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地食堂餐后1小时发生多人口唇、指尖和全身皮肤青紫等症状,部分患者自述头晕、无力,或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急救措

题目
单选题
某工地食堂餐后1小时发生多人口唇、指尖和全身皮肤青紫等症状,部分患者自述头晕、无力,或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急救措施是()。
A

洗胃、导泻和注射维生素C

B

洗胃、灌肠和注射美蓝

C

静脉注射美蓝和维生素C

D

洗胃、灌肠、导泻、静脉注射美蓝和维生素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工地食堂职工进餐后1小时多人发生口唇、指尖青紫,患者头晕、无力,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应首先考虑的是

A.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B.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C.鲜黄花菜中毒

D.毒蕈中毒

E.发芽马铃薯中毒


正确答案:A
难易度:中
认知层次:应用
由于该题中的中毒地点是某工地食堂,有误将亚硝酸盐作食盐用的可能。并且中毒者口唇、指尖青紫也符合亚硝酸盐中毒的表现。故首先考虑亚硝酸盐中毒。肉毒梭菌中毒在春季多发,食用自制发酵品的地区多发,主要临床表现为视力模糊、瞳孔散大、言语不清、吞咽困难、呼吸肌麻痹、呼吸衰竭等症状。鲜黄花菜中含有类秋水仙碱,食用后半小时至4小时发病,症状以呕吐、腹泻为主,伴头晕、头疼、咽干。毒蕈中毒在食用有毒蕈类后发生,可以有胃肠刺激症状或神经精神症状。发芽马铃薯中含有龙葵素,食用后数分钟至几小时发病,表现为咽部瘙痒、发干、胃部烧灼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头晕、耳鸣、瞳孔散大等。所以,正确答案为A。

第2题:

某单位职工在食堂就餐后,多人出现口唇、指尖青紫,患者自述头晕、无力,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将患者送往医院后诊断为亚硝酸盐食物中毒,请问该食物中毒的机制是

A.巯基酶失活

B.胆碱酯酶活性被抑制

C.溶血作用

D.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

E.毛细血管扩张


正确答案:D

第3题:

题共用题干

某建筑工地工人午饭后十多分钟,先后有人发生口唇、指甲、全身皮肤青紫,并有精神萎靡、头晕、头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

以上症状中最有临床诊断价值的是 查看材料

A.头痛、头晕

B.恶心、呕吐

C.腹痛、腹泻

D.口唇、指甲和全身皮肤青紫

E.精神萎靡


正确答案:D
亚硝酸盐中毒症状体征:有头痛、头晕、无力、胸闷、气短、嗜睡、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肤、黏膜发绀等。严重者可有心率减慢、心律不齐、昏迷和惊厥等症状,常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根据题干诊断为亚硝酸盐中毒。催吐、洗胃和导泻以消除毒物;应用氧化型亚甲蓝(美蓝)、维生素C等解毒剂;临床上将亚甲蓝、维生素C和葡萄糖三者合用,效果较好;以及对症治疗。

第4题:

某工地工人午餐后,多人口唇青紫,且有头晕、无力,腹痛、腹泻等症状。调查发现午餐食用大量自制泡菜。首先应考虑此中毒为(  )。

A.有毒植物食物中毒
B.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C.毒蕈食物中毒
D.霉菌毒素食物中毒
E.细菌毒素性食物中毒

答案:B
解析:

第5题:

(142~144题共用题干)

某工地食堂餐后1小时发生多人口唇、指尖青紫,患者自述头晕、无力,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应首先考虑的是

A.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B.沙门菌食物中毒

C.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

D.毒蕈中毒

E.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正确答案:E
(答案:E)亚硝酸盐食物中毒发病快,表现口唇和指甲青紫。

第6题:

某建筑工地工人午饭后十多分钟,先后有人发生口唇、指甲、全身皮肤青紫,并有精神萎靡、头晕、头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以上症状中最有临床诊断价值的是A、头痛、头晕

B、恶心、呕吐

C、腹痛、腹泻

D、口唇、指甲和全身皮肤青紫

E、精神萎靡

最可能的诊断是A、沙门菌属食物中毒

B、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C、亚硝酸盐中毒

D、毒蕈中毒

E、肉毒梭菌毒素中毒

治疗该食物中毒的特效药物是A、美蓝(亚甲蓝)

B、亚硝酸盐

C、二硫基丙碳酸钠

D、呼吸兴奋剂

E、3-硝基丙酸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D


问题 2 答案:C


问题 3 答案:A

第7题:

某工地食堂餐后1h多人发生口唇、指尖和全身皮肤青紫,部分患者自述头晕、无力,或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导致中毒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 )。A、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B、肉毒毒素中毒

C、赤霉病麦中毒

D、亚硝酸盐中毒

E、有机磷农药中毒

应采取的急救措施是( )。A、洗胃、导泻和注射维生素C

B、静脉注射维生素C

C、洗胃、灌肠、导泻、静脉注射亚甲蓝和维生素C

D、洗胃、灌肠和注射亚甲蓝

E、静脉注射亚甲蓝和维生素C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D


问题 2 答案:C

第8题: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2006年10月11日,某市某小学发生学生集体食物中毒,该校设6个年级共30个班,在校学生1482人,10月11日课间餐后,学校陆续有200余人因出现胃肠不适症状到市内10余家医院就诊治疗。大部分患者以恶心、剧烈反复呕吐、腹痛为首发症状。之后部分患者出现发热、腹泻伴有头晕、头痛等症状。患者经抗菌消炎等对症治疗后,病情显著好转,病程2~6d。


