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晏婴的经济思想。

题目

简述晏婴的经济思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老子的经济思想及影响。


参考答案:

经济思想:
1、知足。“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适可而止,就不会受到危险。“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尚足矣。”罪孽没有再大于任情纵欲,祸患没有再大于不知满足,罪过没有再大于贪得无厌。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2、去奢崇俭。“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祸令人行妨”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声使人听觉失灵;浓厚的杂味使人
味觉受伤;纵情猎掠使人心思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于不轨。
3、反对工艺技巧。“人多技巧,奇物滋起”“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看重稀贵之物,使人民不做盗贼。
4、对私有财产的态度。“生而不有,为而不持”生养了万物而不强加自己的倾向(使其发展);有作为于万物而不因功成业就自居“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满屋子的金玉财宝,并不能长久保持。由富贵而生骄纵之心,是自己给自己遗留祸殃。
5、理想社会——小国寡民“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国家要小,人民要少。即使有效率高达十倍百倍的机械也不使用;
使人民爱惜生命,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和车,却没有地方要乘坐它;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陈列它。使人民再用
结绳的方法来记事。使人民对他们的吃食感到香甜,对他们的穿戴感到漂亮,对他们的住宅感到安适,对他们的习俗感到满意。邻近的国家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而人民直到老死也不相往来。
影响:
被后代思想家利用来作为反对政府经济干涉政策的理论依据。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不给老百姓摊派赋税老百姓就可以富裕了;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不做什么而老百姓自己就可以养活自己;
“我无欲而民自朴”我没有什么欲望老百姓就自然的朴素生活;
“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大国应该象烹小鱼一样小心、动作轻;
“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不自以为能看见,所以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求自己的荣耀,所以大功告成。不自以为大,所以为天下王。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要以正大光明的方法安邦定国,要出奇制胜、灵活用兵
(①老子的思想客观上迎合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缓慢和墨守成规的倾向,满足了统治维护其生产方式的要求,因而为一些古代正统经济思想所吸纳,对历代社会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②老子崇俭、节欲、不积的思想无论对广大劳动者产生积极影响。崇俭、节欲一方面可以限制有限的劳动产品无节制地用于过度地消费。另一方面,又可以限止剥削者残酷剥削、聚敛财富的欲望,减轻百姓所受剥削压榨的痛苦。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希望均贫富和反对社会财富极端不均的愿望,成为历史上不断兴起的农民起义的理论根据;
③现代社会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模式所主张的“国家不干预”或“最小干预”法,可以从老子所主张的“我无事而民自富”的思想中找到承脉。)


第2题:

简述西周经济思想的财政思想。


参考答案:

财政基本原则为量入为出。这是古代世界的基本原则,税收原则。按九种社会职业征收,主要实物征课,实行“任土所宜”与负担平均原则。财政支出方面提出了专税专用原则。


第3题:

“正德福利”的思想是()提出的。

A.管仲

B.单旗

C.晏婴

D.孙书敖


参考答案:C

第4题:

简述李悝的经济思想的重农思想。


参考答案:

其尽地力之教就是发展农业。尽“地力之教”就是提高劳动强度与劳动技术,挖掘土地的潜力,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他认为农业是产生财富的唯一根源,应禁止奢侈品生产。


第5题:

简述范蠡(计然)经济思想。


参考答案:计然是不是一个人,历来争论较大,我们仍采用较流行的观点,认为是范蠡的计然之术。范蠡他认为社会活动必须与自然界的变化相适应,因此须先知道天地之恒制,即自然规律以指导人们行动,才可以有天下之成利。指出,阴阳万物各有纪纲,顺之有德,逆之有殃。提出“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即客观世界充满矛盾与斗争,国家与个人都必须有备,即积蓄粮食、布帛、钱币等。而要积蓄物资,必须掌握天时的变动,能掌握或利用天时的变动,就能掌握一切物质资源的情况(即时用则知物)。
他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循环学说。把天道循环所引起的年岁丰歉现象与整个社会经济情况联系起来,这个理论是围绕木星的运动建立起来的。其经济循环论在贸易领域得到充分运用。提出,“水则资车,旱则资舟。”水旱车舟原则,并非简单囤积居奇,以贱买贵卖的不等价交换致富是前资本主义商人的特点,但商人达到这一目的有两种方式,一是所谓囤积居奇,一是范蠡的方法,即将某些尚未形成社会急切需要从而价格较便宜的商品,预行大量购存,待价格上涨时出售。
主张所存商品价格已贵时,应把它当作粪土一样立即抛售,在物价便宜时,应把便宜商品当作珠玉一样大胆收购,无敢居贵,不贪求过分高价,应从商品周转次数增多中增加商业利润。他认为商品价格的自发涨跌是自然规律,是天道。

第6题:

简述商鞅的经济思想。


参考答案:

