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男患,突发寒战,体温39℃左右,腹泻十余次,伴里急后重,大

题目

26岁男患,突发寒战,体温39℃左右,腹泻十余次,伴里急后重,大便病初为稀便,很快转化为脓血便,便常规:红细胞5个/HP,白细胞12个/HP,可见脓细胞。该患者为确诊,还需做何种检查()

  • A、便细菌培养
  • B、血常规
  • C、尿常规
  • D、腹部平片
  • E、血细菌培养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男性,突发寒战,体温39℃左右,腹泻十余次,伴里急后重,便为稀便,很快转化为脓血便,便常规红细胞5个/HP。白细胞10个/HP,脓液(++)。

该患者治疗首选药物

A、先锋霉素
B、氧氟沙星
C、红霉素
D、氯霉素
E、黄连素

答案:B
解析:

第2题:

患者男,32岁,因“寒战、高热、腹泻”来诊。患者体温39℃左右,腹泻十余次,伴里急后重,稀便,后转为脓血便。便常规:红细胞5/HP,白细胞10/HP,脓液(++)。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A、肠炎
  • B、伤寒
  • C、阿米巴痢疾
  • D、细菌性痢疾
  • E、食物中毒

正确答案:D

第3题:

患者,男,31岁。突发寒战,体温39℃。腹泻十余次,伴里急后重,便为稀便,很快转化为脓血便。粪常规示:红细胞5/HP,白细胞10/HP,脓细胞(++)。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细菌性痢疾

B、伤寒

C、阿米巴痢疾

D、肠炎

E、食物中毒


参考答案:A

第4题:

单选题
26岁男患,突发寒战,体温39℃左右,腹泻十余次,伴里急后重,大便病初为稀便,很快转化为脓血便,便常规:红细胞5个/HP,白细胞12个/HP,可见脓细胞。该患者最可能诊断是()
A

伤寒

B

细菌性痢疾

C

阿米巴痢疾

D

肠炎

E

食物中毒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患者男,32岁,因“寒战、高热、腹泻”来诊。患者体温39℃左右,腹泻十余次,伴里急后重,稀便,后转为脓血便。便常规:红细胞5/HP,白细胞10/HP,脓液(++)。需要鉴别诊断的病相是()

  • A、伤寒
  • B、霍乱
  • C、肠炎
  • D、肝炎
  • E、肠结核

正确答案:C

第6题:

男性,突发寒战,体温39℃左右,腹泻十余次,伴里急后重,便为稀便,很快转化为脓血便,便常规红细胞5个/HP。白细胞10个/HP,脓液(++)。

该患者需与哪一种病相鉴别

A、肠炎
B、霍乱
C、伤寒
D、肝炎
E、肠肿瘤

答案:A
解析:
题中患者考虑为急性细菌性痢疾,需要和其它原因所致的肠炎相鉴别。急性菌痢应与急性胃肠炎、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等鉴别,所以此题选A。慢性迁延性菌痢,需要与结肠癌与直肠癌鉴别。

第7题:

26岁男患,突发寒战,体温39℃左右,腹泻十余次,伴里急后重,大便病初为稀便,很快转化为脓血便,便常规:红细胞5个/HP,白细胞12个/HP,可见脓细胞。该患者最可能诊断是()

  • A、伤寒
  • B、细菌性痢疾
  • C、阿米巴痢疾
  • D、肠炎
  • E、食物中毒

正确答案:B

第8题:

男性,突发寒战,体温39℃左右,腹泻十余次,伴里急后重,便为稀便,很快转化为脓血便,便常规红细胞5个/HP,白细胞10个/HP,脓细胞(++)。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细菌性痢疾

B.伤寒

C.肠炎

D.阿米巴痢疾

E.食物中毒


正确答案:A
A。[解题思路]该患者突然寒战,高热达39℃。同时有细菌性痢疾的典型表现如腹泻伴里急后重,稀便转为脓血便,化验便常规结果也支持细菌性痢疾,因此最可能的诊断是细菌性痢疾;如要确诊,细菌培养,找到痢疾杆菌。
[命题规律] 考查“细菌性痢疾的诊断和治疗”。重点掌握。

第9题:

26岁男患,突发寒战,体温39℃左右,腹泻十余次,伴里急后重,大便病初为稀便,很快转化为脓血便,便常规:红细胞5个/HP,白细胞12个/HP,可见脓细胞。该患者诊断时,最应注意与哪一种疾病鉴别()

  • A、其他细菌性肠道感染
  • B、霍乱
  • C、伤寒
  • D、肝炎
  • E、肠结核

正确答案:A

第10题:

单选题
患者,男,突发寒战,体温39℃左右,腹泻十余次,伴里急后重,便为稀便,很快转化为脓血便,便常规红细胞5/HP,白细胞10/HP,脓细胞(++)。该患者诊断最可能的是(  )。
A

细菌性痢疾

B

伤寒

C

阿米巴痢疾

D

肠炎

E

食物中毒


正确答案: D
解析:
该患者突然寒战,高热达39℃。同时有细菌性痢疾的典型表现如腹泻伴里急后重,稀便转为脓血便,化验便常规结果也支持细菌性痢疾,因此最可能的诊断是细菌性痢疾;如要确诊,细菌培养,找到痢疾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