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生将自己这次考试获得了高分归之为“本就是这块料”,这实际是将

题目

某学生将自己这次考试获得了高分归之为“本就是这块料”,这实际是将其归之于()

  • A、努力
  • B、运气
  • C、难度
  • D、能力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阅读下面资料,作答小题。

【资料】小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只能够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案例中,小华将行为的原因归因为( )因素。 查看材料

A.内部

B.外部

C.稳定

D.不稳定

E.可控


正确答案:BD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张华将考试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运气,而运气是属于外在不稳定的因素。故根据题意,此题正确答案为BD。

第2题:

Excel表格处理操作:

考试要求:

(1)将标题字体设为“楷体”24磅,粗体,置于表格正上方居中。

(2)计算每名学生的总评成绩。公式:总评成绩=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

(3)将总评成绩的最高分显示在“总评成绩”的最后一栏中。

成绩报告单

姓名 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 总评成绩 李宁 90 100 马伟 60 80 赵达 82 90 张方 50 70 最高分


正确答案:
(1)选中标题所在单元格,单击右键,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单击“字体”标签,分类项选择楷书,字号选择24,单击“对齐”标签,将水平方式选为“居中”。
(2)单击李宁总成绩单元格,输入“=”,在单击考试成绩单元格*70%+平时成绩单元格*30%,单击 “enter”即可。将鼠标放在李宁总成绩单元格的右下角,当出现十字的时候,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拉动,就会出现其他人的总成绩。
选中每个人的总评成绩和最高成绩单元格,单击公式是的最大值公式即可。

第3题:

在某次期中考试中,小明估计自己的语文考试成绩为70分,但其实际成绩为80分。于是,他将期末考试中语文的理想成绩定为85分。根据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这反映了小明的( )。

A.成长需要

B.关系需要

C.求知需要

D.认知需要


正确答案:A

第4题:

有人试图研究智力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他使用学绩测验对学生进行了施测,收集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之后他将学习成绩排在前27%的学生称之为智力高组,将学习成绩排在后27%的学生称之为智力低组。然后比较这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无显著性差异。指出该研究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重新进行实验设计。


答案:
解析:
(1)该实验设计存在的问题该实验设计存在的问题是混淆了自变量和因变量。该实验设计的自变量是智力水平,因变量是学习成绩。本研究中研究者只获得了被试的学习成绩,将学习成绩既当做自变量又当做因变量。(2)新的实验设计该研究应获得的自变量的数据是学生的智商分数,应获得的因变量的数据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研究者应通过智力测量获得学生的智商分数,并将学生分成智力高组和智力低组。同时,研究者通过学业测验获得学生的学习成绩,然后对智力高组和智力低组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差异检验,分析智力差异对于学习成绩是否存在影响。 实验设计之前首先要明晰研究的自变量、因变量是什么以及无关变量有哪些。这样实验设计时就能有的放矢,知道如何操纵自变量、如何获得因变量的指标、如何控制无关变量。本题中涉及的实验设计属于准则组设计,这种设计实际上是一种非实验设计,因为研究者并未对自变量进行操纵,如本题中研究者并不能对智力进行操纵。研究者只是对两类被试进行比较,追溯可能存在的原因。

第5题:

某生一次考试取得高分后,惊喜地说:“我背到的老师都考到啦!”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该生将这次成功归因于(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答案:D
解析:

第6题:

“教师的天职——培养超过自己的学生”人们将这种能培养出超过自己的学生的教育现象称之为()。

A、“毕尔巴鄂效应”

B、“闵恩泽效应”

C、“马太效应”

D、“苏步青效应”


答案:D

第7题:

有关教师资格考试:非正式学生群体可称之为学生集体。【 】

非正式学生群体可称之为学生集体。【 】


.×改正:把“非”字去掉。

第8题:

某学生在某次期中考试中,估计自己的英语考试成绩为80分,但其实际成绩为85分。于是,他将期末考试中英语考试的理想成绩定为90分。根据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这反映了该学生的( )。

A.成长需要

B.关系需要

C.求知需要

D.认知需要


正确答案:A
ERG理论是阿尔德弗尔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密切相关但有些不同的理论。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以下三类:(1)生存需要,这类需要关系到机体的存在或生存,包括衣、食、住以及工作组织为使其得到这些因素而提供的手段,这实际上相当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2)关系需要,这是指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这种需要通过工作中的或工作以外与其他人的接触和交往得到满足,它相当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感情上的需要和一部分尊重需要;(3)成长需要,这是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这种需要通过发展个人的潜力和才能,才能得到满足,这相当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

第9题:

某学生在某次期中考试中,估计自己的英语考试成绩为80分,但其实际成绩为85分。于是,他将期末考试中英语考试的理想成绩定为90分。根据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这反映了该学生的()。

A:成长需要
B:关系需要
C:求知需要
D:认知需要

答案:A
解析:
考点: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

第10题:

某学生将自己这次考试获得了高分归之为“本就是这块料”,这实际是将其归之于( )

A.努力
B.运气
C.难度
D.能力

答案:D
解析:
该生认为自己“本就是这块料”,可见他将考试成绩归因于自身的能力。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