①财富概念“农则易勤,勤则富”“粟爵粟任则国富”;
②自利观念“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逸),苦则索乐,辱则求荣,此民之情也……人性好爵禄而恶刑罚。”百姓的本性,是饥饿了就寻找食物,疲劳了就寻求安逸,悲哀了就找寻欢乐,受辱了就求取荣誉;
③贫富观念“强者必富,富者必强”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④抑商思想”民之内事,莫苦于农,故轻治不可以使之。奚谓轻治?其农贫而商富——故
其食贱者钱重,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人民的境内之事,没有比农事更苦的了。所以轻治不能役使他们。什么叫轻治?即农民穷而商人富。所以粮食贱而钱就值钱;粮食贱农民就穷,钱值钱商人就富。不约束商业和手工业,那么手工业者获利,而游荡求食的人也增多。因此,农民用力最为辛苦,而获利最少,不如商业和手工业者。;
⑤农战政策(1)直接以政治手段予以鼓励农业:以官爵劝农战,招徕外国农业人口。
(2)采取经济措施鼓励农业:提高谷物价格,管制粮食贸易,对农业实行轻税;
⑥定分论。他把明确法令称为“定分”.“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为可分以为百,由名之未定也。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故名分未定,尧、舜、禹、汤且皆如鹜焉而逐之;名分已定,贪盗不取。故圣人必为法令置官吏也为天下师,所以定名分也。”名分一定,人们就会遵行,国家就能得到治理。


第7题:

简述晏婴的经济思想。


参考答案:

晏婴,春秋末年齐相,以节俭著称。
其经济思想主要有:
1、义利观——幅利论。幅是布帛的边幅,即边界。人们获得物质利益的边界是德与义。他不接受国君赏赐,认为不是“恶富”,而是怕失富。
2、经济政策上,主张薄敛与节俭。


第8题:

简述管仲的主要经济思想。


参考答案:

1.四民分业定居思想
管仲主张将社会职业化分为四大类——士、工、农、商,进而将从事这四种职业的人们分为四大社会集团。他们不能混合居住,必须各按其职业“群萃而州处”。
这种分业定居论有以下一些意义:
①社会职业分为四大类,至今我们仍有“工、农、商、学、兵”的说法,可见其影响之大。
②把工商业者与士兵并列,足见他对工商业者社会地位的承认与重视。
③这种分业定居论有利于安定团结和一致对外。
④从经济意义上分析:
第一、同业聚居有利于交流技术,促进生产的发展。
第二、有利于信息的沟通,对商品生产和流通有很大的作用。
第三、有利于本职业的发展,为本行业提供稳定的劳动力。第四、有利于养成专业技术氛围,为社会技术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2.经济伦理观和富民思想
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和水平是社会伦理标准的基础,“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就把“德、义、礼”等论理观念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是很少见的。


第9题:

简述孟子的经济思想的财富观。


参考答案:《孟子》开篇即说,“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这句话成为后代儒家的教条。但并不罕言利。在经济问题上,强调行为的后果而不甚重视其动机。孔子主张个人财富的获取完全服从道德规范的制约,但孟子与此不同。已认识到物质环境对人的影响。但他反对完全离开道德标准来谈财富。从国家角度来谈财富问题时,却主张把伦理放在第一位,把财富放在第二位。这与孔子又是不同的。孟子并非是主张治国而完全忽视经济事务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一整套治理国家的经济的方案,如恒产论、井田制等,他之所以在治国上重视伦理,主要是反对当时各国以战争来开疆拓土,不行仁政。

第10题:

传统经济思想重视均富,简述经济方面的考虑?


参考答案:

a、财富分配不均会造成已有财富的过量消费,从而使国民财富缩减,不利于富国、富民。这一观点又是和节用、崇俭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东汉王符说;王公贵族“一飨之费,破终身之本业”,一餐就吃掉一个农民一辈子生产的财富。死后还把大量财物埋入地下,“一棺之成,功将千万”、“黄壤致藏,多埋珍宝,偶人车马”(《潜夫论·浮侈》)。他们奢侈淫靡的行为,还会严重败坏社会风气,使人们在生活方面竞相攀比,其结果必然使消费的膨胀日益超过社会生产的承受力,犹如“山林不能给野火,江海不能灌漏卮”(《潜夫论·浮侈》)一样,导致社会经济的崩溃。
b、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资源的滥用或不合理使用,从而削弱社会再生产能力,使社会更加贫困。墨翟指责那些“厚措敛于万民”的“王公大人”,把本来可用于耕稼、织红的人力、物力生产奢侈品,或者为满足他们的观赏、玩好而从事各种徭役,不仅“单财劳力,毕归之于无用”(《墨子·辞过》),而且严重减少了用于民生必需品生产的人力、物力资源,加重了百姓的窘乏。
c、财富分配不均会妨碍生产者和生产的物质条件相结合,从而不利于生产的正常进行。孟轲指出:“民无恒产”,会使他们“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陷入“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孟子·梁惠王上》)的灾难处境;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制民之产”,使贫困的“野人”每户得到“五亩之宅”、“百亩之田”作为“恒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