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时序图的建模步骤。

题目

简述时序图的建模步骤。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说明用例模型的功能,用例图的主要组成部分,用例建模的步骤。


正确答案:用例模型是表达系统外部事物(行为者)与系统之间交互的可视化工具。一个系统的用例模型由若干用例图组成用例图的主要成分有用例、行为者和系统它用简单的图标元素准确地描述了行为者(角色)与系统的交互情况和系统的功能(用例)。 用例建模的步骤是: (1)确定系统的范围和边界。 (2)确定角色和用例。 (3)对用例进行描述。 (4)定义用例之间的关系。 (5)审核用例模型。
用例模型是表达系统外部事物(行为者)与系统之间交互的可视化工具。一个系统的用例模型由若干用例图组成,用例图的主要成分有用例、行为者和系统,它用简单的图标元素准确地描述了行为者(角色)与系统的交互情况和系统的功能(用例)。 用例建模的步骤是: (1)确定系统的范围和边界。 (2)确定角色和用例。 (3)对用例进行描述。 (4)定义用例之间的关系。 (5)审核用例模型。 解析:首先分析系统边界,这个教学管理系统与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有系统边界,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只接受学院教学管理系统的汇总信息报表等,不反馈信息;财务管理系统接收学院学生选课情况信息作为收费依据,反馈学生交费信息。
试题中给出的最高层用例图中显示,有5名参与者,并且已经标出教师和学生,可以从已知中得出还有教学管理员。角色2和角色3都只对一个用例发生关系,并且角色3与用例5是单向传递,综合分析可得出角色3是学校教务管理系统,用例5是学生成绩管理,那么,角色2就是财务系统,用例4是选修课管理,角色1是教学管理员。

第2题:

简述时序建模的Box—Jenkins方法论的步骤?


正确答案: 第一,平稳化。这可利用差分变换、对数变换或者两者同时使用,以使其自相关函数呈现出指数衰减的特征。
第二,识别并估计模型。如前述,识别是在ACF和PACF的形状的指导下,确定ARMA的p,q值。模型估计,一般会用到非线性最小二乘法。
第三,诊断。检验被估模型的参差序列是否为白噪声。若是,说明模型准确的刻画了时间序列过程,否则,回到第二步,重新估计模型,并估计新的模型。
第四、预测。对通过诊断检验的模型便可用于预测目的,应用建模的实践证明,这种模型往往具有比传统的结构计量模型更好的预测效果。

第3题:

钢结构深化设计步骤包含下列选项中的哪些内容()。

A、初步整体建模

B、精确建模

C、与机电专业碰撞检查

D、模型校核

E、构建出图


答案:ABDE

第4题:

分别简述叠加型组合体和切挖型组合体的建模步骤和方法。


正确答案:叠加型组合体:首先进行形体分析,将组合体分解为若干个基本体,并分析各基本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表面连接关系;然后创建各个基本体并用移动、对齐等命令进行定位;最后将定位后的各基本体按顺序进行合并操作。若组合体中有孔槽结构,则应在合并后再进行差集操作,以避免产生不完整的结构。

第5题:

时序图、协作图、状态图这些都属于UML中的()建模图。


正确答案:行为

第6题:

简述面向对象建模过程的步骤。


正确答案: (1)需求获取
建立用况(usecasE.模型和用况场景。
(2)需求分析
①建立活动图和状态图。
②类图(建立域模型)。
③顺序图(实现用况)。
(3)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
(4)需求验证

第7题:

简述顺序图的建模步骤。


正确答案: 建模步骤:
1.设置交互语境
2.确定对象
3.分析消息和条件
4.分析附加约束
5.对建模结果精化和细化

第8题:

钢结构深化设计共有以下6个步骤:①初步整体建模②精确建模③模型校核④构建编号⑤构建出图⑥校对及审核。下列选项中,正确的钢结构深化设计步骤是()。

A、①③⑤②④⑥

B、①③④⑤②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④③②⑤⑥


答案:C

第9题:

简述SD结构模型地建模步骤。


正确答案: 1.明确系统边界,即确定对象系统地范围。
2.阐明形成系统结构地反馈回路,即明确系统内部活动地因果关系链。
3.确定反馈回路中的水准变量和速率变量。
4.阐明速率变量的子结构或完善、形成各个决策函数,建立起SD结构模型(流图)。

第10题:

简述数学建模的基本步骤。


正确答案: 数学建模的方法和步骤是:
1.弄清实际问题:包括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知识,从中提取有关的信息,明确要达到的目标。
2.化简问题:根据问题的特点和目的,做出某种核力的假设,舍弃一些次要因素,从而使问题得以化简。
3.建模:在假设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因素和有关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抽象概括,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刻画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起相应的数学结构
4.求解:对所得的模型在数学上进行推理或演算,求出数学上的结果
5.检验:把数学上的结论返回到实际问题中。若模型与实际比较温和,则对所得结果给出实际含义,并进行解释。倘若经过检验与实际不符,就必须对所得模型加以修正,重复前面的建模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