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集团在海外争创全球化品牌的同时,在国内抢抓“家电下乡”机遇,

题目

海尔集团在海外争创全球化品牌的同时,在国内抢抓“家电下乡”机遇,实施了“即需即供”的商业模式,建立了“销售到村”的营销网、“送货到门”的物流网、“服务到家”的服务网。这使得海尔集团“家电下乡”产品销量在全国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海尔集团能取得上述业绩主要在于()。

  • A、制定了正确的经营战略
  • B、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竞争力
  • C、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 D、诚信经营,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海尔集团从1984年到1991年,7年时间只做冰箱一个产品,通过各种促销手段和传媒渠道来打造强势品牌,使海尔品牌的高知名度和良好的品牌形象得以不断提升。随后,海尔品牌逐步延伸到电冰柜,空调等冷家电领域,现在海尔集团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58大门类9200多个规格品种的家电群,几乎覆盖了所有家电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海尔家电王国的形象。这种品牌系统管理策略属于品牌延伸策略。()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2题:

海尔公司是国内知名的家电企业,其生产的所有产品除了冠以海尔这个企业名称之外,同时给各个产品分别设计一个富有魅力的名字,如该公司推出的海尔小神童洗衣机。海尔公司采用的品牌战略属于()。

A.产品线单一品牌战略
B.主副品牌战略
C.伞型品牌战略
D.多品牌战略

答案:B
解析:
本题的考点为品牌战略类型中主副品牌战略的概念。主副品牌战略是以一个成功品牌作为主品牌,涵盖企业的系列产品,同时又给不同产品起一个富有魅力的名字作为副品牌,根据题目信息可知本题所述符合主副品牌战略的概念。
单一品牌又称“同一品牌战略”,指企业生产经营的所有产品都使用一个品牌。多品牌战略指一个企业同时经营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彼此没有联系的品牌。C为迷惑选项。

第3题:

海尔集团在海外争创全球化品牌的同时,在国内抢抓“家电下乡”机遇,实施了“即需即供”的商业模式,建立了“销售到村”的营销网、“送货到门”的物流网、“服务到家”的服务网。目前,海尔集团“家电下乡”产品销量在全国已占到了43%的市场份额。海尔集团能取得上述业绩主要在于( )。

A.制定了正确的经营战略

B.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竞争力

C.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D.诚信经营,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正确答案:A
抢抓“家电下乡”机遇,实施了“即需即供”的商业模式,建立了“销售到村”的营销网、“送货到门”的物流网、“服务到家”的服务网都属于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第4题:

海尔集团在海外争创全球化品牌的同时,在国内抢抓“家电下乡”机遇,实施“即需即供”的商业模式,建立了“销售到村”的营销网、“送货到门”的物流网、“服务到户”的服务网。目前,海尔集团“家电下乡”产品销量在全国占到43%的市场份额。海尔能取得上述成绩主要在于()

  • A、制定了正确的经营战略
  • B、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竞争力
  • C、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 D、诚信经营,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正确答案:A

第5题:

海尔闻名的“砸冰箱”事件表明,抓产品质量就是抓质量品牌。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海尔集团在海外争创全球化品牌的同时,在国内抢抓“家电下乡”机遇,实施了“即需即供”的商业模 式,建立了“销售到村”的营销网、“送货到门”的物流网、“服务到家”的服务网。这使得海尔集团“家 电下乡”产品销量在全国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海尔集团能取得上述业绩主要在于( )。
A.制定了正确的经营战略 B.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竞争力
C.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D.诚信经营,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答案:A
解析:
A [解析]题干讲的是海尔抓住机遇,采用多方位的销售模式,使产品销量占据了较大的市场 份额。B项的“科技进步,,、C项的“社会责任”、D项的“诚信经营”在题干中均未体现。

第7题:

海尔家电统一用“海尔”牌,是()的成功典范。

  • A、品牌识别界定
  • B、品牌模式选择
  • C、品牌管理规划
  • D、品牌延伸规划

正确答案:D

第8题:

