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个案工作者现实性反应的来源。

题目

简述个案工作者现实性反应的来源。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来自于人性的弱点。如难免会批评案主;表现出个人的优越感;面对迷人的异性案主,个案工作者难免会心动
(2)来自案主及其问题。如对年轻案主表现出有信心的样子,而面对年长的案主和社会地位较高的案主会感到有心理压力和缺乏信心;有时案主的敌意和抗拒,甚至是攻击性的行为,都会让个案工作者感到焦虑、挫折和担心
(3)来自于工作环境。如会谈室空气不好、会谈室外过分嘈杂、工作负担太重而身体感到疲惫或有急事待完成,都会使个案工作者不易集中精神和注意力去倾听案主的叙述,有时也会出现因工作太忙而忘记履行诺言或迟赴约会等
(4)来自于个人与生活环境。如睡眠不足、生病、亲人过世或住院,或环境中有其他压力来源出现,都会使个案工作者身心疲惫或无法专心协助案主处理问题。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在运用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进行辅导时,个案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1)个别化的原则。即将案主看成独特的个人,重视案主对待困难和问题的感受与看法。
(2)接纳的原则。即承认案主有自由表达情感的权力,并投入地倾听案主,既不阻止也不责备。
(3)案主自决的原则。即承认案主有自己选择决定的权力。
(4)非评判的原则。个案工作者的角色是了解和帮助案主,而不是对案主作出是非对错的评判。
(5)真诚和表里如一的原则。即个案工作者在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开放和诚实的态度。
(6)保密的原则。即保守案主在专业关系中所显露的秘密。
(7)受控制的情绪反应的原则。即个案工作者的情绪要受到理性和专业的控制,正确处理好案主的“移情”,不要让自己产生“反移情”。

第2题:

简述个案工作者所持有的基本专业态度。


正确答案: (1)同感,是对案主的内心世界有准确甚至如同亲身体验的了解,要感受案主内心世界如同感受自己一样。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感受共鸣,二是角色转换,三是同感的传达。
(2)接纳,个案工作者应该投入地聆听案主的自由表达,既不阻止,也不责备,更不嘲笑,而且不给案主施加任何价值的影响,坚信案主的任何思想都有合理的原因。
(3)保密,就是要保守案主在专业关系中所显露的秘密。
(4)适时处理情感转移,情感转移包括:一是案主将自己的情感转移到个案工作者身上,二是个案工作者将情感转移到案主身上。个案工作一旦发现自己具有反移情的表现,应进行自我批评和反思,以增进自我了解和控制。
(5)除此之外,个案工作者还要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和内外因综合分析的原则。

第3题:

下列哪一项关于学校社会工作个案选择的陈述是最准确的?( )

A.小A因父母离异,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班主任建议其去见社会工作者,小A不愿意,社会工作者坚持将小A列为个案辅导的对象

B.小B品学兼优,但最近其父因经济问题被“双规”了,根据以往的经验,社会工作者将小B列为个案辅导的对象

C.学校社会工作者是学校的员工,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应按个案数量考核其工作业绩

D.学习成绩不佳者都是个案工作的对象

E.学校个案工作的对象主要来源于主动寻求帮助的和他人推荐的


正确答案:E

第4题:

个案工作者的现实性反映绝对不能在案主面前表现出来。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学校个案工作的对象来源有()。

  • A、社会工作者主动发掘
  • B、班主任推介
  • C、任课老师推介
  • D、朋辈的推介
  • E、老师强迫来

正确答案:A,B,C,D

第6题:

萨提亚认为,个案工作者要帮助案主解决面对的现实问题。


正确答案:错误

第7题:

心理与社会研究的步骤包括下列哪些选项?()

  • A、初次会谈
  • B、个案工作者协助案主发现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之间的差距
  • C、个案工作者协助案主认识自己的现实状况
  • D、签订服务协议
  • E、资料收集

正确答案:B,C,E

第8题:

关于同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感等同于同情心
  • B、同感是指个案工作者能够理解案主对环境的感受
  • C、同感是指个案工作者将案主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
  • D、同感是指个案工作者完全认同案主

正确答案:B

第9题:

在运用现实治疗法时,如果案主主动希望个案工作者放弃努力时,工作者应该尊重案主意见。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关于个案工作者的承诺与责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专业关系的建立过程中,个案工作者不必明确双方的责任
  • B、个案工作者做出的承诺和承担的责任与案主等同
  • C、个案工作者不能对已经做出的承诺作任何变动
  • D、个案工作者在案主的同意和参与下,可以变动已经做出的承诺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