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卢梭的平等理论,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题目

关于卢梭的平等理论,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私有制的产生导致了经济上的不平等
  • B、国家的产生导致了政治上的不平等
  • C、不平等的第三阶段是主人与奴隶的区分,是不平等的观点
  • D、经济上不平等的产生晚于政治上的不平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卢梭关于人生而平等的观点。


参考答案:

卢梭认为“人人生而平等自由,人们只有在出于自身的功利考虑时才会转让他们的自由”,并且卢梭在自己所主张的平等观的基础上对亚里士多德的平等观进行了批判,“亚里士多德也说过人不是天生平等的……亚里士多德言之有理,可是他却把结果当做了原因”。在第一章的结尾,卢梭再次重申:“基本契约不会摧毁自然的平等,相反,它以一种道德的、合法的平等来代替自然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身体上的不平等,人们在力量和天赋上可以是不平等的,但是通过协议并根据权利,他们都是平等的”、“社会契约规定,所有公民一律平等”。人因自由而平等,既然自由不可侵犯,平等同样应该受到重视和尊重。


第2题:

:平等主义作为一种运动,通常被认为与卢梭(Rousseau)相关联。但是,卢梭虽然相信不自由和不平等的罪恶是社会所创造的,他却是个至死不悔的悲观主义者。他认为除非在人人平等的社群中,否则自由是不可能的,但却也提不出趋向平等之社会改造的希望。在这个意义下,他是个基督教的子嗣。 这段文字中,\\\"这个意义\\\"的含义是( )。

A.卢梭是悲观主义者,没有提出趋向平等之社会改造的希望

B.卢梭认为不自由和不平等的罪恶是社会创造的

C.平等主义运动与卢梭相关联

D.卢梭为平等主义运动提出纲领


正确答案:A

这是一道代词指代解题。首先要理解的含义,遵循就近原则,要找前文。那么A项是正确的答案。
[名师点评]代词指代题,一定要遵循就近指代原则。

第3题:

分权制衡理论最为经典的表述者是()。

A、洛克

B、卢梭

C、孟德斯鸠

D、华盛顿


参考答案:C

第4题:

简析卢梭的社会不平等理论。


正确答案: 这一观点体现在人本历史观中,卢梭把人类历史归结为三个发展阶段:平等——不平等——平等。在自然状态下人是天然平等的,在社会状态下人又是不平等地体现了社会的不平等性,在社会契约状态下体现了社会的平等。因为在自然状态下,有自由、平等,没有我们社会状态下所描述的东西观念。
把社会上人类的自由平等强加于自然状态下,因为平等和自由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的体现,而在社会状态下社会的不平等有两个:生产和生产技术的发展导致了私有制和人类不平等的产生。人类不平等的三个阶段有私有制的产生,体现在经济不平等的产生上;国家私有制的产生体现在政治上的不平等,政府权利的腐败,专制的产生,如暴君专利。

第5题:

简述卢梭的平等思想。


正确答案: 平等思想是卢梭民主主义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在批判不平等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内容包括:(1)人们在财产方面应当尽可能地接近平等,重要的任务之一是防止财富分配的极端不平等;(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而实现人们在政治上的平等。
卢梭平等思想是以“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他根据自然权利的学说,毫无顾忌地把天赋人权的思想,发挥到他那个世纪的最高水平,并在自己的理论旗帜上,写上了“人,不要凌辱人”这个反映时代强音的口号。为了实现人的尊严和权利,卢梭首先把平等原则提到最重要的位置。他认为,如果不先使一个人陷于不能脱离另一个人而生活的状态,便不能奴役这个人。因此,自由是以平等作为前提的,没有平等,自由便不能存在。
在所有的平等要求中,卢梭又把经济平等的原则提到了首要位置。卢梭否认洛克关于私有财产是一种自然权利的观点。他认为,由于私有制的产生,人类才依次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主人和奴隶。由于“各种不平等最后都必然会归结到财富上去。”因此,要实现人的平等权利,首先便必须实现经济上的平等,做到“人人都有一些东西而又没有人能有过多的东西”。
卢梭以社会平等为基础的平等思想,无疑是对18世纪法国不公平社会的坚决否定,反映了法国第三等级尤其是广大农民对理想社会的憧憬。自从法国的思想家升起了第一面平等的旗帜后,平等思想便开始在人类历史上产生出它永久的号召力。法国大革命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平等原则的第一次伟大实践。

第6题:

伏尔泰、卢梭平等理论比较。


参考答案:

