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温病学派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特点及每个阶段的主要代表医家及著作。

题目

试述温病学派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特点及每个阶段的主要代表医家及著作。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明清时期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或试述明清时期在创立温病学说中做出贡献的医家、代表作、主要成就。)


参考答案:

5人.吴有性,著《瘟疫论》,他系统的提出了温病不同于伤寒的+系统见解,为温病学说的创立起到了奠基作用。最大贡献是就瘟疫病的致病原因,提出“戾气学说”。指出戾气具有强烈的传染性,但是戾气的种类不同,引起的疾病也不同。
叶桂,著《温热论》。此书对温病学说的最大成就是指出温病传变的规律,指出温病发病一般要经过“卫气营血”四个由浅入深的阶段。他建立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作为温病辨证论治的纲领,这补充了传统的“六经辨证”或“八纲辨证”的内容。
薛雪,著《湿热条辨》。此书是湿热病的专著,开温病学说中专门病证研究的先河。他对湿热病的发病机理,症候演变,审证要点和辨证论治做了较全面的论述。
吴瑭,著《温病条辨》他将温病分为9种,确定了温病学说的研究范围。他提出温病的三焦辨证,把温病传变与脏腑病机联系起来,补充和完善了卫气营血辨证。书中还有温病不同阶段的治疗方剂。
王士雄,著《霍乱论》、《温热经纬》。把霍乱区分为时疫和非时疫两类。,吧温病分为新感好伏邪两类。


第2题:

试述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特点及影响因素。
(1)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分两个阶段:
①亲社会行为的萌芽阶段(2岁左右)。
这个阶段的儿童已表现出初步的分享、援助等行为。
②各种亲社会行为迅速发展,并出现明显个别差异(3~6、7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合作行为发展迅速,分享行为有所变化,并表现出明显的各性差异。
(2)影响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①社会生活环境,如社会文化、电视媒介等。
②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如家庭、同伴相互作用等。
③移情。

第3题:

简要回答展览业的发展阶段及每个阶段的背景与特点。


参考答案:

1.原始社会(公元前20万年-公元前2100年)
背景:图腾文化,社会分工
特点:族群性,专业性;无固定时间、地点
2.古代社会-17世纪(公元前2070年-清朝前期)
背景:生产力发展
特点:固定时间地点
3.近代社会(17-19世纪)
背景:工业革命爆发,商品经济发展,航海发展促进国际市场扩大
特点:有组织大规模、国际化
4.现代社会(1894年至今)
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航空业发展
特点: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


第4题:

论述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趋势(同伴关系的发展阶段及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或论述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同伴关系的特点)。


正确答案: 1.婴儿期。婴儿很早就能够对同伴的出现和行为作出反应。婴儿期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按一定的阶段发展的,研究认为,婴儿期同伴相互作用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客体中心阶段、简单相互作用阶段、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
2.学前期。在学前期,儿童与同伴相互作用的频率进一步增加,互动的质量提高。在这个阶段,儿童认知能力和语言技能的发展改变着同伴交互作用的性质。儿童现在互相交流思想,分享有关活动的知识,参加集体性的假装游戏,能够与商议游戏规则以决定游戏的建构。
3.童年期。儿童进入小学,他们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明显的增加,同伴对儿童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了。他们在互相交流信息、表达思想、进行合作以及分享方面的能力逐渐提高。同时,同伴群体共同目标成为儿童社会生活的重要特征。按皮亚杰的理论,这是儿童正处于“去自我中心”的阶段。“去自我中心”促进了儿童相互作用的发展,相互作用反过来更加速了“去自我中心”。在这个阶段,儿童对同伴更有选择性:同伴绝大部分是同性的,友谊变得更加有意义和持久。
4.青少年时期。在这个阶段,同伴关系变得更为关键。这个时期儿童正处于向成人社会的过渡阶段。在这个时期与同伴建立的关系类型,有可能对儿童以后的人际关系起着定型和预告作用。青少年时期是个相当不确定的时期,儿童对自我、对社会都有一种不确定感。而同伴在确定一个人的角色和自我价值方面能提供支持和引导。在青少年时期,儿童对同伴文化的遵从明显增加。

