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更加推崇西方的文学与文化,认为中国文学使人沉静,不适合社会环境。

题目

鲁迅更加推崇西方的文学与文化,认为中国文学使人沉静,不适合社会环境。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正确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提出“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主张的是()

A.李大钊
B.鲁迅
C.陈独秀
D.胡适

答案:D
解析:

第2题:

在今天的中国文学研究中,有些人认为,全盘西化等同于现代化。事实上,中国的文学艺术传统与西方不一样,它是写意、白描、散点透视,长于感悟和感受,理性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其实西方的优秀艺术家也不会用理性来压迫感性,它们应该是统一的。比如西方的现代绘画,往前发展的道路上首先受到了日本的影响,说明东方的写意艺术极大地启发了他们,现代主义绘画开始稍稍脱离剖析和实证,最后越走越远。这就是所谓的西方文学艺术的“现代化”他们的方向是反的——东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西方艺术的发展方向是统一的
B. 文学中的感性和理性应该是统一的
C. 中国文学研究不应把西化等同于现代化
D. 中国文学艺术与西方文学艺术存在本质不同

答案:B
解析:
文段第一句引出话题,中间用转折词“其实”引导出文段主要说明的内容,“不会用理性来压迫感性,它们应该是统一”,同意替换,所以理性和感性应该是统一的。

第3题:

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关系密切。

A.福建文化

B.广东文化

C.浙江文化

D.东南亚文化


参考答案:A

第4题:

鲁迅更加推崇西方的文学与文化,认为中国文学使人沉静,不适合社会环境。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中国首部《中国文学史》的作者是()。

  • A、郑振铎
  • B、鲁迅
  • C、王国维
  • D、黄人

正确答案:D

第6题:

民国初年的文学革命,其实也就是一场类似库斯所说科学革命的例子,革命者认为旧有典范已经死亡僵化了,于是进行革命,革命之后,新典范出现,整个文学和文学研究逐导向一套新的理念,研讨的问题和答案的标准也改变了。采用西方的思考方式,观念系统,术语概念,来讨论中国文学,碰到个别典范无法丈量的地方,使语病中国文学文学及评论定义不准确,系统不明确,结构不严谨,思想不深刻等等。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民国初年的中国文学作品,蒙有革命性的特点
B.民国初年的文学革命用新典范评判中国文学不尽合理
C.民国初年的文学革命与库思所说的科学革命有相通之处
D.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对民国初年的文学革命产生了深刻影响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观察句子数量,抓主体词。文段共两句话,讨论对象为民国初年的文学革命。第二步,找到作者观点,即采用西方标准来讨论中国有弊端,对应答案B。因此,选择B选项。A项:无中生有。C项:仅对应第一句话,文段对“民国初年的文学革命”持消极态度。D项:文段强调的并非是影响深刻,而是方法不恰当。

第7题:

林语堂认为“汉语的单音节性”造就了()

A中国文学的主题

B中国文学的风格

C中国文学的美

D中国文学的文体


C

第8题:

与西方推崇理性、讲究科学、重视效率、关注管理中物的因素相的价值观不同,东方文化推崇信念和感情的力量,着眼于对人的管理。()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在崇尚文学典范、强调服从权威上,中国文学与西方新古典主义是()的。

  • A、相同
  • B、相似
  • C、相反
  • D、无关

正确答案:B

第10题:

阅读下面所提供的材料,并根据你的理解作出相应的分析。 “晚近受西方训练的中国学者,回头研究中国古典或近代文学时,即援用西方的理论与方法,以开发中国文学的宝藏。由于这援用西方的理论与方法,即涉及西方文学,而其援用亦往往加以调整,即对原理论与方法论作一考验、作一修正,故此种文学研究亦可目之为比较文学,我们不妨大胆说,这援用西方文学理论与方法并加以考验、调整以用之于中国文学的研究,是比较文学中的中国派”。 ——古添洪、陈慧桦《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序》


正确答案:这段话包含着比较文学阐发研究以及中国学派的倡议。阐发研究的基本含义就是以西方文学理论来评论中国文学创作实践,这是一种简便易行、具有强烈可操作性的方法,也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在面临五四以后的白话新文学已经失效时所必然采取的补救措施。
首先,随着阐发研究实践和理论探讨的深入,中国学者进一步将阐发研究发展为双向阐发,即中西互为主体、互相批评,互相阐释。作为科学方法论之一的“阐发”,应该是各异质文学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的一种方式。这种阐发的双向交互性是不容忽视的,它是一种以西方文学理论来观照阐发中国文学,与以中国文学理论去观照阐发西方文学的双向互动的交流与对话;同时它又是一个不断发现、扬弃、沟通、融合,从而走向更高文学理论层面的过程。其预期目标,就是建立一个跨越中西方文学体系的具有强大包容性与涵括性的总体文学规律。
其次,阐发研究的重要特征表现为特别注重文化模式的运用,具有鲜明的文化学色彩。阐发研究由于是在不同文化区域的文化传统差异很大的两种或多种民族文学间进行的。因此应该充分认识它们在文化心理结构、文学观念、价值体系、批评标准诸方面的差异性。
第三,一方面可使传统文学、文化由封闭转向开放,获得新的生命活力,成为本民族文学发展的丰富资源;另一方面,它也是为东西方文学对话开辟道理,寻求跨文化共同规律的必由之路。而且,阐发研究可以冲击我国传统的治学方法,促进文学研究的学术转型,促成人们理论素养和思维观念方面的新突破,促使我国古代文论的观念活化和当代生成。这样,我国的传统文学和文化便将以新的面目展现在世人面前,必将对世界文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关于中国学派,中国比较文学界目前已经不再将学派的树立作为自己的主要追求目标。更注重在实践和理论上探索并作出扎实有效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