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舒婷的诗歌为例谈谈朦胧诗的审美特征:(论·重点)

题目

以舒婷的诗歌为例谈谈朦胧诗的审美特征:(论·重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下哪位诗人不属于现当代诗歌流派“朦胧诗群”的代表?()

  • A、杨炼
  • B、北岛
  • C、余光中
  • D、舒婷

正确答案:C

第2题:

以《双桅船》、《回答》、《远和近》为例,谈谈朦胧诗的主要艺术特征,并比较舒婷、北岛、顾城不同的艺术个性。


正确答案: 朦胧诗对传统诗歌艺术规范的反叛和变革,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新鲜的审美经验。
①意象化,以意象化的方式追求主观真实而摒弃客观再现,如《双桅船》中“船”与“岸”的对应。
②象征化,增强诗的含蓄性和多义性,如《回答》中意味深长的象征和暗示。
③立体化,捕捉直觉与印象,以时空转换和蒙太奇造成诗歌情绪结构的跳跃和立体感,如《远与近》。
从这三首诗中,可以看到三位诗人不同的创作个性:舒婷在温婉典雅的倾诉和独白中,传达出美丽而忧伤的诗情,以女性独特的情绪体验辐射外部世界。北岛的诗热情而冷峻,奔放而凝重,闪烁着思辩的色彩,面对历史的废墟,唱出一代人的觉醒、沉思和追求。顾城对大自然有着特别的偏爱,注重个人主观感觉,构建了一个童话世界。

第3题:

诗歌《致橡树》是朦胧诗女诗人()的代表作,表达了平等独立、互助信任的爱情观。

A、董仲舒

B、舒婷

C、谢灵运

D、李清照


参考答案:B

第4题:

论述严羽的诗歌审美特征论。


正确答案: (1)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提出“别材别趣”说,作为他的诗歌审美特征论,体现了他对诗歌的特殊规律和审美特征的自觉探索,对纠正当时诗坛流弊起到了重要作用。
(2)“材”即诗歌题材,“别材”即是说诗歌创作在题材和内容方面有自己特殊的要求和规定,即:吟咏情性。反对以知识学问为具体内容和表现对象,反对江西诗派的创作风气。他认为只有吟咏情性的诗歌,才具有感发读者的审美效果。
(3)“趣”指艺术旨趣,“别趣”即是说诗歌有其特殊的艺术旨趣,“别趣”又名“兴趣”或“兴致”,它的具体内涵有三:第一,它要求诗歌内容必须表现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即情性,别趣以别材为前提条件。第二,要求在诗歌的语言、情感、意趣等艺术表现上做到“不落言筌”,“无迹可求”,共同构成一个生机勃勃的艺术整体,创造出透彻浑成的意境,使读者领悟到丰富的艺术旨趣。第三,别趣并不否定理性内容的存在,严羽反对的是以诗歌讲理的概念化倾向,主张将理趣寄寓在审美的境界中。
(4)“别材别趣”说从题材内容、审美效果、艺术表现方式等方面论述了诗歌的独特规律和审美特征,论述了诗歌创作中的情理关系,纠正了宋诗之弊,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但这一理论相对忽视现实生活的重要作用,是其不足。

第5题:

以舒婷的《祖国啊,亲爱的祖国》为例,简要分析朦胧诗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朦胧诗的主要特点是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具体说来:
(1)内容上强调瞬间的主观感受,一般不大好懂。
(2)取材上往往选择奇特的形象。
(3)手法上大量采用虚写,使用象征和隐喻,打破时空秩序。不大注重形式,追求内在的韵律。

第6题:

以舒婷的诗歌为例谈谈朦胧诗的审美特征:(论·重点)


正确答案: ①打破现实主义审美模式,由写实转向写意,由具体转到抽象,由物象转到意象,由明晰转向模糊,着重于表现多变、曲折和复杂的主体世界。
②打破过去诗歌线性因果或单向直抒的方式,以主体情感和情绪流动的内在曲线结构作品,情感呈散点辐射状态,主题的多义性和情感的多向性代替了过去的平面状态,在结构上实现了真正的“自由”。
③多用象征、暗示、通感等,用意象的模糊性取代形象和意旨的明确性,闪烁的意念、跳跃性的转递切换、瞬间感伤的捕捉等等,是其典型特征。

第7题:

朦胧诗主将北岛、舒婷、顾城各自的诗歌个性是什么?如何定位朦胧诗的文学史地位?


正确答案: 朦胧诗主将北岛、舒婷、顾城各自的诗歌个性特征参见教材论述,此处从略。定位朦胧诗的文学史地位,
一要考虑它对其前文学的突破,
二要考虑它对其后文学的影响创新,
三要考虑它的美学追求和个性特色,
四要考虑它自身的文学创新。

第8题:

以《蒹葭》为例,谈谈你对诗歌的朦胧美的认识。


参考答案:本诗中所描述的这种景象,不是眼前所见的实景实事,也不是对曾经阅历过的某人某事的追忆,而是一种由诸多类似人事、类似感受所综合、凝聚、虚化而成的心理幻象。“在水一方”就是这样一-种由特定感情外化而成、具体事实完全被虚化了的心理幻象。在这种心理幻象中的一切事物,无论是河水、伊人,还是逆流、顺流,无论是险阻、宛在,还是河岸边、水中央,都不必要、也不可能作何山何水、何时何地、乃至何人何事的考究;否则,就会产生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正因为如此,《蒹葭》的意境也就呈现为一种不粘不滞、似花非花、空炅蕴藉、含蓄多藏的朦胧美。根据接受美学的理论,这种朦胧的美感是由读者的阅读期待视域和文本的召唤结构所造成的。一方面,不同的读者具有不同的思想情趣、生活阅历和审美经验等个性特征,对同一文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定向性期待和交流思路,最终必然形成不同的理解,“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正如王夫之在《诗绎》中所说:“作者用--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人情之游也无涯,而各以其情遇,斯所贵于有诗。”而更主要的是,这首诗的意境恰好特别朦胧,留有较多的空白和模糊之处,为读者实现各自的阅读期待提供了极为开放的召唤结构。鉴赏这样的作品,我们不必尽依本旨,而是要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在其广阔的意境空间中自由地翱翔,找到自己心灵的栖息地,从而尽情地享受审美创造的快感。

第9题:

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称的是以()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

  • A、舒婷
  • B、北岛
  • C、顾城
  • D、江河

正确答案:A,B,C,D

第10题:

谈谈舒婷诗歌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痛苦、忧伤是舒婷的感情基调,关注生命个体的体验,有着特有的女性气质和风格;
对祖国和人民炽热的爱是她的创作支柱;
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