参考答案:(1)临床表现:患者以恶心、呕吐、腹痛为主要症状,部分有发热、头晕、头痛或腹泻症状。其中有呕吐症状的183人,呕吐次数1~12次/d,平均4次/d,以1~6次为主(79.8%);腹泻58人,腹泻1~10次/d,平均3次/d,中位数为2次/d,以1~6次为主(96.6%),以稀、水样便为主;发热69人。体温在37.5~39.5℃之间,中位数为38.1℃,以低、中等热度为主(91.3%),伴少数(8.7%)高热病例;患者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2)实验室检查:在采集的患者肛拭、呕吐物、学校及配送公司留样食品、工具棉拭等样品中,18份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8.6%。其中学校11日留样的2份红豆糕(课间餐)、1份米饭(中餐),公司11日留样的1份豆浆(课间餐)、4份患者呕吐物等8份样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阳性。(3)中毒原因调查:该小学无学生食堂,学校提供的课间餐和午餐均由一家餐饮配送公司配送,该公司食品加工厂区周围无有毒、有害设施或场所;有消毒、更衣、防尘、防蝇、防鼠、洗涤等相应的场所与设施;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基本合理;设有洗消间,使用多台红外线消毒碗柜对食具、工用具进行消毒。盛装熟食品的部分容器(大、小不锈钢桶)无消毒。公司持有效卫生许可证,有15名食品从业人员,4名无有效健康证。可疑食物红豆糕原料包括马蹄粉、红豆、白砂糖、生粉和水。制作过程为10日22时开始浸泡红豆至11日1时,煮半小时,再与其他原料拌匀后装在不锈钢托盘内;凌晨3时开始蒸糕,每盘蒸30min,蒸熟后放入凉冻间晾凉、分切,至6时完成。红豆糕制作完成与学生食用时间间隔最长约6h,最短3.5h。中毒患者均食用共同的食品,即11日课间餐分发的红豆糕和豆浆。患者发病急、潜伏期短、病程短,发病时间集中,符合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中毒患者主要症状为恶心、剧烈地反复呕吐、腹痛等,部分患者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符合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尽管事件发生后配餐公司对生产场所进行了清洁消毒,试图掩盖事件证据,但在学校留样的由配送公司配送的课间餐、中餐以及其他餐次留样食物中均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毒素。上述食物均经高温烹制而成,说明配送公司加工场所及工具存在较严重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在食物存放、分切等环节中对食物造成了污染。(4)讨论: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患者的潜伏期、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依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 14938-1994)和《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80-1996),诊断该事件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引起中毒的主要餐次是10月11日课间餐,11日午餐存在污染源二次暴露可能,课间餐和午餐部分食物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在常温下存放时间过长,葡萄球菌大量繁殖并产生肠毒素,是导致这起中毒事件的直接原因。(5)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治疗可根据一般急救处理的原则,以补水和电解质等对症治疗为主,一般不需用抗生素。(6)预防措施1)防止葡萄球菌污染食物:①避免带菌人群对各种食物的污染;②避免葡萄球菌对乳类食品的污染;③患局部化脓性感染的畜、禽肉尸应按病畜、病禽肉处理,将病变部位去除后,按条件可食肉经高温处理以熟制品出售。2)防止肠毒素的形成:食物应冷藏或置阴凉通风的地方,放置时间不应超过6h,尤其是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食用前彻底加热。

第9题:

某工地食堂餐后1h多人发生口唇、指尖和全身皮肤青紫,部分患者自述头晕、无力,或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

导致中毒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B.肉毒毒素中毒
C.赤霉病麦中毒
D.亚硝酸盐中毒
E.有机磷农药中毒
H.N

答案:D
解析:
1.亚硝酸盐可使正常的低铁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因而出现青紫和组织缺氧现象。中毒表现:潜伏期0.5~3h,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肤青紫,呼吸困难,并有头晕等。
2.C项为亚硝酸盐中毒采取的急救措施。

第10题:

某建筑工地工人午饭后十多分钟,先后有人发生口唇、指甲、全身皮肤青紫,并有精神萎靡、头晕、头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
以上症状中最有临床诊断价值的是

A.头痛、头晕

B.恶心、呕吐

C.腹痛、腹泻

D.口唇、指甲和全身皮肤青紫

E.精神萎靡

答案:D
解析:
亚硝酸盐中毒症状体征:有头痛、头晕、无力、胸闷、气短、嗜睡、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肤、黏膜发绀等。严重者可有心率减慢、心律不齐、昏迷和惊厥等症状,常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根据题干诊断为亚硝酸盐中毒。催吐、洗胃和导泻以消除毒物;应用氧化型亚甲蓝(美蓝)、维生素C等解毒剂;临床上将亚甲蓝、维生素C和葡萄糖三者合用,效果较好;以及对症治疗。

更多相关问题