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出售假药,购买其假药的李某服用后中毒。如果张某的这一行为尚未

题目

张某出售假药,购买其假药的李某服用后中毒。如果张某的这一行为尚未构成犯罪,那么张某应当()。

  • A、受到行政处罚
  • B、依法承担给李某造成的损失
  • C、依法承承担刑事责任
  • D、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张某与李某有仇。某日,李某看见张某拿着木棒向他走来,李某以为张某要报复,遂向张某抢先出手,将张某打伤。李某的行为是正当防卫行为。 ( )

参考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
《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本题显然不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进行防卫,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故本题不正确。

第2题:

张某、王某、李某出资设立甲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各自的持股比例为30%、30%、40%;2017年8月,张某要陪孩子出国读书,欲转让其股权,其中一半转给王某,另一半转给乙公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张某将股权转让给王某,应征得李某的同意
B.张某将股权转让给乙公司,应征得王某和李某的一致同意
C.如果李某不同意张某将股权转让给乙公司,则应自己购买,如果不同意购买,则推定其同意购买
D.张某的股权应优先转让给王某、李某而不是乙公司

答案:B
解析:
根据《公司法》第71条第1款:“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之间转让股权,是“自由转,随便转,不通知,不优先”,所以张某可以自由将股权转让给王某,A项错误。 第71条第2款:“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股权对外转让,基于人合性保护,应经过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本案中一共三股东,所以张某对外转让股权,须其他两股东都同意才能满足法定条件,B项正确。 基于推定同意的理解,李某不同意股权对外转让,应自行购买,不购买,推定为同意转让而非强行购买,C项错误。 第71条第3款:“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是基于“同等条件”的前提下,而不是必然享有的,D项错误。

第3题:

张某与李某是表兄弟,李某生活困顿,张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为保证李某年老后的生活,张某私下为李某购买了人寿保险,此事李某不知。后来,张某与李某关系彻底破裂,张某欲将原先为李某购买的保险退掉。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

A.张某可以解除保险合同

B.张某可以退保

C.张某可以终止保险合同

D.张某订立的保险合同无效,不存在解除合同问题


参考答案:D

第4题:

王某将珍贵巨型玉石一块,市价 5 万元,寄存于李某处。李某一日未经王某同意,擅自将该块巨型玉石出售于知情人张某。张某后来将该玉雕刻成“巨船还 乡”艺术品,参加全国雕刻展获得二等奖。获奖后,张某将该艺术品经拍卖程序售于善意第三人林某,获得价款 30 万元。根据以上案情,请回答: (1)关于李某和张某之间的买卖行为,说法错误的是


A.李某未经王某同意出售其巨型玉石,为无权处分
B.李某张某之间的买卖行为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C.张某尚未取得“巨船还乡”艺术品的所有权
D.张某已取得“巨船还乡”艺术品的所有权

答案:A,B
解析:

第5题:

张某拟以100万元出售一套住宅,李某有意购买,并且双方口头达成买卖意向。之后张某得知李某是因为结婚急需购房,故将售价提高15%,并最终与李某成交。张某的这种行为违反了《民法通则》中的(  )原则

A、平等
B、自愿
C、公平
D、公序良俗

答案:C
解析:
公平原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当事人相互之间应公平对待。以下行为均是违反公平原则的:①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②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③霸王条款;④利用他人急需而进行的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第6题:

张某和农户孙某协议,张某向孙某订购两筐新鲜鸡蛋,孙某交付后张某再支付购买鸡蛋的价款。后张某和李某在孙某不知情的情况下,约定由李某代孙某提供鸡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张某和李某的约定无效,李某代为履行行为无效
B.虽然孙某对此不知情,但李某代为履行行为有效
C.如果李某提供的鸡蛋有质量问题,张某有权要求孙某承担违约责任
D.如果李某未向张某提供鸡蛋,张某仍有权要求孙某提供

答案:B
解析:
本题涉及第三人清偿问题。第三人清偿是指债务可由债务人之外的第三人清偿,有效要件有:(1)债务的性质允许第三人代为清偿;(2)无禁止第三人代为清偿的约定;(3)经债权人同意;(4)第三人具有为债务人清偿的意思。本题中清偿符合签署要件,清偿有效,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第三人清偿的法律效果主要是因第三人清偿,债务人免除其债务,如第三人履行存在瑕疵的应由第三人自行承担责任。故选项C、D错误。本题答案为B。

第7题:

关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蒋某生产假药,货值金额达20多万元,尚未销售即被查获。蒋某的行为触犯生产假药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B:钱某明知李某生产的食品掺有少量有毒物质,但不会致命,遂大量购进并转销给多家’小卖部出售,导致多人中毒。钱某与李某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共犯
C:阮某投放“毒鼠强”毒死李某羊圈里面的200只羊,随后将其拉到市场销售,非法获利5万元。丙的行为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数罪并罚
D:姜某生产、销售假药,导致严重结果,但丁一直以为自己生产、销售的属于劣药。由于丁没有认识到自己在生产、销售假药,故不成立生产、销售假药罪,也不成立其他犯罪

答案:B,C,D
解析:
【考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详解:选项A:蒋某生产假药,构成生产假药罪。蒋某生产的假药货值金额达20多万元,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生产伪劣产品尚未销售,但货值金额达到3倍以上(15万元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故,选项A正确。选项B:钱某与李某事先未通谋,所以并不成立共犯,各自成立犯罪。选项C:阮某成立盗窃罪、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数罪并罚。投放危险物质罪必须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和行为。为了盗窃财物而故意使用危险物质杀害特定牲畜的,不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因此选项C错误。选项D:由于姜某主观上并不知晓自己生产、销售的是假药,因此不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应当在假药与劣药重合的限度内成立生产、销售劣药罪。

第8题:

如果张某、李某在公安机关尚未追查时,即自行隐匿罪证。则张某、李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

D.不构成犯罪

E.犯罪预备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故意犯罪过程中的停止形态。李某和张某在实施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后就构成了犯罪既遂。隐匿罪证,并不能改变犯罪既遂的性质。

第9题:

张某与王某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约定租期2年。半年后,张某将该出租房屋出售给李某,但未通知王某。不久后,王某以其房屋优先购买权受侵害为由,请求法院判决张某与李某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根据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张某出售房屋无须通知王某
B.李某有权根据善意取得制度取得房屋所有权
C.张某侵害了王某的优先购买权,但张某与李某之间的合同有效
D.张某出售房屋应当征得王某的同意

答案:C
解析:
(1)选项AD:出租人出卖租赁房屋的,应当在出卖之前的合理期限内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条件优先购买的权利。在本题中,张某出售房屋之前应当在合理期限内通知承租人王某。另外,张某出售房屋只需要提前通知王某,不需要征得王某的同意。(2)选项B:张某是房屋的所有权人,出售自己的房屋,属于有权处分,故李某不是根据善意取得制度取得房屋所有权。

第10题:

下列张某的()行为,按走私行为论处。

  • A、从市场购买几经转手的走私设备
  • B、张某不知道李某是走私人,从李某手中购买走私设备
  • C、张某知道李某是走私人,表示希望从李某处购买走私设备
  • D、张某明知李某走私设备进境,直接从李某处非法收购该设备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