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管道在安装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题目

氧气管道在安装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安装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氧气管道内氧气流速按GB50030-91《氧气站设计规范》规定:压力大于10MPa时,氧气流速应小于6m/s;压力在3MPa至10MPa时,流速不应大于10m/s;压力为0.1MPa至3MPa或以下时,不应大于15m/s;
2)在阀门前后、弯管、变径管三通等部位,应采用铜管或不锈钢管;
3)弯管直径大于5倍的管径,弯头前后应有大于3倍直径的直线管段;
4)填料及法兰密封垫应采用不易燃烧的无棉石棉、聚四氟乙烯、退火铜片、退火铝片等物质;
5)氧气管道必须清洗、脱脂后才能进行安装;
6)厂房内氧气管道,应沿墙壁或支柱敞露敷设。所有管道的连接点及其附属设备,应置于醒目和便于检查之处;
7)敞露敷设的情况下,允许氧气管道与其他管道同时敷设,但氧气管应敷设在单独的支架或吊架上,并应敷设在其他管道之上。氧气管与其他管道间的距离大于250mm;
8)敞露敷设时,氧气管道与绝缘电缆间的距离大于500mm,与裸电线间距离大于1000mm。禁止与动力线、照明线、电话线敷设在同一沟道内;
9)当氧气管道穿过天花板、间壁及其他建筑结构时,氧气管应置于大套管中。套管直径应大于氧气管直径10~20mm。处于套管内的氧气管段,应该没有焊接接合处。在套管的两个端点处,氧气管道与套管间的缝隙应用石棉或其他不燃烧的纤维质材料填塞;
10)地下氧气管道,当需通过土路、公路和铁路时,也应装在套管内。套管内的氧气管应尽量减少焊接接合处;
11)输送潮湿氧气的地下管道应敷设在冻结线以下。干燥氧气的地下管道,可以敷设在冻结线以上,但深度不小于0.8m,以免地面运输负荷导致管道断裂。其他规定可按有关规定执行;
12)氧气管道应有导静电的接地装置;
13)安装氧气管道前,应认真学习、理解GB50030-91《氧气站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安装衬胶管道时,应注意检查哪几方面?
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在组装衬胶管道前,应对所有管段和管件进行外观检查,必要时进行电火花漏电检查,发现缺陷及时修补;
(2)衬胶管及管件受到污染时,不得使用能溶解橡胶的溶剂处理;
(3)设备及管件的法兰结合面在组装前,应检查其是否平整,不得有径向沟槽;
(4)禁止在已安装好的衬胶管道上动用电火焊或钻孔。

第2题:

安装绕组外部围屏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正确答案: 220kV级绕组外部装有油-隔板式围屏,安装围屏时要注意围屏纸板边缘不可接触绕组表面,以免造成绕组表面爬电。纸板边缘应支撑在长垫块的端头,纸板应围紧实,搭接头错开。

第3题:

氧气管道上仪表取源部件的安装要求有( )。

A、取源部件的焊接部件应在管道预制时安装
B、应脱脂合格后安装取源部件
C、不应在管道的焊缝上开孔安装
D、在管道防腐完成后开孔安装
E、取源部件与管道同时进行试压

答案:A,B,C,E
解析:
教材P125~126
【知识点】取源部件安装。选项A是正确的,管道上的取源部件应在管道预制、安装时同时安装。选项B是正确的,设计文件要求或规范规定脱脂的取源部件,应脱脂合格后安装。选项C是正确的,安装取源部件时,不应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及焊接。选项D是错误的,在设备或管道上安装取源部件的开孔和焊接工作,必须在设备或管道的防腐、衬里和压力试验前进行。取源部件安装完毕后,应与设备和管道同时进行压力试验,所以选项E是正确的。

第4题:

安装工程的“项目特征”主要应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列项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正确答案: (一)主要应从三个方面来描述:
1、项目的自身特征,指的是项目的材质、型号、规格,必要时还可指明其品牌。
2、项目的工艺特征,指的是项目的安装工艺必须详细说明。例如:镀锌钢管的连接工艺,是丝接、法兰连接或卡套式连接都应该予以描述。
3、项目的施工方法特征,施工方法是影响工程计价的。例如:电气配管,是墙面明敷设、暗敷设,还是吊顶内敷设都应予以描述。
(二)具有不同特征的项目应分别列项。项目特征是清单项目设置的基础和依据。列项时应对项目的特征做全面的描述,即使材质、型号、规格同一,但工艺特征或施工方法特征不同也应该分别设置清单项目。

第5题:

液氧气化充灌系统液氧泵的配管应注意什么问题?