(1)平等理论的背景,都来自对法国封建等级制的批判。
①在人人生而平等的判断依据上,伏尔泰继承自然法理论,认为神在世界各地创造的各民族虽不同,但其根本人性是相同的。自然赋予人们共同的本性、共同的权利,所以人人是平等的。
②而卢梭承认自然状态说,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们过着纯朴的、道德的生活,遵循自然法的原则。相互同情、彼此关怀、亲密无间的自然感情代替了法律。在自然状态下存在着真正的平等。
(2)在不平等的来源上,伏尔泰认为人人可追求平等,但现实生活中平等是不可能的。因为生活资料有限,屈从、奴役、不平等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卢梭认为私有制是不平等的根源。他强烈谴责、抨击这种社会不平等,但认为其是社会发展不可抗拒的趋势,即脱离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
(3)在追求什么样的平等上,伏尔泰要求的仅是政治、法律上的平等,即废除封建等级制,承认人人生而平等。卢梭主张用暴力推翻暴君,消除不平等之后所要建立的并不是最初的那种自然社会,而是订立新的契约,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新的平等。


第7题:

下列关于概化理论的表述,错误的是

A.属于随机抽样理论
B.关于行为测量可靠性的理论
C.关于被试能力估计的理论
D.全域分数类似经典测量理论的真分数

答案:C
解析:
应用项目反应理论可对被试的能力进行估计,概化理论主要解决的是测验过程中误差来源的问题。

第8题:

简述卢梭的平等理论。


参考答案:卢梭提出了人人平等,财产占有应该尽可能的平等,以及在法律规定下人人权力平等的原则;他相信,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 只是人类社会打破了大自然在他们之间建立的平等; 他对封建特权制度的尖刻讽刺; 他平等思想中最为深刻的部分是力图挖掘造成这种恶果的原因, 探寻社会政治不平等的根源; 他主张财产占有上尽可能的平等。

第9题:

卢梭是如何论证不平等的产生的?


正确答案: 探求社会不平等的发展及其产生的基础是卢梭政治思想中最为深刻的部分。通过对人类不平等的发展史的考察,卢梭不仅以辩证的思维描述了人类不平等的发展过程,而且接近正确地评估了私有制、国家、法律等要素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作用,表现出了更深刻的洞察力和更彻底的批判精神,对后来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卢梭认为,在自然的状态下存在着一种真实的平等,人类自我完善化的能力使生产不断发展,特别是私有制的产生,使人类越来越走向不平等。卢梭将这过程分解为富人和穷人的不平等状态、强者与弱者的不平等状态和主人和奴隶的不平等状态三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自然状态中的平等被打破,私有财产与私有观念的出现使人类走出自然状态而进入文明社会,随之而来的是由社会的不平等替代自然的不平等,贫富分化被人们逐渐认可。
自然状态下的平等一被破坏,继之而来的就是最可怕的混乱。于是富人造出一些动听的理由,如保障弱者不受压迫,约束有野心的人,保证每个人都能占有属于他自己的东西,等等,对穷人进行劝说,以联合起来结成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力,使这一权力治理大家。这样,国家出现了,政府建立起来了。人类的不平等也就随之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在第二阶段,社会和法律首先出现了,却反而使不平等根深蒂固了。社会和法律“给弱者以新的桎梏,给富者以新的力量;它们永远消灭了天赋的自由,使自由再也不能恢复;它们把保障私有财产和承认不平等的法律永远确定下来,把巧取豪夺变成不可取消的权利;从此以后,便为少数野心家的利益,驱使整个人类忍受劳苦、奴役和贫困。”
但经过契约而形成的权力是合法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秩序是大家认同的。然而,最初由选举产生的公正权力却逐渐蜕化。阴谋、派系、冲突、内战加重了人们的痛苦,为了确保安宁,人们越来越甘愿让人加重对自己的奴役。这样,已经成为世袭的首领们,就逐渐习惯于把官爵看作自己的家产,把自己看作国家的所有者,他们也习惯于把他们的同胞叫作奴隶。
这样,不平等就进入了第三阶段。专制是这一不平等阶段的特征,它的命令是没有考虑道义和职责的余地,最盲目的服从乃是奴隶们所仅存的美德。在这里,一切个人又是平等的,因为他们都等于零。这一状态使不平等达到了顶点,所有的不平等最终在这里汇集,直到出现新的变革完全瓦解这一专制政府,或是使它再接近于合法的制度,这种不平等才开始进入另一次循环。这里是不平等的顶点,这是封闭一个圆圈的终极点,它和我们所由之出发的起点相遇。

第10题:

关于平等的论述,恩格斯曾给予高度评价的是()。

  • A、霍布斯的平等理论
  • B、洛克的平等理论
  • C、卢梭的平等理论
  • D、孟德斯鸠的平等理论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