和身后形成了一个追随他的人品和创作风格的诗人群,其中两个主要的文人团体被《宗派图》收录,这是江西诗派的第一期;二、全盛期:南宋初期,由于最高统治者的提倡,出现“学者率宗江西”的局面,《宗派图》显示了影响,这是江西诗派的第二期;三、衰落期:南宋中期以后,陆游、杨万里等人先后突破江西诗派的范围,各自走上了新的创作道路,江西诗派逐渐分化,这是江西诗派的第三期。

第5题:

黑格尔是如何理解“作风”的?
作风,是艺术家的个别也是偶然的特点,这些特点在创作过程中流露出来的。
(1)作风不同于艺术的一些普遍的类性,即按其本质须有不同表现方式的那些艺术类性。
(2)作风并不是和真正的艺术表现直接相对立,它只是在外在方面起作用。这种作风可以朝下列两个方向发展。①第一个方向是掌握题材。例如绘画中的着色和配光,②作风可以表现于艺术实践方面,例如画笔的运用以及涂色和配色的技巧之类。③这种掌握题材和表现题材的特殊方式经过反复沿袭,变成普泛化了,成为艺术家的第二天性了,就有这样一个危险:作风愈特殊,它就愈易退化为一种没有灵魂的因而是枯燥的重复和矫揉造作,再见不出艺术家的心情和灵感了,沦为一种手艺和手工业式熟练,变成枯燥无生命。
(3)正确的作风就得避免狭隘的特殊性,力求开阔,以免同样的特殊处理方式僵化成为呆板的习惯。

第6题:

如何理解黑格尔关于艺术美本质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参考答案:

黑格尔认为艺术美的本质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感性观照”的形式就是艺术美的基本特征。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第一,美或艺术是理念、概念与客观实在的统一。世界的本体是绝对理念,其运动分为逻辑阶段、自然阶段和精神阶段三种,而艺术就是绝对理念回复到精神阶段的感性显现,是与具体的、个别的客观实在相统一而显示出来的那种理念,化为了符合显示的具体形象。这种美的理念,便是概念与实在、普遍与个别、本质与现象的统一。
第二,美或艺术美的本质是理念与感性显现的统一。黑格尔说,“美的生命在于显现(外形)”。这个显现,是理念的自我显现,但必须与具体、感性的东西联系起来。而“感性显现”是指感性的东西心灵化,心灵的东西感性化,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总言之,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
黑格尔提出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强调艺术美是理性和感性的统一。


第7题:

如何理解黑格尔的“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参考答案:

[1]艺术作品的内容是理念;
[2]艺术作品的形式是具体可感的形象;
[3]艺术是理念内容与感性显现的自由统一的整体。


第8题:

你如何理解和看待“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


正确答案:①制度是大家都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②“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 ③“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是部队正规化建设的必然要求;④应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发挥好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

第9题:

如何看待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


正确答案: ①在“元曲四家”中,马致远以擅写神仙道化剧著称。他以劝人出家归隐、寻找脱离红尘的世外仙境为主旨。让神仙真人“度脱”凡人入道,宣扬真隐士的道骨仙风之可贵,成为马致远神仙道化剧解决矛盾的方法,戏剧冲突和人物活动均以度脱与被度脱为中心展开。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道化剧反映社会生活的范围。
②马致远塑造的神仙形象,具有外仙内儒的性质。剧中描绘的神仙生活,与儒士隐居山林的避世行为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反映出作者自己渴求归隐的心态。《陈抟高卧》最能反映马致远由追求功名到参破功名而归隐的思想转变。
③马致远剧中那些出家隐居如何美妙的旷达之词,不过是一种逃避现实强作笑言、自我安慰而已。对成仙快乐情景苍白无力的描绘,只凭添了一种宿命的悲凉。

第10题:

提出“哲学的终结”这句命题的是()。

  • A、黑格尔
  • B、尼采
  • C、海德格尔
  • D、费尔巴哈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