第5题:

试述大叶性肺炎的发展阶段及病变特点。


正确答案: 大叶性肺炎的发展阶段分为4个阶段:
①充血水肿期特征是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与浆液性水肿。
②红色肚变期由充血水肿期发展而来,特征是肺泡壁毛细血管仍显著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含有大量纤维素、白细胞和红细胞。
③灰色肝变期特征是肺泡壁充血减弱或消退,肺泡腔中有大量嗜中性粒细胞。
④消散期特征是嗜中性料粒细胞坏死崩解、纤维素溶解和肺泡上皮再生。

第6题:

试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进程及阶段特点。


答案:
解析: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此后,该书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认为教育心理学因教育需要而产生,其研究是以了解人性及改变人性从而实现教育目的为取向的。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20年代前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这一时期,学习理论一直是主要的研究领域。20年代后,行为主义占主导地位,它强调心理学的客观性,重视实验研究。这一时期形成了许多派别,这些理论与派别之争也反映在教育心理学之中。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心理学研究路线相分离,缺乏独立的理论体系以及对人的高级心理活动的研究,内容庞杂,但核心基本显现。可以说,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内容和体系出现了一些变化。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基本形成。行为、认知和人本主义学派的分歧日趋缩小,学科研究越来越注重对学校教育实践的指导。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越来越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各个理论派别相互吸收,体系愈加完善。1994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一是主动性研究,二是反思性研究,三是合作性研究,四是社会文化研究。

第7题:

试述监测工程在设计、施工、运行三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及施工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


正确答案: 三个阶段各自的主要任务是:
(1)设计阶段是设计一个可靠完整的观测系统;
(2)施工阶段是高质有效埋设观测仪器和进行施工监测并反馈;
(3)运行阶段是严密监视工程的安全运行。
施工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是:认真阅读设计文件和监测设计施工图,充分理解设计意图,编制具体可行的施工技术措施,做好仪器采购,率定,建立仪器档案,做好零配件加工等准备工作,密切关注施工进度,适时完成仪器埋设所需的土建工程量,严格按技术要求埋设仪器并进行施工监测,及时整理观测资料,将观测结果及时反馈,作为修改设计、施工决策的依据,工程完工时,编写并提交竣工报告。

第8题:

信息安全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代表特征,下列哪个特征不能代表三个阶段的任意一个阶段()。

A.INFOSEC

B.COMSEC

C.Information Assurance

D.PTRTE


正确答案:D

第9题:

国际农业的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及特点


正确答案: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石油农业、无机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Site-specificfarming:特殊定位农业;Prescriptionfarming:处方农业。

第10题:

简述世界电影发展史经历的几个阶段及阶段特征,各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正确答案: (1)电影的孕育期----史前期(-1895)
(2)世界电影的诞生:电影的形成期—无声电影期(1895-1927)卢米埃尔兄弟:1895年3月22日《工厂的大门》;
(3)电影的成熟期—有声电影期(1927--1945)1926年10月,《爵士歌王》问世,第一部有声片,加入了对白的影片。彩色片的诞生:935年美国马默里安《浮华世界》
(4)电影的发展期(1945--1980)从戏剧化向电影化的发展
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电影(20世纪40-50):《偷自行车的人》、《罗马十一点钟》;法国的新浪潮电影(20世纪50-60):《广岛之恋》;新德国电影运动(60—80年代)
(5)有机结构的电影崛起(20世纪80—90年代)
(6)电影的深化期(20世纪90年代以后):呈现出主题多义性、复杂性的特征;叙事手法更加丰富多样,结构和悬念设置十分巧妙;多种风格的融合渗透;影像画面的具象生动性和声音独特质感的多种组合;拍摄手法更趋纪实化。
(7)跨国电影全面勃兴,呈现全球多元化的电影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