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32岁,阴道产后3天,会阴侧切伤口红肿,给予红外线灯

题目

患者,女性,32岁,阴道产后3天,会阴侧切伤口红肿,给予红外线灯照射。照射时灯距应为()。

  • A、5~10cm
  • B、10~20cm
  • C、20~30cm
  • D、30~50cm
  • E、50~70cm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女性,32岁,经阴道分娩后第二天,会阴侧切伤口红肿,遵医嘱给予红外线灯照射。1. 红外线灯距伤口的距离应为

每次照射的适宜时间应为

A.3~5分钟

B.5~10分钟

C.10~20分钟

D.20~30分钟

E.30~60分钟


正确答案:D

第2题:

患者李某,女性,32岁,会阴侧切伤口红肿,给予红外线灯照射。用红外线灯照射创面的作用不包括A、消炎

B、镇痛

C、抑制细菌生长

D、促进创面干燥结痂

E、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照射时灯距应为A、5~10cm

B、10~20cm

C、20~30cm

D、30~50cm

E、50~70cm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C


问题 2 答案:D

第3题:

女,35岁,第一胎40周,阴道分娩,产后会阴侧切伤口护理措施,不妥的是()。

A.每天采用消毒液擦洗会阴部2次

B.会阴水肿可用50%硫酸镁湿热敷

C.会阴有侧切者应取伤口同侧卧位

D.会阴伤口红肿可用红外线照射

E.侧切口有渗血及时报告医生


参考答案:C

第4题:

患者女,32岁。会阴侧切产下一名女婴,对于李女士侧切伤口红肿,护士遵医嘱给予红外线灯照射。

用红外线灯照射创面的作用不包括
A.消炎
B.抑制细菌生长
C.镇痛
D.促进创面干燥结痂
E.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答案:B
解析:
1.红外线灯照射创面治疗炎症时,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细胞的吞噬功能,消除肿胀,促进炎症消散。红外线可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镇痛、解除横纹肌和平滑肌痉挛以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作用。在治疗慢性感染性伤口和慢性溃疡时,改善组织营养,消除肉芽水肿,促进肉芽生长,加快伤口愈合。红外线照射有减少烧伤创面渗出的作用。红外线还经常用于治疗扭挫伤,促进组织肿胀和血肿消散以及减轻术后粘连,促进瘢痕软化,减轻瘢痕挛缩等,故本题选B。解题关键:红外线灯照射创面的目的是消炎镇痛促进创面干燥结痂及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2.功率500w以上,灯距应在50~60cm以上;功率250~300W,灯距在30~40cm;所以选项E是最佳答案。解题关键:灯距为30~50cm红外线灯照射的佳灯距。
3.对于会阴侧切术后一般使用红外线灯照射的时间最好是20~30分钟,所以只有D符合要求。解题关键:20~30分钟是会阴侧切术后使用红外线灯照射最佳时间。

第5题:

患者,女性,32岁,经阴道分娩后第二天,会阴侧切伤口红肿,遵医嘱给予红外线灯照射。

红外线灯距伤口的距离应为

A.5~10cm

B.10~20cm

C.20~30cm

D.30~50cm

E.50~70cm


正确答案:D

第6题:

某产妇,会阴侧切术后4日,阴道出血不多,自觉会阴胀痛,发热,检查见局部红肿、硬结,体温38℃。

此时考虑诊断为

A.上呼吸道感染

B.子宫内膜炎

C.会阴侧切伤口感染

D.会阴伤口血肿

E.阴道壁血肿


正确答案:C
根据症状、体征不难诊断为会阴侧切伤口感染,应提前拆线引流或行扩创处理,并定时换药。

第7题:

患者林某,女,32岁,会阴侧切伤口红肿,给予红外线灯照射,灯距应为

A.5~10cm

B.30~50cm

C.20~30cm

D.10~20cm

E.50~70cm


正确答案:B
解析:红外线灯照射是干热法的一种,可用于消炎、镇痛、促进创面干燥结痂和肉芽组织生长。照射时灯距一般为30~50cm,以温热为宜,防止烫伤,故正确答案为B。

第8题:

( 157~158 共用题干)某产妇,会阴侧切术后4日,阴道出血不多,自觉会阴胀痛,发热,检查见局部红肿、硬结,体温38℃。

第 157 题 此时考虑诊断为

A.上呼吸道感染

B.子宫内膜炎

C.会阴侧切伤口感染

D.会阴伤口血肿

E.阴道壁血肿


正确答案:C

第9题:

(题干)某产妇,会阴侧切术后4日,出现发热,体温38℃,阴道出血不多,自觉会阴胀痛,发热,检查见局部红肿、硬结。 此时考虑诊断为

A.上呼吸道感染

B.子宫内膜炎

C.会阴侧切伤口感染

D.会阴伤口血肿

E.阴道壁血肿


正确答案:C
根据症状、体征不难诊断为会阴侧切伤口感染,应提前拆线引流或行扩创处理,并定时换药。

第10题:

患者李某,女性,32岁,会阴侧切伤口红肿,给予红外线灯照射。

用红外线灯照射创面的作用不包括
A.消炎
B.镇痛
C.抑制细菌生长
D.促进创面干燥结痂
E.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答案:C
解析:

红外线照射治疗作用: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红外线照射人体时,其能量在皮肤及皮下组织中吸收转变为热,引起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局部循环得到改善,组织营养和代谢相应好转。其机制主要是通过引起反射性血管扩张和形成组胺、血管活性肽等血管扩张性物质两个途径完成。②促进局部渗出物的吸收消肿:这种作用主要由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继发效果,血流加速后局部、渗出物引流容易,渗出物移除后组织张力下降,肿胀自然减轻。但当急性渗出过程未停止时,局部不能用强热,否则由于施热后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反而加剧渗出;或是肿胀明显时最好不直接在局部用强热,此时可在肿胀区的近端加热,近段血管扩张后可加强肿区的引流而不致引起肿区的血管扩张。
灯距为30到50cm,照射时间为20到30min。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