正确答案: 液体气化充灌系统由液体贮槽、液体泵和气化器组成。为保证液体泵的正常运转,除了泵本身结构的可靠性外,配管技术也是非常关键的。配管不当,轻则会造成液体泵有“气蚀现象”,流量减小,泵的机械损耗较大;重则由于液体在管内严重气化,充灌压力无法提高,泵不能正常工作。所以在配管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贮槽的基础应比液氧泵的中心高出1m以上,以保证泵的入口有较高的静压(高于温度对应的饱和压力);
2)尽可能缩短贮槽至泵进口的管道长度,以减小由于流动阻力造成的压降。泵的进口装设一段波纹管及过滤器;
3)加强进口管路的保温,以减少由于外部热量传入而造成的温升;
4)在泵的吸入腔内应配置一根回气管道,并装有吹除阀。一旦发生气蚀时可打开吹除阀排气。回气管连至贮槽顶部气相空间,不能有下弯段,并要包好绝热层;
5)泵的排出管应考虑能够补偿温度应力。管上装有止逆阀、截止阀、安全阀及带报警自控装置的压力表。

第6题:

在试压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正确答案: 在现场做气压试验主要是检查设备气密性。在试压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严禁用氧气作为试压气源;
2)对试压后不再脱脂的忌油设备,应用清洁无油的试压气源;
3)对试压用的压力表应经校验,予以铅封后方得使用。试压前应仔细检查压力表阀是否已经打开;
4)试压时,不能对试压容器用锤敲击;
5)试压时,不能拆卸或拧紧螺钉;
6)用氮气瓶或压力等级较高的气源向较低压力的容器充气试压时,应安装减压阀,严禁直接充气。
7)试压充气达到规定压力后,应将充气管接头拆除。

第7题:

气动信号管道可选用哪些材料,在安装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气动信号管道应采用不锈钢管、紫铜管或尼龙、聚乙烯管缆。管道安装时,中间连接应采用卡套式接头连接。管道终端配装可拆卸的活动连接件,以便于维修,保证管道清洁,安装后的管路应无泄漏。

第8题:

保温应单独列示清单工程量是在计算( )时,应注意的问题。
A、管道安装工程费
B、管道维护费
C、管道修理费
D、管道冲洗费


答案:A
解析:
计算管道安装工程费用时,应注意管道的刷油、保温应单独列示清单工程量。

第9题:

