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心理健康的方法有哪些?

题目

衡量心理健康的方法有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注意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素质,应该做到:

    (l)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

    (2)开发自己酌各种潜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

    (3)激发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

    (4)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

    (5)增强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第2题:

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案:
解析:
A、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B、了解自我,悦纳自我C、接受他人,善与人交往
D、有较强的情形调节能力E、适应社会生活F、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
G、人格完整和谐H、心理行为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第3题:

怎样理解健康新概念?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有哪些?(8 分)


正确答案:
42.现代健康的概念主要是指人的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
增进健康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学习心理健康知识。虚心向老师和书本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针对自身特点,建立心理防御机制。
二、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如自我激励、超越自卑、走出孤独、远离抑郁和苦闷等。
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使生活有规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科学用脑等。

第4题:

确定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1.统计学规范标准
2.社会规范标准
3.主观经验标准
4.生活适应标准
5.心理成熟标准
6.生理学标准

第5题: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专题训练:专题训练过程一般由“判断鉴别一训练策略一反思体验” 三个彼此衔接的基本环节构成。判断鉴别是让学生了解自己某方面心理素质发展的现状,以此引起学生的认同感或缺失感,进而体会、感受该种心理素质对自己学习、生活、交往及成长的意义。训练策略就是针对该课主题和在判断鉴别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若干解决该问题的具体而有效的方法和技巧,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和操作活动来感受、理解,进而选择。反思体验就是对训练中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行为变化、活动过程及效果。 (2)学科渗透:是指教师在进行常规的学科教学时,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完善各种心理品质,特别是诸如情感、意志、个性品质等方面。学科渗透要求教师具有心理教育意识和课程内容组织 能力,能够将学科教学的知识与心理辅导有 机结合起来。 (3)咨询与辅导:是指通过开展专门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一般心理咨询与辅导需要较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从业者进行,采用较为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及量表,针对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进行早期的诊断、过程中的干预、愈后的评 估等工作。部分具备条件的学校可以设立专 门的心理咨询室和专职咨询辅导人员,接受学生各种类型的心理问题咨询和辅导,并定期开展科普活动及心理健康讲座。

第6题:

心理健康的衡量方法有( )。

A.统计学方法

B.社会适应判定法

C.生活适应判定法

D.主观病痛法

E.症状判定法


答案:A,B,C,D,E
解析:
心理健康的衡量方法有统计学方法、社会适应判定法、生活适应判定法、主观病痛法、症状判定法。

第7题:

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第8题:

常见的衡量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常见的衡量方法有直接衡量法(也叫比例衡量法)、替代衡量法(也叫波尔达衡量法)、连续替代衡量法(也叫高斯衡量法)。

第9题:

衡量心理健康的方法有哪些?
(1)心理测量与统计学方法,又称常模比较法;
(2)社会适应判定法;(又称社会离差法,它以人的行为的社会意义及个人社会适应性为出发点,以社会行为规范为准则,借以判定其心理健康水平)。
(3)生活适应判定法;
(4)主观病痛法;
(5)症状判定法。

第10题:

你是如何理解心理健康的并谈谈心理健康的维护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对心理健康的理解:
心理是否健康,并不像生理健康那样具有精确的、易于度量的指标。心理学家们一般是从个体适应环境的角度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自我意识水平、情绪调控能力、挫折耐受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
2.维护措施:
(1)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2)讲究心理卫生;
(3)增强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
(4)培养完善健全的人格;
(5)积极参加社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