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兴周在集团公司四届二次职代会暨2018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企业最突出的任务是()。

A、抢抓机遇 加快发展

B、乘势而上 全面发展

C、抢抓机遇 全面发展

D、顺势而为 加快发展


参考答案:A

第9题:

家电下乡与汽车下乡、摩托车下乡没有价格和品牌的限制。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海尔集团的国际战略 在中国,“海尔”几乎无人不知;在中国企业界,张瑞敏几乎无人不晓。因为,海尔在强手如林的激烈国际竞争中成绩卓著:海尔已在世界各地建立了13家海外工厂,56个贸易中心,18个设计中心,5万多个销售网点,产品销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2年全球销售额达723亿人民币。海尔以其独特的发展战略和骄人的跨国经营业绩引人注目。 海尔从1998年开始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目前在全球共有8个海外贸易公司;在美国、意大利、巴基斯坦、孟加拉、伊朗、尼日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2个生产工厂,还有10个工厂在建。“同城兄弟”海信,在南非、巴西、印尼、美国、日本等国有7个控股的海外子公司,并在南非投资374.5万元建立合资工厂,此外还在印尼投资100万元,合资建设电视机生产厂。“海尔”在国内的老对手康佳集团在印度投资900万元组建合资企业,生产彩电、冰箱、视听和通讯产品,此外还在墨西哥和印尼投资建厂。 从1998年开始重点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到今天,海尔已经积淀了巨大的扩张优势,“海尔,中国造”也越来越吸引了世界众多的眼球。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海尔的海外投资之所以能成功,关键不是出口创汇,而是出口创牌。海尔奉行的是其国际化的一贯原则:“先有市场,再建工厂”。海尔视市场的竞争力为海外建厂扩张的前提。张瑞敏认为,要在海外设厂,首先要开发当地市场,使品牌出口达到当地设厂的盈亏平衡点。当时海尔出口美国的冰箱达到50万台,已超过了在美国组建一个冰箱厂30万台左右的盈亏平衡点。在意大利也是如此,冰箱销售量达到29万台的盈亏平衡点,才在意大利收购了一个工厂。并且海尔努力做到当地设计、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当地融资、当地上市、当地员工,创本土化的品牌。这种基于科学分析方法的稳步推进的发展方式,使海尔步步为营,其出口的产品在欧美地区已占60%以上,并进入了近20家大型连锁集团。海尔在市场开拓上实行先难后易,先到发达国家,后到发展中国家的策略。海尔这种直接向发达国家进行高位出击,占据产业链的高端和上游环节,打响海尔品牌,再回头覆盖发展中国家的战略在实践中获取了良好的后发效应。在进入欧美市场之前,海尔的产品主要出口中东和东南亚,尽管能赚取一些外汇,却难以在这些地区创造世界性的品牌。“要想达到市场竞争的最高境界——经营品牌,海尔必须渗透到品牌林立的欧美地区!”这是张瑞敏始终坚持的理念,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说,国际竞争,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就是国际化品牌之争。目前海尔的品牌价值跃升为中国最有价值的品牌的第一名,在全球市场中,海尔跃居白色家电制造商第5名。特别是2002年3月4日海尔斥资1450万美元,一举买下了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黄金地段的格林尼治大厦这一壮举,使海尔再一次赢得了国际舆论的喝彩。 海尔为什么采取先难后易的方法?


正确答案:海尔之所以采取先难后易的方法,是因为海尔奉行的是其国际化的一贯原则:“先有市场,再建工厂”。海尔视市场的竞争力为海外建厂扩张的前提,也就是首先要开发当地市场,是品牌出口达到当地设厂的盈亏平衡点。然后才大规模的收购海外工厂,这种基于科学分析方法的稳步推进的发展方式,使海尔步步为营,最终实现其国际发展战略。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