弹簧管压力表在安装,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正确答案: 在选择压力表时要注意:
1)确定压力表量程。当被测压力较为平稳时,应使常用被测压力位子压力表量程的1/3~1/2范围内;当被测压力变化剧烈时,应选在量程的1/3--1/2之间,以使测量较准确和延长压力表使用寿命;
2)根据生产工艺允许的最大误差,确定仪表精度。常见的精度等级分为0.5,1.0,1.5,2.5级;
3)根据生产要求、介质性质、测量范围、环境情况等选用合适类型的压力表。测量氧气压不能用其他介质压力表代用。
在安装时,为了使测压点的选择能代表被测压力的真实大小,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选在被测介质流动的直管部分,不要选在管路的弯头、分叉、死角或其他容易形成旋涡的地方。
2)测量流动介质压力时.应使取压点与流动方向垂直,清除钻孔的毛刺。
3)测量液体压力时,取压点应在液体下部,使导压管内不存气体;测量气体压力时,取压点应在管道上部,使导压管内不存液体。
导压管是传递压力、压差信号的,为使信号传递迅速而准确,要注意:
1)导压管不能太细、太长或太粗。一般内径为6~10mm,长度不大于50m;
2)导压管不宜水平铺设,应保持1:10一1:20的倾斜度,以利管内液体的排出;
3)若被测介质易冷凝或冻结,必须安装加热管,并加保温;
4)当测量液体压力时,在导压管系统的最高处应设集气管。若测气体压力,应在最低处设水分离器。被测介质可能产生沉淀物析出时,仪表前应加分离器,以排出沉淀物。
在安装时应注意:
1)位置应易于安装检修;
2)避免温度影响,要远离高温热源或加隔热挡板,不得超过仪表规定的最高工作温度;
3)介质有腐蚀性时,须采取保护措施。如加适当的隔离容器,或加保护膜片;
4)在有振动的场合,应加装各种弹簧式或软垫式减振器,或把压力引向无振动的地方;
5)当被侧压力波动频繁、剧烈时(如压缩机和泵的出口等),可采用阻尼装置;
6)压力计密封处应加密封垫片。低于0.6MPa表压)时用胶质石棉垫或聚四氟乙烯垫;
在80~450℃,5MPa以下时用石棉纸或铝片;温度、压力更高时用退火紫铜或铅垫。另外还应考虑介质的影响:如空分塔以及其他和氧气直接接触的压力表,必须严格禁油,不得用浸油垫片和有机化合物垫片,并要严格脱脂。
压力表在使用前必须经过计量部门校验合格的,才能投入使用应注意定期检验,在有效期内使用。

第10题:

在进行轮椅处方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正确答案: (1)安全性:使用标准轮椅最常发生向前翻倒;而使用电动轮椅易发生向侧方翻倒。在进行轮椅处方时应充分考虑影响轮椅的安全因素。如车轴的位置、脚轮的位置和直径、座位的位置和高度以及载物的放置位置等影响轮椅矢状面稳定性。把轮椅的车轴前移时容易推动,但后部的稳定性降低,在上肢和加速时容易向后翻倒;车轴后移时后方的稳定性增加,有利于年龄大、躯干稳定性差者。脚轮的位置越靠近前、直径越大、座席越低越偏后、把携带物品放在座位下或偏后的位置时发生向前翻倒的可能性减少。大车轮和地面接触点的间距宽度是影响轮椅侧方稳定性的因素,当大车轮平面与地面垂直线的夹角为7°时侧方稳定性最好,且无需过度加宽轮椅。
(2)价格:有时轮椅的有利性与价格不一致,处方时必须与使用者商量,根据实际需求,使用地点和经济能力等全面考虑,尽量选择价格可以承受的轮椅。另外还要考虑更换零件的费用。
(3)外观:由于轮椅在日常大部分时间伴随使用者,特别是女性,坐席及靠背的颜色、轮胎的外观等都会影响乘坐者的感觉,因此对外观要有一定得要求,以免加重残疾者的精神压力。但切忌只重视外观而忽视功能,主客颠倒。另外,轮椅的噪声要小。
(4)舒适性:由于使用者大部分时间都在轮椅上生活,乘坐的舒适性非常重要。座席、靠背、扶手、脚托等的规格应合适,必要时配备各种垫。有髋关节挛缩者还要考虑靠背与座席的角度。
(5)重量、大小及是否折叠:轮椅以结实、轻便为好。由照顾者推动的轮椅应把结实、安全放在第一位;而由乘坐者独自操作的轮椅应把轻便放在第一位。电动轮椅虽然重量大,但无需乘坐者用力操作,如有需要仍可以选用。如需要轮椅转移到汽车还应选用折叠式轮椅。
(6)使用者的操作能力一般认为驱动轮椅的力量达到体重的1/30~1/25即有可能操作轮椅,但使用者必须无只能障碍,且肩肘手以及手腕的协调性符合驱动轮椅的要求。当驱动轮椅有困难时要根据使用者的能力和功能受限程度选择各种驱动配件,如选用带推把的手轮。
(7)使用目的以及使用场所:要考虑使用者的居住及工作环境,如住宅的宽窄、地面是否平整,是否有台阶或坡道的角度等,必要时到实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